1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篇

时间:2023-03-24 15:29:12 分类:报告范文

教案是老师为了保证上课进度提前撰写的书面文稿,为了让学生们提起学习的兴趣,我们一定要认真制定教案,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1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1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篇

1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中第78-7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与轴对称。

2、能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将简单的图形平移或旋转90°。

过程与方法:

整理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性,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观察、操作、想象、设计图案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对称、平移、旋转的特征。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平移、旋转与对称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上周末咱们班的李坤和王明随爸爸、妈妈一起去了一个地方。想跟他们一起去看看吗?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师: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学生说分类方法)

生1: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生2: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旋转。

师:平移和旋转是我们常见的物体的运动方式,数学上我们称为变换方式,除了这两种方式,还有哪种方式可以称为变换呢?

生:轴对称。

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复习图形与变换的知识。(板书课题)

1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2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教学重点:

第四课时:七巧板

(3)拼指定图形。

板书:十几减9.

15-9= 6 16-9= 7 13-9= 4 14-9= 5

11-9= 2 18-9= 9 17-9= 8 12-9= 3

第四课时:十几减8

第五课时 :十几减7、6

预习要求:

看一看课本第14页图中的内容,与小朋友说一说看懂了什么,试练习做一做的1、2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7、6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十几减7、6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十几减7、6。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 14-9 13-8 15-9

11-9 17-9 12-8 16-8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6十( )=12 8十( )=13

5十( )=11 7十( )=14

9十( )=16 6十( )=13

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3。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

(2)出示鱼缸画面,请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13条)(移动画面,黑金鱼隐藏到水草后)再让学生猜一猜隐藏到水草后的红金鱼有几条?(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3—7=6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5)改变题意:一共有13条金鱼,6条黑金鱼,红金鱼有多少条?

(6)学生独立列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l3—6=7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第2题。

3、完成p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问上下两个□间的关系。

四、布置作业。

1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3

教学内容

教材三下册第6?7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培养估算意识,能正确估算一位数除三位数的商是几位数,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能正确计算一位数除三位数(被除数的最高位可以商1)的笔算方法,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

通过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

重点难点

重点: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通过比较除数和被除数最高位的大小来判断商是几位数。

敎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激发兴趣。

师:(出示情境图)你从中知道哪些信息?怎样求动车平均每时运行多少千米?

二、探究算理,学习新知。

1。估算商是几位数。

师:那么怎样解决这#问题呢?如何列式呢?

生:888÷6(生说算式师板书)

师:888÷6=?你会算吗?我们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

生1:我认为商是三位数,因为被除数的最高位是8,比除数6大,够商1,所以商是三位数。

生2:商是三位数,因为600除以6等于100,所以888除以6的商一定大于100,因此,商肯定是三位数。

一位数除三位数(被除数的最高位可以商1)的笔算方法888÷6=148(千米)

先分整百,每份是100千米,商的百位上写1,还剩200千米和十位的80合起来是280千米接着分。

280千米接荇分,每份又得到40千米,第二次一共分了6×40=240千米,还剩40千米,和个位的8千米合起来是48千米,再接着分。

48千米接着分,每份又分得了8千米,这次分完没有剩余,所以在个位上商8,在竖式最下面写0。

答:动车平均每时运行148千米。

三、课堂总结。

1。估算一位数除三位数的商是几位数的方法。

看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够不够商1,够商1。商的位数和被除数位数相同。

2。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要注意:

①从百位算起;

②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③每次除后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

④当前一位有余数时要和下一位合起来一起除。

1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张数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教学重难点

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建立模型。

1、看图说一说你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交流。

2、图中告诉我们等量关系是什么?

(姐姐的张数+弟弟的张数=180)

3、求姐、弟各有多少张?你会画线段图吗?画一画。

x

弟弟

3x180

姐姐

4、设谁为x比较简便?为什么?

5、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那姐姐呢?你会列方程解答吗?

6、学生汇报。

7、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那姐姐有3x张邮票。

x+3x=180x+3x是多少?你怎样想?

4x=180(1个x与3个x合并起来是4x)

2x=90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张邮票,那姐姐有135张邮票。

8、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9、做完后还需要验证,怎样验证?

10、想一想,如果利用姐姐比弟弟多90张的条件,可以怎么列方程?

先画线段图,再列,方程解答,并交流。

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那姐姐有90+x张邮票。

90+x+x=18011、通过刚才解决问题,你们有什么收获?

活动二:解释运用:试一试

解方程:5y+y=96x+3x=724m-2m=48

y+y=335x-2x=1232x-x=4

(1)读题

(2)怎样解方程

(3)怎样检验?

练一练

1、解方程:

2、岚岚几岁了?

列方程并解答

理解题意,解方程解答,并检验

x+6x=35或7x-x=30

3、列方程30x=600。

生独立完成。

4、(1)书上告诉了我们什么?你能提什么问题?

(2)怎样列方程?

25x-4x=31.5

(3)怎样解方程?

(4)你怎样验证?

板书设计

邮票的张数

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那姐姐有3x张邮票。

x+3x=180x+3x是多少?你怎样想?

4x=180(1个x与3个x合并起来是4x)

2x=90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张邮票,那姐姐有135张邮票。

1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5

教学内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整理和复习(教材第102页内容,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整理和复习以及练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2、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估算策略要根据实际问题进行调整,才能使估算结果与实际相等。

教学重点:

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整理和复习以及练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教学难点:

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估算策略要根据实际问题进行调整,才能使估算结果与实际相等。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及大屏幕出示相关的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准备学习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教材102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

52+35 86—34 47+33

23+69 62—18 70—26

以开火车的方式口算,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口算步骤)。

2.总结归纳口算要注意些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3.口算练习。完成第103页练习二十一第1题。两人一组,轮流出题计算,要求他 们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尝试、交流、讨论、进一步感受估算策略的多样性,明白应该怎样选择恰当的估算策略。

二、基本训练。

1.练习教材第102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

(1)让学生采用不同方法独自完成第2题。(可以口算也可以笔算) .

(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3)、归纳总结“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如果是口算应注意哪些问题;如果采用笔算,

要特别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如果是进位加或是退位减又必须注意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笔算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

仿照第2题的形式先由教师出数,学生算;然后2个同学一组,相互出数,相互计算。

三、技能训练。

1.集体研讨教材第102页“整理和复习”第3题。

(1)大屏幕出示第3题情景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2)讨论交流题目中的条件有哪些?聪聪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3)交流各自的估算过程及结果,集体评价订正。

2、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第3题。

先独自估算出结果,然后集体交流估算的思考过程。同时教师可结合这一学习内容使 学生了解到上海的“东方明珠”是亚洲最高的广播电视塔,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复习总结

1.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内容?请你口述一遍1

2.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还存在问题吗?

教学反思:

1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能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会制作复式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知识链接

最近天气越来越热了,喜羊羊去摘了好多水果给羊村的孩子们,瞧!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吗?

为了能更好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利用单式统计表。

提问:对比一下,单式统计表有什么特点。

二、探究新知,理解概念

1.收集数据同学们一起收集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课外活动。再进行整理现场组织:请两个小助手,一名同学数,一名同学写。

先完成男生最喜欢的活动,再完成女生最喜欢的活动。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创设了一个调查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为复式统计表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分析数据请同学们比较两张表。每张表统计的活动都是一样的。我们可以把这两张表合成一张表。

同学们靠自己多次尝试,教师引导多次修改,最终合成一张完整的复式统计表。

分析统计表里的数据,提问:你能得到什么信息,有什么建议。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新课教学的主体,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单式统计表入手,把握学生知识的起点,通过对比分析,引发学生内在的认知冲突,从而产生合并创造一个更简洁的表格的欲望,真切地感受到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和必要性,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帮助学生分析数据背后的信息。

3、对比表格请同学们对比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比,概括出复式统计表的优势。

三、巩固运用,拓展提升1.教材38页练习八第1题。

思考:怎样阅读表格?引导学生根据表格结构有序地阅读信息,在此基础上完成本题辨析。

2.创造统计表。

分小组统计三名同学的基本信息,再根据这些信息绘制一张复式统计表。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练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巩固运用复式统计表,在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回顾总结,积累经验1.回顾课堂,畅谈收获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信息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统计项目一项多项数据一目了然方便对比特点表类

附板书设计:

1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7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697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方式,发现并概括出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是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其算理,能将整百数在计数器上用每个数位上都有数字的形式表示出来。

2.经历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探究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是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其算理。

教学难点:

用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是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见口算题卡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信息窗2中的情境图。

今天啊,我们利用晚上的时间,一起到田野里去看一看,再认识一些新朋友。

2.请大家仔细观察,在这幅图中我们可以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

(1)猫头鹰妈妈比孩子多捉了多少只田鼠?

(2)猫头鹰爸爸比孩子多捉了多少只田鼠?

(3)猫头鹰爸爸比猫头鹰妈妈多捉了多少只田鼠?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猫头鹰妈妈比孩子多捉了多少只田鼠?

(1)怎么列式:205116= 为什么这样列式?

(2)小组内讨论交流算法。并作好记录。

(3)交流算法

方法一:估算

把205看作200,把116看作100,205116约等于100。

方法二:用计数器拨珠计算

让学生借助计数器拨一拨。先拨出205,接下来从个位减6,个位上只有5不够减,应从十位退1当十,但这会儿十位上一颗珠子也没有,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讨论: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就要从百位上退1作10,再从这个退下的10中退1到个位作10,这时十位上是9。明确因为加减法是相邻数位之间发生进退关系,所以个位不够只能向十位借,十位没有再向百位借,从百位上借来的只能先回到十位,这时再从十位上借1回到个位。

方法三:列竖式笔算

提醒学生:注意验算,要细心。

2.比较这几种算法进行优化。

3.猫头鹰爸爸比孩子多捉了多少只?

交流算法

方法一:估算

116接近100,所以300减116约等于200。

方法二:用计数器算

让学生动手边拨边算,重点是个位上没有珠子怎么办?从十位上退1,十位上是0,又该怎么办?

方法三:笔算

四、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做自主练习第1题。笔算。

比一比,看谁最细心,能够全部计算正确。

2.第2题,学生看图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

3.第3题:竖式计算。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1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