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6篇

时间:2023-03-25 00:57:33 分类:计划书

教案在撰写的时候,老师需要注意联系实际,要想让课堂更有效率,我们需要学会教案的制定,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6篇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六面体细节也随六面体产生变化;表现六面体细节,体现六面体的立体感。

过程与方法:观察六面体细节,辨别对错,尝试画出六面体的特征;用六面体的组合绘画创作出身边的景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生活物品学习六面体,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生活的情趣。学生在绘画中感受表现生活物体的乐趣。

教学重点:

绘画六面体的细节

教学难点:

表现六面体细节的立体感

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能画出六面体物体的细节,表现独有的特征。

拓展层面:能用六面体物体作为画面的主体,完成一幅画。

教学准备:

学具:勾线笔、涂色工具

教具:勾线笔、涂色工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巩固与回忆

1、复习上一课的六面体立体感表现。

2、学生上黑板画出六面体

3、寻找教室中的六面体

生:讲台、电视机、饮水机的底座、粉笔盒、黑板擦……

4、回忆生活中的六面体

生:微波炉、电冰箱、橱柜、大楼、电话机、大巴士……

二、尝试与交流

1、播放课件:把六面体添加细节,变成紫藤架。

2、学生尝试添加成自己喜欢的物体,表现物体特征。

3、反馈。

师:有些学生画出的物体怎么这么别扭?总觉得哪里不对。

4、交流成功与不成功的经验。

三、指导与绘画

1、出示两幅六面体物体的作业图,师:为什么同一个六面体最后画出来的效果不一样?请学生辨别对错。

2、学生观察,从两幅画中挑选正确的细节添加图。

3、教师指导:添加细节时要注意,角度产生了变化,细节也产生了变化。

4、范画:如何添加细节。

5、学生练习。

6、鼓励学生用六面体物体作为画面的主体,完成一幅画。

四、展示与评论

1、展示作品。

2、自评:

自己作品中哪个地方表现得不足。

3、互评:

发现哪些作品中六面体细节表现得很好。

4、教师评讲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多种方法制作不同形式的小龙,

2、在欣赏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设计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材料的特征,用不同方式制作不同形式的小龙。

教学难点:

合理利用材料进行创新。

教学用具:

铅笔、记号笔、图片等。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观察法、启发法、示范法

教学流程:

一、唱歌导入

同学们,你们会唱《龙的传人》吗?

我们来唱一唱好吗!“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

你还知道哪些龙的歌曲?学生唱有关龙的歌曲。

二、新课

龙是我们中国人独创的形象。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与成功的标志。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民族被视为龙的传人。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见到龙,你能说一说龙是什么样子的吗?

1、欣赏(多媒体)从古至今各种形式龙的作品。

镂空龙凤纹玉佩(战国时期)

竹龙(山东泰安)

糖龙(四川成都)

走龙(云南大理)

九龙壁(北京)

龙头风筝龙柱(山东)学生欣赏、说一说龙的特征。

2、小组探究龙的特征

通过欣赏了解龙的形象特征。如

马头、鹿角、鹰爪、蛇身、鱼尾等。

3、展示龙的作品。

老师这有一些废旧材料做的龙的作品。

提问:这些龙是怎么做的?请同学说一说。

4、小组探究:

1)、准备长条形纸做龙身,用剪刀剪出龙纹。

2)、用快餐盒做头,添加上眼睛等。

5、启发构思你能想出和书上不一样的方法做龙吗?

学生想,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6、实践创作:利用不同的废旧材料的特点和彩纸,采取剪、贴等方式做一只有趣的小龙。学生做一做,教师巡视指导。共10页,当前第8页12345678910

7、作品展示评价 、学生自评互评。评选出“最佳创意作品”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评选最佳创意作品。

三、小结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浏览虎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虎的特征以及传统文化中虎的魅力,从而了解美术与生活的联系。

2.选择塑造自己喜欢的虎的形象,充分体验造型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虎的形象和民间传统的吉祥意义

2.难点:虎的形象图案化的过度

三.教学准备

教师:布老虎,吉祥图案图片

学生:水彩笔,勾线笔,画纸

四.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1)教师出示布老虎,提问:

①这是什么动物?

②我们大家都去动物园看过老虎,它和老师手里的这只有哪里不一样呢?

(教师强调花纹上的不同)

(2)教师总结:我们古代的人很聪明,给老虎身上加上漂亮的图案,就可以代表吉祥的意义,所以今天我们也来设计一个有威力的“吉祥虎”。

2.欣赏书中泥坐虎的图片,了解虎身上装饰图案代表的吉祥意义。

(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4种图案,让学生找一找这些图案出现的位置,并提问学生图案代表的意义。

①莲花(耳朵,尾巴)——连生贵子

②石榴——多子多福

③铜钱——招财进宝

④牡丹——花开富贵

(2)虎的形象运用与其它的部分(以书上出示的图片为例)

师:自古以来,虎都是威武凶猛的象征。老百姓认为,虎是万兽之王,能降服百怪,镇宅驱邪,同时也希望小孩子像老虎一样健壮勇敢。

如虎头帽,虎头鞋——保护小孩

虎头面具,虎纹瓦当——镇宅

3.表现阶段

(1)教师在黑板上示范虎的图案画法

①以简单简笔画为主

②学生直接绘制在纸上

(2)提示学生老虎“没穿衣服”,让学生为自己设计的吉祥虎加上吉祥花纹。(学生绘制时教师可加入一些其它的吉祥图案)

(3)小组互评,提出修改建议。学生结合自己的设想,进行加工装饰,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4)提示学生每人让自己的吉祥虎加一句吉祥话或自己的心愿,祝福即将来到的xx年。

4.展示阶段

(1)分小组展示作品,先小组互评,评出最佳作品,再全班展评。每组选一个代表展示自己作品,并讲解自己的老虎加了什么样的吉祥意义和自己许下的心愿。

(2)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大胆评价其他学生作业的优点与不足。

(3)全班评选出最优秀的作品,共同为全班祝福吉祥。

5.小结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鄱阳湖的地理位置、生态特征以及社会文化状态等相关信息。能运用绘画或制作的方式表现鄱阳湖渔民捕鱼时的欢乐场景。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意识。

3、能创造性地使用各种媒材来进行制作,提高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绘画中如何传达人物的心情以及如何让画面搭配得更完善。

教学难点:创造性地使用各种媒材来进行制作。

教学用具:水彩笔、废旧纸杯及废旧材料、双面胶、多媒体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观察法、启发法、示范法

教学流程:

一、提问导课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养育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孕育了中华五千年的璀璨文化。你们知道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是在哪吗?

二、新课

对了,就在我们江西的鄱阳湖。鄱阳湖水域辽阔,鱼类品种繁多,湖畔土地肥沃,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你们想到那里去看看吗?

1、看课件

播放影像资料让学生认识鄱阳湖。观赏渔民满载而归的情景,体会渔民的愉悦心情。

2、念儿歌你能编首儿歌描绘这里的景色吗?鄱阳湖水闪银光,渔民摇船捕鱼忙。撒下一网又一网,鲜活的鱼儿装满仓。

3.欣赏优秀范画。线描作品:《鱼儿肥》水粉画作品:《打渔归来》。作品中画了哪些东西?说一说,这两幅画好在哪里?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共10页,当前第7页12345678910

4、画一画大胆发挥想象力,画一幅“鄱阳湖美景”。

评一评看谁的画面“最具创意”?

你们看老师能做出什么?师用剪刀剪出一个小螃蟹,提问:老师是怎么剪出来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1、看书中的示意图。

1)在纸杯上画

2)把画好的剪下来。想一想,用纸杯还可以做什么?鱼。

2、大家来合作。

老师这有一幅大的“鄱阳湖美景”,请同学们把你们制作的鱼、蟹贴上来,好吗?学生制作,师巡视指导。

作品评价。学生自评。你觉得哪只鱼蟹最好看,说一说为什么?

三、小结:我们为家乡富饶的鄱阳湖感到骄傲。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2、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

教学准备:

学生:玩具、纸、笔等

教师:电脑图片、动画资料、实物投影、玩具等

教学重、难点:

1、如何理解大与小是通过比较表现出来的。

2、能否用对比的方法来表现画面中的大与小。

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活动一:

1、教师讲述:故事《格列佛游记》引导同学们认知大人国和小人国理由去的事物。

2、同学讨论:故事中主人公是如何来到大人国、小人国的?你看过那些这方面的书?或是动画片吗?

3、出示课题:大人国与小人国

活动二:

1、将同一辆玩具车分别放在不同的背景下,为什么有时显得非常大,有时显得非常小?(小组讨论)

2、教师举例:雕塑《汤匙桥》《衣夹》等(电脑展示)

3、请学生用自己身边的事务举例说明物体的大小是通过对比体现出来的。(微缩景观等)

活动三:

请学生思考:

1、你想表现大人国还是小人国?

2、你想用那几样物体的反差来表现主人公时来到大人国还是小人国?

3、画面的主体是什么?

4、用什么背景来衬托它的大或小?

5、教师示范大人国和小人国的画面:大人国的大人和高楼、大树先后比较,小人国里的小人和文具,昆虫相比较,展现他们的大和小。

活动四:

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活动五:

交流作品初稿。提出修改意见。

教学反思:以前学生画人总是画小了,现在有了大和小的对比,构图比以前好多了。

第二课时

活动一:

继续完成上节课的作业。

活动二:

作品交流展示。教师从构图及色彩方面进行总结。

活动三:

游戏:

大人和小人:每个同学将自己画的人剪下来,随意找一位同学的作品进行比较,看看自己的是大人还是小人,再找另一位同学的进行比较,看看又变成大人还是小人了?

课后拓展:

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图表现立体的大人国或小人国。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篇6

课题:美术小记者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简单的摄影知识。

2、指导学生模仿记者进行采访活动,了解美术记者的工作内容和具体的工作流程。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策划,采访,编辑和展示活动,感受美术记者工作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1、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过程,敢于采访实践,并乐于与他人合作。

2、对资料,编辑,展示工作产生兴趣,能在某一环节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教具学具:纸、笔、彩色笔、相机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1)做好学生分组采访的组织工作。

(2)导入此课的内容,传授美术记者的工作过程和具体要求。

(3)教师可先让学生欣赏一些图片文字展示的示范作品,激发学生强烈学习兴趣。

2、发展阶段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组员共同拟订采访内容及活动计划。

学生分组按计划进行采访活动。

按照计划内容对采访记录资料进行编辑。鼓励学生通过集体构思设计,选定喜爱的色彩和排版形式,利用各种材料工具,制作出一幅生动有趣的,图文并茂的主题性展示作品。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和制作。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进行互相,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

四、收拾与指导学生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五、课后拓展

1、鼓励学生积极地寻找进行拍摄,采访实践的机会,去创作更生动有趣的形象,报道展示更有意义的事物

2、利用模拟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具体能力的方法研究。

3、指导学生如何利用某一主题或活动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

三年级上册美术第十九课教学资料:

摄影其实是一种记录影像的技术,进行这种技术的工具就是照相机。照相机是一个不透光的盒子,作用是控制光线的进入,使胶卷产生不同程度的曝光。照相机包括机身和镜头两个部分。机身内置快门来决定胶卷进行曝光的时间,快门其实是一个掩盖胶卷的机械装置,在进行曝光时按照所设定的时间而打开,让业自镜头的光纪录在胶卷之上,而镜头则是一些光学组件,用以结集光线,在胶卷上造像。相片影像的优劣取决于合适的曝光(还有构图,色彩等等),相机快门负责曝光时间,而镜头不单有对焦的功能,更重要是用可调较的光圈来决定光线量,再配合快门决定光线投射在胶卷上的时间,产生一个受控制的曝光过程,即是一个拍摄过程。而胶卷刚记录下影像,通过冲洗,扩印等工序,便最终得到拍摄所要的照片资料。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