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脑袋的鸟读后感6篇
通过读后感,读者可以表达对作者写作风格和技巧的欣赏或批评,读后感是我们内心的回响,是对书中情节和人物命运的思考,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以下是365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没脑袋的鸟读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没脑袋的鸟读后感篇1
我看了《“歪脑袋”木头桩》最喜欢的故事是《向日葵和石头》
这个故事讲了种子熟了,落到土中,以后发芽生长,这事很自然合理。没想到一粒种子冒犯了一块古老的石头。他最爱安静,他的行为十分稳健。多少年来,不论世界上发生变化,他都沉住气,保持一动也不动的姿态。他想成为哲学家。就是这粒种子,破坏了他的哲学体系,让他很恼火,他要不这粒种子,赶出去。结果他的愿望破灭了,种子生根发芽,变成了向日葵。而石头最后变成了植物的养料。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无论碰到多大的困难,只要坚持,就能成功。
没脑袋的鸟读后感篇2
读了《歪脑袋—木头桩》最喜欢(小松鼠)这篇故事,讲的是小松鼠特别好看,有一条美丽的大尾巴,它很聪明,妈妈很爱它,爸爸不爱它,因为爸爸觉得它很淘气,是个坏孩子,妈妈觉得坏孩子总有一天会变好的`。
趁午睡的时候跑出去淘气了,遇到了小鸡吊河里了,和妈妈解释是松鼠帮助了它,但是妈妈没听清就把小松鼠啄了一顿,猴子心情不好就用树枝打在松鼠身上,想帮助工人,但是工人看见松鼠丑陋打了它,后来母鸡找到了它像它赔礼道歉,把小鸡身上最漂亮的羽毛送给松鼠。松鼠变得很漂亮,小女孩很喜欢松鼠觉得很漂亮,又遇到了工人,猴子它们都喜欢小松鼠,最后小松鼠变成了谁都喜欢的好孩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帮助别人,不淘气,坏孩子也可以变成好孩子的。
没脑袋的鸟读后感篇3
暑假里我读了《“歪脑袋”木头桩》这本书,故事主人公是一个“歪脑袋”木头桩,木头桩本来就十分骄傲,在被小男孩改造成“雕像”之后更得意了。可是,变成“雕像”的木头桩缺遭遇了一系列难堪:
他编了一首歌,但没人为他鼓掌;他想被人尊重,但是麻雀却在他头上抓虫吃。后来还有几个小姑娘用他来栓皮筋,但是小姑娘们走后又很孤单。
最后,木头桩所在的地方被建成了儿童乐园,小姑娘们又来到他身边跳皮筋,这让他想起了以前美好的往事,也让他情不自禁的唱起了歌。
故事结束了,但是我的思绪还没停止,我想起我小时候不太会和身边的小伙伴们相处,经常生他们的气,让我感到非常苦恼和孤独。后来,我慢慢的改正了坏习惯,笑容也重新回到我的脸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骄傲自满是无法得到尊重和友谊,只有发自内心的帮助他人,哪怕只是简单的“拴皮筋”,也是很快乐的!
没脑袋的鸟读后感篇4
我读了这本书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会摇尾巴的狼》。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只狼掉进陷阱里 ,山羊慢慢的走过来,狼连忙和山羊打招呼 ,装出一副很可怜的样子 ,告诉山羊他是因为救一只小鸡儿掉进了,陷阱,山羊半信半疑,不相信狼说的话 ,狼连忙说自己是狼狗,还特意摇摆尾巴 证明给山羊看。
山羊怎么会相信它,狼就用花言巧语说救我上来,上来以后我会报答你的。
这时山羊突然想起了,去年冬天它还咬了山羊大腿一口,差点把我咬死我一辈子都不会忘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花言巧语,学会辨别真假。
没脑袋的鸟读后感篇5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唐宋八大家”、“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在他的《诲学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说的就是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因此从古至今,所有的统治者建立一个政权后,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建学施教。
蒙学读物《三字经》开篇便讲:“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我们每个人出生时天性都是一样的,虽然各自都会携带着各自独有的天赋和才能,但天性都是善良的。
俗话说:“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每个孩子都是上天赐予父母最好的礼物,他们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上时,都带着他们独有的天赋。这个独特的天赋属性与他们后天周围的成长环境息息相关。我们既不能泯灭了孩子的天赋,更不能限制他们的成长。
因此我们能做的就是把孩子放在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环境里,用爱和包容来温暖他,让他在阳光和雨露的滋润下磨炼自己,提升自身的学识修养与道德品质,找到适合自己的正确的成长路,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本书中那个很高很老很骄傲的歪脑袋木头桩就是这样。它一直骄傲的立在荒草地里,瞧不起任何人。
直到有一天,一个淘气的小男孩发现了它,并用自己随身携带的小刀在它的歪脑袋上刻了一张鬼脸。
从此这个木头桩更加自大了,认为自己是一座雕像,理应受到大家的尊敬和崇拜。但事实并非如此,大家因为它的傲慢无知,更加没有人理它了,但它也并不在乎。
直到有一天几个小女孩用它的身体绑上橡皮筋,并高兴的跳了一场后,木头桩才慢慢的改变了过来,并开始期待着有人再次同自己玩。
终于有一天,木头桩所在的地方被人们改建成了一座儿童乐园;而它自己也被工人师傅们改造成了一张椅子,又迎来了一群新的愿意和它玩的小朋友。
木头桩想起了自己的小时候,它忘记了自己是一个珍贵的雕像,快乐的唱起了小姑娘们唱过的歌,重新开始了自己的快乐人生。
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
英国艺术评论家园斯金曾经说过: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
也就是说教育并不是一味的仅仅传授理论上的知识,也包括让受教育者有实践的机会,可以说实践也是教育的目的之一。
本书中有一个故事叫《三只骄傲的小猫》,里面就讲述了这个道理。
猫妈妈有三个聪明可爱的孩子,它们在学校里读了很多书,学会了做算术,学会了唱歌、画画,还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学习了很多有趣的理论知识。
这些可爱的孩子们虽然知道“劳动”两个字怎么写,但它们却不知道具体要如何去做。
于是在智慧的猫妈妈让它们实践劳动的过程中,闹出了不少笑话。不但饿着肚子辛苦了半天,甚至还认了老鼠做朋友……
不过好在这三只聪明的小猫最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在猫妈妈的帮助下学到了很多本领,成为了既勤劳又努力的好孩子。
亲爱的同学们,成长的路上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这都是在所难免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像这三只小猫一样,发现问题后不畏缩不怯弱,努力学习继而解决问题,美好的明天一定会属于你们的!
没脑袋的鸟读后感篇6
大家好,我是二年四班六号杜依然,读了《歪脑袋木头桩》,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小花公鸡》,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小花公鸡到了上小学的年龄,鸡妈妈告诉小花公鸡在学校一定要听老师讲课,不能调皮,小花公鸡答应了妈妈。可是上学的时候他不听老师讲课,老师说他也不在乎。在一节课上,老师讲了在田野里,有一种红红的果子,又甜又酸,特别好吃,这下小花公鸡可高兴啦。他就趁老师不注意跑到田野去,看见了红辣椒,他只知道红色的东西就是果子,于是他挑了一个最红的辣椒吃了下去,这可把她辣坏了。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要认真听老师讲课,不能贪玩,不能乱跑,做个好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