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读后感600字8篇
读后感的写作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了耐心与细致的品味,读后感不仅是对文字的解读,更是对自我内心的深刻探索,下面是365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木兰诗读后感600字8篇,感谢您的参阅。
木兰诗读后感600字篇1
“谁说女子不如男……”
花木兰——乃巾帼英雄,又尽儿女情长。
她,出身于平民女子,却敢替父从军,征战沙场,立下汗马功劳,把肩头云鬓看做刀剑锋光,把纤纤玉手看做英姿飒爽。她一袭红袍独入战场,万里征程急度若飞。战鼓响起,驰骋边疆,手握利剑,尽显将军威武,风沙四起,做马上的巾帼英雄。
夕阳惊飞鸟,发丝述柔情。立功后的木兰,不愿将自己的一生奉献在官场,替父从军后的她,挨过十年如一日的艰苦,放弃了荣华富贵、权力地位。只“愿远行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在战场上身为一个将士木兰也已完成了她的任务,剩下的日子里,诀别故乡数年,也应尽儿女情态,归故乡。
于是,这位巾帼女豪杰从花大将军变为了勇敢温柔的女子,从十二年前参军应战的兵,变为了民间富有传奇色彩的奇女。自古忠孝两难全,她木兰作为一个女子,却始终把握着忠孝节义。她是英雄国家的将领,但她更是父母的女儿,有手足之情和勤劳孝顺的女子。
看过往,对镜帖花黄,当户织,玉手执簪,红巾翠袖。
念如今,披坚执锐,百战黄沙,英姿飒爽,刀剑无情。
花将军是那个花将军。
花木兰是那个花木兰。
回到故乡后,木兰和亲人团聚,完成了那个忠孝两难全的问题,她用生命在尽孝,又以她的聪慧和勇敢保家卫国,成为巾帼女英雄。“孝烈将军”,花木兰担得起这称号,从女儿成长到女将军,她的身上有太多的传奇色彩和品质,让她的故事流传千古。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木兰诗读后感600字篇2
一代巾帼英雄花木兰,她代父从军,并且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忠孝双全,留得千古美名。
花木兰这个人物写的算是相当完美了,人物形象十分饱满。诗歌从她的叹息写起到下定决心代父出征,都描写得极为细腻感人。自古以来,讲“百善孝为先”,花木兰身为女子,竟然勇敢地站了出来替父从军,这勇气这孝心实在令人叹服。
令人叹服的还有她那份坚毅不拔的精神和选定目标积极面对的优秀品质。她在作出替父从军的决定后,立即开始了置办装备,积极投身战争中去;军旅生活对男人来说都是极为艰苦的,可她没有退缩,女扮男装,在战场奋勇杀敌,这份坚毅不拔的精神,几人能有?就像西楚霸王项羽,他戎马一生,纵横天下,千百年以来独一无二,他是英雄。花木兰,她征战十年,流过多少滴血,出过多少汗,那一次打仗胜利不是以血染战袍做代价。她也是英雄,是巾帼英雄。
木兰从军,给我们留下一段佳话。她保家卫国从无二心;她智勇双全,纵横战场;她戎马十年,不要高官厚绿,一心只想与家人团聚;多少年风雨飘摇,多少年生死考验,多少年硝烟弥漫,多少年故园东望,花木兰,在许多人的惊讶中,向我们走来,蓦然间我们才发现,女子已经胜过男儿了。
古人讲述花木兰,现代人欣赏花木兰,现在我来评说花木兰,用她的精神时刻的勉励着我,指引着我走向更广阔的人生。
木兰诗读后感600字篇3
古代花木兰,女扮男装,征战沙场,往来驰骋,立下无数战功。在我们班,也有一个“花木兰”。
她便是我们班的班长——杨彬彬,她头发剪得是蘑菇头,一看上去,像个男生一样,我们经常以此来嘲笑她,但她却依然没有改变她的发型,日久深长,我们也就习以为常,不再嘲笑她了。
花木兰有对家人的温和,有对敌人的残忍,我们班“花木兰”也是如此。据听说(未经证实),她一回到家,就会帮父母干一些家务活,什么扫地呀,拖地呀,擦东西呀,只要是她会的,她都会去做。因此,班主任邱老师常常表扬她——认真,责任心强,热心,喜欢帮助他人等等。但是,她对我们却是“残忍无比”,我们只要一听到上课铃声响,我们便会争先恐后冲进教室——此时,我们的班长——“花木兰”正站在讲台处,左手拿着一本本子,右手执笔,边写边念:“很好,又一个迟进教室。”最后,还不忘说一句:“又是一波大鱼!”先进教室的同学庆幸不已,没进教室的同学愁眉苦脸,好像感觉到末日来临,就差写遗书了。
“花木兰”发起飙来谁也顶不住。记得有一次,小张和小余有一次在外面聊天,没有听到上课铃声响,小张还在眉飞色舞的描绘着的时候,惊奇的发现——走廊好像没人了!小余似乎也意识到了,小余迅速猫着腰从后门溜进去,小张赶紧效仿,不料
“花木兰”早已跑了出来:“站住!”小张本就做贼心虚,不堤防后面冷不丁传来一声,吓得一下子跌坐地上,这时,老师已走来,老师拍拍“花木兰”肩膀,“你自己好好处理!”
小张脸色变了变,“花木兰”露出笑容:“好的老师!我一定会好好处理!”还特意在“好好处理”这四个字上加重了读音。小张惊了一身冷汗,小张识相的认错:“班长,我错了,我做100字检讨,你看......”不待小张说完,“花木兰”便“大怒”打断:“你迟到一次,就耽误了一分钟学习时间,如果每天都迟到......”不知不觉,讲了三四分钟之久,小张受不了了,大喝一声:“关你什么事!”说着,还向“花木兰”扬了扬拳头,好像在挑衅“花木兰”一样,哪知“花木兰”丝毫不惧,从旁边操起一把扫把就朝小张“劈头盖脸”砸过去,小张闪了闪,不敢还手。最后“花木兰”还是饶了他,小张走进教室还酷酷的说:“想当年——我可是天下第一强者,要不是看她是个女的,我早就......”
“早就怎么样?”讲台上,老师推了推眼镜,不紧不慢的说。
“早就投降了....”小张挠了挠头,自嘲的笑了笑。
于是,这件事在我们哄笑中安然过去了。
看,这便是我们班的“花木兰”,这就是我们班的班长——杨彬彬。
木兰诗读后感600字篇4
?木兰诗》是北朝乐府民歌,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千百年来,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的形象。 这首叙事诗充满传奇色彩。故事情节曲折,富有戏剧性。叙述详略得当,如木兰沙场征战,思念亲人,心理描写细腻传神;而关山飞度,百战建功,却只用寥寥几句诗来概括。这样写,使得木兰的形象真实感人,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这首民歌刚健清新,表现了古代北方人民英武豪迈的气概。它还成功的运用了对偶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全诗气势雄浑,又易记易诵。习诵时,要注意体会它的民歌特色。
?木兰诗》塑造了木兰这个不朽的人物形象。木兰是一个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以后,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到了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 这首诗在叙事上有详有略,对木兰的从军缘由、离别、辞官和还家都写得比较详细,淋漓尽致地写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前者只有四句,后者也仅有六句。详略分明、得当,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木兰诗》说明了一个事实:妇女一样能够尽忠,一样能够为国家效力.现代男女都平等了,花木兰们都可以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了!花木兰的故事能流传千古,显示了人们对花木兰的喜爱、敬仰以及这位奇女子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木兰诗读后感600字篇5
几缕青丝化作尘,身着男服报父恩。金戈铁马相思泪,百战归来振族兴。
织布机在清冷的月光下发出“吱吖吱吖”的声响,随着一声声的哀叹传来。
看着瘦弱的你独自坐在窗前,望着桌台上的金令,无助而又彷徨。它如同阎王的生死簿,随手一勾,就让至亲分离。
可曾恨过,百年的大家沦落至此,却无一可用男丁;可曾怨过,身边女儿之身手无缚鸡之力,无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可曾叹过,心中纵有汹涌澎湃的英雄气概却不能伸展!
为何要在闺中伤心流泪?为何不可像男儿一样一展豪情,以另一种方式美下去?汝非饰物,供人玩赏;汝非器具,令人把持;汝非棋子,纵人操作,涌着一腔热血的,不服于深院的你,才是最美的。
替父从军,奔赴沙场吧,那儿才是你真正的人生舞台。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杀气充斥的战场上,寒光闪动,是手握利刃的你,血漫四野的旗帜下,眼神犀利,是战无不胜的你。
可风沙吹抚下,分明看到,你的肌肤不再白嫩;你的脸庞不再柔美;你的腰肢不再纤细……这能不是事实吗?苦寒辛劳的摧残下,风霜侵蚀了容颜。铁剑铜甲的背负中,沉重锻造了坚韧的身躯。可曾后悔过?答案是肯定的,谁愿意放弃家的温暖而忍受这份折磨。但我分明从你的眼中看到热血在翻滚,激情在燃烧!
这时的你,偶尔流露几近庄严的柔情。在我看来,这才是最美的,如旧的你。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谢绝了所有的封赏,独回闺中。是厌倦了吗?你笑而不语。这只是逃避了官场中的尔虞我诈,静候安宁而已。我依然坚信,这仍就是你的不同寻常的美丽。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独吁于闺中也好,血战沙场也罢,重回宁静亦然。不管是怎样的你,都是我眼中最美的花木兰!
木兰诗读后感600字篇6
最近这几天,《花木兰传奇》在中央一台热播。每到晚上八点钟,我就会准时的和妈妈一起观看。花木兰替父从军,孝心真是可敬可佩!而她虽说是女儿之身,却在战场上杀敌无数,毫不畏惧,是所有保家卫国的将士们的榜样!
?花木兰传奇》主要讲了五凤谷的一名小小的绣女担心父亲花弧的身体而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勇往直前,杀敌无数。使她从一个小小的士兵成了铁血队队员,又从铁血队队员成了尉迟幢幢主,后又被皇上赞赏,从一名幢主又成为了威风凛凛的将军。最终,使魏国和柔然放下武器,和平相处,从此成为了好朋友。花木兰也和多伦王子相依相偎······
花木兰的经历激励着我,一名女子,绣艺高超,而上战场打仗也英勇无敌。可真是了不得啊!
花木兰的故事流传至今,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孝心感天动地,更是因为他不肯屈服的精神!花木兰在军营就曾经说过:在战场上,永远不能背向敌人!
其实学习跟打仗也是一样的。当我们面对困难时,我们要勇敢的挑战,不要临阵脱逃。要记住,老天给我们关上了一扇门,就一定会给我们打开一扇窗。
所以,只要努力,只要坚持,就会有成功的时候。遇到困难时,不要气馁,只需拥有像花木兰那样的智勇双全就可以度过难关。
让我们人人都做花木兰,让我们骄傲地说:“我是最棒的!”
木兰诗读后感600字篇7
?木兰诗》紧紧围绕着木兰的形象着墨。它有时“惜墨似金”,写得极简;有时又“泼墨如水”,尽力铺排。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只六句三十字,便概括了木兰十几年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战斗生涯,显得何等简练!其中两句写朔风凛冽,刁斗声声;月光映雪,木兰未眠。它通过环境、景物、氛围的.描写,渲染出木兰思家的复杂心情和严守岗位的战士气质。尽管边地生活是艰苦的,周围寂静得只听见忽断忽续的刁斗声,木兰和伙伴们却仍然穿着甲胄,随时准备为保卫祖国而战。此情此景,写得有声(北风声、刁斗声)、有色(月色、雪色和铁的反光),多么耐人寻味!真可谓字字千金,一字减它不得。而“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四句凡二十字,仅复述了上文“市鞍马”三字的内容,骤看觉得何等呆板和累赘!但仔细品味一番,又觉得它十分灵活和简洁。因为这么一渲染,木兰及其一家紧张而又周密地准备戎装的气氛便完全烘托出来。正如刘大白在《旧诗新话》中所说:“整整的四排句,看去是很板的,其实其间层次分明。因为有骏马而无鞍鞯,不可以骑坐,所以还得买鞍鞯;有鞍鞯而无辔头,不可以控御,所以还得买辔头;有辔头而无长鞭,不可以驱策,所以还得买长鞭。”这种东、西、南、北循序铺排的手法,在民歌中固属常见,但是《木兰诗》中用得尤多且活。如“旦辞爷娘去”以下八句,“爷娘闻女来”以下六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句,或依时间(旦、暮),或依辈分(父母、姊、弟),或依性别(雄、雌),都采用循序铺排的方式。正是在这种很容易流于程式化的铺叙中,《木兰诗》却写得风趣横生,兴味淋漓,使情事如见,景物若画。从这方面说,它又像是“泼墨如水”了。
全诗着力写木兰出征前、征途中和回家后的心理活动,而很少写她在战斗中的英雄业绩。从表面上看,似乎刻画儿女之情多,而描绘英雄之气少。但从实际效果看,诗中所刻画的'种种儿女情状,正多方面地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这一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动人。如“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一幅少女思亲图,真是呼之欲出。木兰以一女儿身,在多年艰苦的征战生活中,能乔扮男装而不被察觉,已显得异常聪明和机警;在万里关山的殊死争夺中,又能屡建战功而奏凯归来,更显出无比英勇和豪健。在这里,儿女情与英雄气不是相得益彰了吗?
木兰诗读后感600字篇8
一提到“花木兰”,大家都会想起一个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花木兰的事迹传至今,主要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绝唱,是这篇长篇叙事诗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现在更有许多人将它拍成了电影,千古流传。
战争产生英雌,在世无男英雄的情况下,便会有女英雄,北魏与柔然战争没有突出的男人,就有了突出的女英雄花木兰。她本是个柔弱的女孩,可他为了年老的父亲,就不再柔弱;她本是个织布女子,但她为了父亲,就参军打仗。她从不向男的低头,大声告诉了世人:巾帼不让须眉。花木兰就要出征了,是多么的急促紧张,是多么的昂扬士气,行军多急,军情多紧张,军令如山倒,作为一个少女离开闺阁,投入战场,何异投入另一个世界。她与男人同吃共住,吃一样的苦,受一样的累,却干出与男人不同的事迹,创出了与男人不同的辉煌,同时也证明了“女子哪里不如男?”
花木兰回来了,这很不容易。她重视生命的可贵,更加懂得家庭的温暖。她拒绝了天子的赏赐,也不愿在朝为官,将荣华富贵轻轻地抛下,她愿驰千里足,早日还故乡。
她回来了,年迈的父母搀扶着出来迎她,姐姐理妆相迎,弟弟磨刀霍霍向猪羊,以实际行动迎接姊姊的回来。看到这一切,花木兰由衷地高兴,十二年的沙场出生入死,多难。十二年的乔装而不露痕迹,多难,然而这一切都过去,花木兰内心的精神力量,该是何等地伟大。
日子安定下来,过去的伙伴又来看她,她每次都总是以女儿装见他们,对惊怕的过去的伙伴,花木兰在内心说:知道了么?过去与你一道血战沙场,立下大功;回朝后不愿为尚书郎的我是个女孩子。
还我女儿本色,花木兰多么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