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音乐教案参考8篇
教案是教师为了保证上课进度预先撰写的书面表达,教师在写一份教案时,要重点分析教学疑难点才行,365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云》音乐教案参考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云》音乐教案篇1
设计意图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要以活动的形式来帮助幼儿学习语言。那如何让幼儿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来表达对此作品的理解,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展想象,仿编一句短句呢?幼儿对小动物有一种很特殊的感情,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会对它们表现出莫大的关心与好奇,利用实物、图片,为幼儿介绍有关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使他们逐渐积累有关小动物的知识,针对这点,我设计了《小动物过桥》。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儿歌学习活动,培养幼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
2、教会幼儿正确地说出小动物的名称及其过桥的样子。
3、尝试仿编短句“xxx过桥xxx”,激发幼儿的创造精神。
4、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5、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1、幼儿对一些小动物的叫声及走路的样子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2、一台视频仪及图片制作(小鸭、小猫、小螃蟹、小白兔过桥的图片)
3、录音儿歌、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和《生日歌》、《我爱我的小动物》伴奏带。
4、场地布置:一平衡木当作独木桥及一座小熊的房子。
5、各种动物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森林里有一座漂亮的房子,这就是小熊的家。今天小熊可高兴了,因为等会儿有许多的小动物要来给它庆祝生日,可是,到小熊家必须经过一座小桥,小熊想:它们能过桥吗?瞧!别担心,谁已经来到桥边了?(小鸭)
评析:以故事的形式直接揭示主题,把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住了。整个开始部分简单又新奇。
(二)基本部分
1、利用视频仪,结合图片,学习儿歌
(1)老师出示小鸭子的图片并生动、形象的演示小鸭子过桥。(边操作图片边叫呷呷呷)
提问:
小鸭子是怎样过桥的?
评析:这一问题的设计让幼儿对短句“xxx过桥xxx”的结构有一初步的了解。
(2)出示小花猫(幼儿先说,老师后操作)
提问:
听!谁唱着歌儿来了?想一想,小花猫是怎样过桥的?
评析:这两句的提问采用了递进式的方法,在第一句的学习基础上,幼儿很容易掌握“xxx过桥xxx”的结构句式。
(3)仿编短句“xxx过桥xxx”
提问并组织讨论:
“请你们猜一猜,还有谁也会来给小熊庆祝生日,它们过桥是怎样的?请小朋友用最好听的一句话来讲给老师和小朋友听,好吗?”(提示幼儿注意所提供的玩具动物)
评析: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幼儿从纯粹的学习语言转入发散性思维,他们从自己身边的动物玩具开始自由的说“xxx过桥xxx”,这里按排能力强的幼儿带头,让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4)出示小螃蟹,请幼儿说说、做做小螃蟹过桥的样子
提问:
a、这是谁呀?小螃蟹是怎样过桥的?(提示语:小螃蟹是怎样走路的?增加知识面,小螃蟹是横着爬)
b、还有谁过桥也是爬爬爬的?
评析:横着爬这一词的学习幼儿很难理解,通过动作演示自然地解决了这一难点。
(5)用猜谜的形式引出小白兔,用短句结构进行讲述、仿编
提问:
a:红眼睛、短尾巴、爱吃青菜和萝卜,是谁呀?
b:小白兔过桥是怎样的?(幼儿用动作表示蹦蹦跳)
c:还有谁过桥蹦蹦跳?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安排一个发散性的问题,让幼儿结合已有经验进行仿编活动,增强幼儿的思维活动密度及深度,动作的安排把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满足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
(6)幼儿完整欣赏儿歌《小动物过桥》,并跟着配乐边朗诵边用动作表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小动物顺利地过了桥,来到了小熊家,它们把过桥这件事编成了一首儿歌,名字就叫《小动物过桥》,我们来听听。”
评析:这一环节的设计,给了幼儿一个完整作品的享受。
2、组织幼儿游戏,扩展幼儿知识面。
“这几个好朋友一边吃蛋糕一边交谈,说着说着小熊伤心地说:要是我妈妈在多好呀。原来,它妈妈在两年前被猎人给抓去了,小朋友,你们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去帮助它们?”
评析:不失时机地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让它们知道我们应该要保护、爱护小动物。
“我们带上我班的这些小动物一起去小熊家为它过生日,好吗?那老师提一个小小的要求:请小朋友过桥时不推不挤,一个跟着一个走,并在过桥时用一句最好听的话讲出你们抱着的小动物是怎样过桥的。”(幼儿游戏时,放上一段音乐)
评析:这一环节,将语言的学习转化成了一定的游戏规则,有机地将个人的直接经验溶于其中,在创造想象中学习语言,游戏中,胆小的幼儿在小朋友的加油声中也顺利地过了桥,幼儿的语言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再次得到提高。
(三)儿歌、幼儿作品展示
附:
儿歌:小动物过桥
小鸭子过桥呷呷呷,小花猫过桥喵喵喵;
小螃蟹过桥爬爬爬,小白兔过桥蹦蹦跳。
附:幼儿创编作品
儿歌:小动物过桥
小鸭子过桥摇摇摇,小乌龟过桥爬爬爬,
小青蛙过桥跳跳跳,小企鹅过桥晃晃晃。
儿歌:小动物过桥
小灰猪过桥噜噜噜,小白鹅过桥戆戆戆;
小乌龟过桥爬爬爬,小青蛙过桥蹦蹦跳。
(四)活动结束
1、小朋友为小熊唱生日歌,并一起唱歌、跳舞《我爱我的小动物》(放伴奏带)
2、“天黑了,我们和小动物们说声再见!”幼儿跟着音乐节奏,自然地离开活动室,去户外活动。
评析:这一环节中,幼儿情绪高涨,把整个活动推向了xx。
(五)活动延伸
1、在语言角中,为幼儿提供一些小动物图片及几张画有独木桥的图片,请幼儿选择讲述《小动物过桥》。
2、这里还有许多小动物也想来过桥,我们一起来帮帮它们吧!(不断投入新的动物角色,鼓励幼儿继续创编。)
活动反思
这一活动使幼儿的经验迁移能力再次得到提高,或创编儿歌或讲述故事,都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组织能力和连贯表达能力。
幼儿喜欢小动物,加上这首创编的儿歌浅显、易懂,它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小动物过桥的情景,突出了“呷、喵、爬、跳”这几个词,读来朗朗上口,很适合小班幼儿教学使用。
儿歌学习的以往常规教法是:老师先完整地说一遍,幼儿再跟念几遍,是纯粹的机械记忆,整个活动过程,幼儿较多地处于被动地位,获取的知识、信息也比较有限。本活动,我打破以往的教法,我以“小熊过生日”的故事情节发展来进行活动,采用形象、直观的手段,引导幼儿自己用短句来表达,学习儿歌,通过游戏的形式,幼儿进行创编活动。整个活动,我都采用递进式的提问,这是一种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提问方式,重在培养幼儿思维的逻辑性,并形成完整的语言,这样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幼儿很能接受,学习积极自由。
不足之处
如果整个操作过程是在电脑屏幕上演示,相信更会吸引幼儿。
通过本次活动,也让我体会到只有幼儿真正喜欢的东西才是教育幼儿的好教材。如果以后再次执教这个活动,希望能少一些遗憾。
《云》音乐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注意力集中地欣赏歌曲,知道歌曲名字,初步理解歌曲的内容。
2.引导幼儿去感受和表现音乐力度的强弱,会用自然声音唱歌。
3.大胆运用肢体表演春雨,感受春雨悄悄下的意境和种子发芽的喜悦。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5.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活动准备:
1、歌曲《春雨沙沙》
2、音频:下雨声
活动过程:
一、幼儿初步理解歌曲内容,发声练习
1.教师播放音频:下雨声师:春天来了,小朋友听,沙沙沙,沙沙沙。
2.教师边做动作边朗读一遍歌曲。
师:种子说了什么?
师:我们一起来学学种子说话吧
二、欣赏歌曲师:请小朋友仔细听听春雨和种子唱的歌有什么不同?
1.播放歌曲《春雨沙沙》
师:春雨是怎么歌唱的,种子是怎么歌唱?
师小结:春雨落下来是细细的,轻轻的、柔柔的;小种子很着急,很调皮,唱的歌是快乐的。
2.完整欣赏音乐
(1)这首曲子有什么感觉?
(2)我们怎么样把歌曲唱得好听?
师小结:这首歌曲就像春雨带给我们的感觉一样,甜甜的,我们唱的时候也要用甜美的、温柔的声音来唱。
(三)学唱歌曲
1.教师示范唱歌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1)逻辑提问法师:例:种子在干嘛?
幼:种子在说话(幼儿根据理解回答)
(2)填充提问法师:"春雨"幼:"沙沙沙"
3.儿童学唱
(1)分句学唱
(2)整体学唱
4.复习歌词(全体唱、分组唱等形式复习)
5.创造性歌唱活动
6.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春雨沙沙》是一首活泼、欢快,富有动感的歌曲。歌曲节奏较简单,歌词结构工整,语言具有韵律感,适合中班幼儿学习。这首歌曲主要是让幼儿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能较清楚的演唱歌曲。儿童的歌唱与说话一样自然,具有游戏性的儿童歌曲,是幼儿音乐教育的最好素材。音乐教育对儿童生活具有重要作用。音乐能增进幼儿认知、身体和社会性方面的发展。激励和培养儿童的音乐悟性和想像力比关注儿童音乐天赋的成长更为重要。
小百科:春天,又称春季,是四季中的第一个季节,指立春至立夏期间,含节气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云》音乐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豆子从豆荚中蹦出来的样子。
2、能在同伴面前大胆地表现自己,感受音乐表演活动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观察豆子从豆荚中蹦出来的动态,丰富经验。
2、课件和电教设备。
3、故事《豆宝宝》。
4、在活动室的场地上粘贴四个豆荚的形象(黄色的轮廓,里面有若干个豆豆,分别是7粒黄豆、8粒红豆、9粒黑豆、10粒绿豆,豆豆上分别标有数字)。
5、音乐《豆荚曲》(《幽默曲》和《弹簧协奏曲》)。
【活动过程】
1、提问激发幼儿兴趣:小朋友,你知道豆豆是怎么从豆荚里出来的?
2、观看课件《豆荚裂开的过程》。
3、讲故事《豆宝宝》。引导幼儿想象自己变成豆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蹦出来……滚到地上……一系列动作。播放音乐。
4、尝试表现豆子从豆荚中蹦出来的动态。
(1)提问:豆子是怎样从豆荚里出来的?
学习词:蹦。
请幼儿发挥想象,用动作表现豆子从豆荚中蹦出来的动态。
(2)看课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创编的动作。
(3)介绍四个大豆荚,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什么豆宝宝的家?数数这个家里可以住几个豆宝宝?请幼儿自选喜欢的豆荚住进去。
(4)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创编的动作。
(5)启发幼儿合作表现豆子们蹦出来的连续动作。
看课件,引导幼儿观察豆荚裂开时,豆子们连续蹦出来的动态。
听指挥,教师随乐说数字,“豆子”依次从豆荚中连续蹦出来。
(6)交换,再次游戏。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云》音乐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区分音乐的高低变化,尝试用不同的声音表现小青蛙和老青蛙的叫声。
2、能用不同的语言节奏大胆想象、表现青蛙的叫声。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大荷叶一张(能容纳活动中的幼儿)
活动过程:
一、合作游戏"荷叶和风",感受音乐的高低变化
1、出示荷叶:
"小朋友,你们看,这会是什么?我们一起把它打开吧!""荷叶长在什么地方?如果一阵风吹来,荷叶会怎么样?"
2、倾听高音区轻柔缓慢的音乐,体验游戏"小风和荷叶""听!风来了,你觉得这是一阵怎样的风呢?""当轻轻的风吹来,荷叶会怎么样呢?"
3、倾听低音区强烈快速的音乐,体验游戏"大风和荷叶""又有一阵风吹来了,听!这又是一阵怎样的风呢?""当大风吹来时,荷叶又会怎么样呢?"
4、交替进行高低不同的音乐,愉快游戏"会变的风和荷叶""风会变吗?仔细听音乐里的风是怎么变的?""风停了,荷叶怎么样了?"
二、体验音乐的高低变化,尝试用不同的声音表现
1、出示荷叶上的青蛙。
"谁最喜欢荷叶?"(青蛙)"小青蛙们,我们一起跳到荷叶上吧!"(幼儿轻轻跳上荷叶)
2、用不同的语言节奏想象青蛙的叫声。
"青蛙在荷叶上喜欢干什么?它是怎么叫的呢?"(幼儿用不同的语言节奏想象表现)"原来青蛙有那么多不同的叫声,它就像我们人一样,不一样的节奏就好像在说不一样的话。""呱呱!呱呱!"(你好!你好!)"呱呱呱呱呱呱呱!"(今天我呀真高兴!)"呱呱呱!呱呱呱!"(真热啊!真热啊!)……
3、试着用高低不同的声音表现小青蛙和老青蛙。
说明:当幼儿对青蛙的叫声产生浓厚兴趣时,教师可对幼儿的兴趣进行迁移,借助老青蛙和小青蛙不同的叫声来提升幼儿对音乐高低变化的认识。"来来,我是一颗菠菜,菜菜菜菜菜菜……"这首歌曲幼儿非常熟悉、喜爱,它的旋律很具诙谐幽默的感染力,体现老青蛙和小青蛙歌唱时的愉快心情,更重要的是它的音域跨度也很适宜大班幼儿的嗓音特点。因此,将这首歌曲根据活动内容进行改编翻唱,并借助指偶表演一定能引发幼儿歌唱的兴趣。
4、初步尝试同声合唱。
"你喜欢小青蛙还是老青蛙的歌声呢?为什么?"(幼儿自由选择演唱)"虽然老青蛙和小青蛙的声音不同,一个尖,一个粗,但它们很喜欢在一起唱,因为它们觉得那样很快乐,你们想试试吗?"(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尝试同声合唱)说明:在熟悉的歌曲、音乐的高低变化、自主选择的叫声这三者的融合中,幼儿不仅获得了音乐的要素,更体验到了歌唱的快乐!
三、音乐游戏:青蛙下水歌曲《数蛤蟆》是幼儿熟悉的歌曲,将歌曲中的"蛤蟆"改编成青蛙,引导幼儿做出青蛙跳水的动作,在游戏中结束音乐活动。
教学反思
1、活动过程对幼儿探索精神,合作能力得到了发展,充分做到了以幼儿为主体。幼儿通过美丽的荷叶展开想象,联想到青蛙以及青蛙的各种叫声并向同伴表现。
2、幼儿在师幼、同伴之间的的互动中感受音乐的乐趣,从而对音乐感兴趣、能充分体验、展开丰富想象和极力表现。感受平时也应该用合适的声音表现歌曲,不能喊唱、乱唱。
3、存在不足:在进行同声合唱时,分声部站位不明显,幼儿唱歌时容易跑调。
4、改进措施:
(1)加强单声部练习,练习好单声部再明显安排站位进行合唱。
(2)在活动中,教师可视幼儿的兴趣在区角活动进行延伸,提供更多的动物图片,引发幼儿想象更丰富的声音和节奏表现不同动物的叫声,以便丰富合唱内容。
《云》音乐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在复习的基础上自主学习新的节奏型,并看懂乐曲图谱。
2、能用乐器表现音乐作品气势雄壮的特点,抒发爱祖国的情感。
3、按自己的意愿选择乐器,学习协调的演奏乐曲。
活动准备:
1、打击乐器--大鼓一面,圆舞板,铃鼓和双响筒若干。
2、节奏卡片五张,分别是|XOXO|、|XXXO|、|XXXX|、|X---|、|XXOXXO|
3、其中前三种节奏幼儿已在第一课时学习过。
4、音乐磁带,乐曲的节奏图谱。
5、幼儿围坐成马蹄形。
活动过程:
一、熟悉音乐,激发兴趣。
1、过渡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乐曲,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2、幼儿边听音乐边拍手感受乐曲。
3、你听到这首乐曲心里有什么感觉?
二、熟悉节奏,学习拍打。
过渡语:在这首乐曲中还有一些节奏呢,看看你会拍吗?
1、教师依次出示|XOXO|、|XXXO|、|XXXX|节奏卡片,帮助幼儿回忆经验,复习节奏。
2、学习新的节奏类型:|X---|、|XXOXXO|
(1)幼儿自主拍节奏。
(2)|X---|,这个"-"短横线是什么意思?教师鼓励幼儿用各种动作表示延长符号。
(3)|XXOXXO|,谁来拍拍这种节奏?教师引导幼儿与第一种节奏进行对比,体验快速拍节奏的感觉。
三、观看图谱,连贯拍节奏。
1、教师出示图谱,鼓励幼儿自主的边看图谱边拍节奏。重点询问幼儿拍节奏的时候,觉的哪里有困难?教师帮助幼儿巩固练习。
2、教师与幼儿一起看图谱拍节奏。
3、幼儿边听乐曲边拍节奏两次,提出具体的要求。
四、选择乐器,探索合奏。
1、教师介绍乐器,幼儿按意愿选择乐器,在自主看图谱的基础上边听乐曲边用乐器演奏。
2、请幼儿为乐器找相对应的图谱做朋友。
3、教师指导幼儿进行轮奏练习,即根据图谱上的乐器标记演奏相应的节奏,在轮奏的基础上进行合奏。
4、幼儿听乐曲演奏,师:比一比,哪一组的节奏拍的最稳最有力。
5、教师鼓励幼儿采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合奏部分的节奏。
6、幼儿再次演奏,教师出示大鼓与幼儿一起演奏。
7、教师请幼儿交换乐器,师生共同演奏乐曲"大"。
结束语:今天我们用乐器演奏了一首好听的乐曲《大》,让我们下次在一起和乐器宝宝一起演奏,好吗?
《云》音乐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借助图谱顺序记忆歌词,用轻松、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2、根据歌曲创编相应的动作,感受音乐欢快的旋律。
3、通过演唱歌曲,懂得爱护小蜜蜂,学习小蜜蜂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活动重点:学唱歌曲,借助图谱顺序记忆歌词。
活动难点:根据歌曲创编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1、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认识小蜜蜂。
2、歌曲图谱。
活动过程:
一、 复习歌曲《春天歌》,引入主题。
1、教师模仿蜜蜂的叫声,创设情境。
师:嗡嗡嗡,嗡嗡嗡,你们猜猜我是谁?
2、师:春天到了,花园里的花儿都开了,小蜜蜂正忙着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二、 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歌曲,幼儿理解歌词。
师:刚才你听到了什么?(教师将相应图片按顺序贴在黑板上,如果幼儿没有听出全部歌词,教师再次范唱歌曲)
2、幼儿看图谱,学说歌词。
3、根据音乐学说歌词一遍。
4、根据音乐哼唱歌词。
5、幼儿跟音乐初步完整演唱歌曲两遍。
师:我们在唱歌的时候怎样表现出小蜜蜂劳动时心情呢?我们要用愉悦的心情去歌唱赞美劳动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三、 鼓励幼儿大胆地创编动作,感受音乐欢快的旋律。
师:现在呀,你们就是一群小蜜蜂,想和我一起去花园里采蜜吗?小蜜蜂会怎么到花园里去呢?又是怎么采蜜的呢?我们一起去花园采蜜吧!来舞起来吧!看谁的舞蹈跳的最好。
1、幼儿大胆创编动作,并请创编好的幼儿带领其他幼儿表演。
2、边唱边表演。
四、 结束部分。
你喜欢小蜜蜂吗?为什么?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教育幼儿要爱护小蜜蜂,要像小蜜蜂一样不懒惰,爱学习,爱劳动,做个勤劳的好孩子。
《云》音乐教案篇7
教学目标:
l、通过学唱歌曲《牧歌》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蒙古族歌曲个性和感情色彩,培养学生热爱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2、通过介绍蒙古人民的生活方式,使学生了解律动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懂得生活是舞蹈创作的重要源泉。
3、了解马头琴的音色。
教学重、难点:
学唱歌曲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蒙古族民歌的特点,扩大学生的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法和示范法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艺术风格,用启发和创造式发挥想象力创编歌曲律动。
教学准备:
钢琴、影碟。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欣赏
播放乐曲《万马奔腾》引导学生回答:
1、这首乐曲的情绪?感受到什么场面?(情绪热烈,表现草原特有的壮观场面)
2、你知道这首曲子中独特的乐器音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吗?(马头琴)
3、这是哪个民族独特的乐器?(蒙古族)
4、你对这个民族有多少了解?
5、请学生介绍马头琴的传说,教师补充。
二、导入新课
马头琴音色柔和浑厚,独具特色。演奏技术丰富,既可以为民歌、说唱音乐伴奏,也可以独奏,它已成为蒙古族具有代表性的乐器。蒙古族是一个世代以放牧狩猎为生的游牧民族。肥沃的草原、兴盛的牧畜业,丰富的矿藏养育了蒙古各族人民他们常常用自己的歌声赞美祖国,同时也赞美了家乡,今天我们将一起领略草原人民带给我们的无限美好情怀。
三、学唱歌曲《牧歌》
1、听录音感受歌曲,提示学生注意歌曲的情绪。听后讨论这首歌曲的情绪、意境、在我们面前展现一幅什么图画?
2、教师小节:这首歌曲旋律起伏宽广、曲调优美、节奏自由,这正是蒙古族歌曲的特色。
3、采用听唱法和自学的方法学习曲谱。
4、教师引导学生划节拍掌握两拍半的节奏,纠正错误。
5、引导学生划分乐句,总结蒙古族民歌的特点:通常短小精悍,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蒙古族民歌分为长调、短调。长调比较自由,舒缓;短调比较热情、欢快,结构清晰。这首歌曲具有长调的特点。
6、有感情演唱。
四、《牧歌》已经被改编为各种舞台表演形式,如:奏无伴奏合唱等
欣赏瞿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
播放录音。提问:无伴奏合唱与原民歌在表演形式上有什么不同?谈谈欣赏这部作品的感受。
五、欣赏一段蒙古族舞蹈,引导学生总结蒙古舞的特点,教师小结:
l、蒙古族是一个载歌载舞的民族,男子的舞蹈动作粗犷强悍、女子端庄典雅十分优美。蒙古舞的动作主要来源于生活,比如各种马步就来源于牧民骑在马上的动作。舞蹈中的鹰式位加硬腕组合就是根据雄鹰展翅飞翔动作的升华,这些都成为蒙古舞特有的艺术表现。蒙古舞主要用肩部动作。通过肩部及各种马步动作使舞蹈风格浓郁,别具一格,柔肩是舞蹈动作中最富有特色的动作。
2、学几个简单的动作。
六、创编
跟随《牧歌》音乐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挑选几个同学展示。
七、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蒙古民歌,从宽广优美的歌声中,从优美舒展的舞蹈动作中我们感受到了蒙古歌舞的个性和感情色彩,从中得到了美的享受。
《云》音乐教案篇8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娃哈哈》
2、为歌曲进行歌舞表演
教学目标:
1、能用活泼、愉快的情绪随音乐演唱歌曲。
2、能用双响筒、手铃为歌曲伴奏。
3、能用简单的新疆舞动作边唱边跳。
教学重、难点:
1、学生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有表情地歌唱。
2、新疆舞蹈基本动作的教学。
教学用具:
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互动
hi,大家好,我叫xx,大家可以叫我x老师。我呢,喜欢唱歌、跳舞,很高兴认识你们。你叫什么名字?你呢?你呢?我们一年级的小朋友真是太可爱了,女孩子个个很漂亮,男孩也都很帅气!老师很喜欢你们,让我们一起在音乐中交个朋友!好不好?好高兴呀,认识了这么多的小朋友!
二、导入新课
1、节奏练习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远方的朋友,你们想认识他吗?
生:回答
请看:录音①
停顿,我们来和阿尔法打个招呼吧!
学生回应(hi,阿尔法,很高兴认识你!)
录音②
录音③
录音⑦
师:这是?这是?请大家按节奏把这两种水果的名字叫出来?
(板书XXXXX)
现在,老师把难度升级了哦,谁愿意来试试拍打这条节奏。
哈密瓜葡萄∣哈密瓜哟||
XXXXX∣XXXX||
老师,想请你来教教大家好不好?这位小朋友的表现真是太棒了,老师把这串葡萄送给你,希望你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出色。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拍拍吧!
2、揭题
阿尔法,第一站带我们去看了看他美丽的家乡和特产,第二站,他又将带我们去哪呢?
录音④
师:刚刚,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是新疆小朋友特别喜欢唱的一首新疆民歌娃哈哈,(板题:娃哈哈)你们喜欢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歌。
三、学唱歌曲
1、聆听歌曲,体验情绪(播放音乐《娃哈哈》)
师:让我们再来听听歌曲,请大家小声的用lu哼唱歌曲。
问:哼唱歌曲时,你们的心情怎样?(板书:愉快地)是呀,我们在演唱这首歌时,就要把这种活泼、愉快地心情表现出来。
2、学唱歌曲
(1)读歌词
师: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第50页,自由的读一读歌词。接下来,再跟老师一起来读读,注意模仿老师的读。(教师教读第一段,学生自己读第二段。)
刚刚老师在读歌词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发现,老师哪一句读了两遍,是的,像这样的符号,我们把它叫做“反复记号”,(板书:反复)也就是说,这个记号里面的乐句我们要唱两遍哦。接下来,请你们来读读第二段歌词。
(2)教唱歌曲
过渡:小朋友读的真好,这是一首2/4拍的歌曲,(板书:1=4)下面,就随老师来学唱第一段吧。
a.教唱第一段歌词。(两遍)
b.教唱难点乐句。(老师发现这个乐句,需要大家再来跟老师唱唱)
c.跟琴唱第一段。(下面,我们来跟琴唱唱第一段,注意听老师弹个间奏。)d.跟琴唱第二段。
过渡:大家的歌声真动听,你们能不能试着把第二段唱给大家听听啊,好,开始!(教师弹第二段旋律,学生填词)
e.跟伴奏完整的演唱。
过渡:你们带给老师太多的惊喜了,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刚刚,我们说唱这首歌时,要怎样来演唱呢?怎样才能把这种活泼、愉快地心情表现出来呢?也就是说,我们在唱的时候速度要怎样?对,就让我么带着愉快地的心情完整的演唱一遍。
3、歌曲处理
(1)师:你们唱的这么悦耳、动听,老师也忍不住想和你们来唱唱,老师唱前半句,你们接后半句,准备好了吗?开始!
(2)接下来,我们来个分组比赛唱,好不好?比比、看看哪个分组唱的最好听?
(3)老师觉得大家都唱的特别好,掌声送给自己吧!哪位小朋友愿意上台来给大家唱唱,大家掌声欢迎。
4、配伴奏
过渡:谢谢你们的精彩演唱,接下来,我们一起为这首好听的歌曲配上伴奏吧!(给学生介绍打击乐器,并介绍其打法,让学生练习。)
四、表演
师:大家的表现真是太出色,太了不起了。(边说边收乐器)第二站,阿尔法带我们学会了这么好听的歌曲,接下来,他又将带我们去哪呢?
录音⑤
师:欣赏完这么优美的舞蹈,老师也想用今天学的乐曲跳一跳。你们想学吗?老师先给大家叫教几个新疆舞蹈最基本的动作。
(1)点步
(2)点步双手翻
(3)左右翻手腕
(4)耸肩
师:下面,就请大家用上刚刚学的舞蹈动作,自己创编舞蹈!可以模仿老师的动作!(放音乐,编舞蹈)
师:老师发现有几个小朋友跳的特别好,我们邀请他们上台来给大家表演一下好不好?大家掌声欢迎。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的朋友阿尔法,他不但给我们介绍了他美丽的家乡,还让我们学会了新疆歌舞和舞蹈!让我们用最优美的歌声和舞蹈来表达对阿尔法的感谢之情吧!(谁愿意来跳,谁愿意来打乐器,谁愿意来唱?)就让我们快乐的唱起来,跳起来吧!
录音⑥
板书:
娃哈哈
i=4
稍快、愉快地
节奏:XXXXX
反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