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祝福教案参考5篇
我们在实施教案时,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和心理需求,教案的结构合理性有助于教师理清教学思路,避免混乱,以下是365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送祝福教案参考5篇,供大家参考。
送祝福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会倾听,知道向不同的人送不同的祝福,懂得关心周围的人。
2、感受中国人过新年的方式,体验即将长大一岁的快乐。
3、让幼儿了解节日的由来,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
4、运用物品特征与谐音学说祝福语,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心愿箱大、小贺卡锣鼓红信封flash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观看关于中国人过新年的flash。我们马上要过自己的新年了,谁知道中国人是怎么过新年的?(舞狮、贴对联、贴“福到”、放鞭炮、放烟花、礼花、挂礼物、办年货、张灯结彩、把家里布置得喜气洋洋,穿得漂漂亮亮、说祝福的话……)刚才啊,邱老师听到有的孩子说还要说祝福的话。对啊,过新年不仅要做一些喜庆的'事,还要说一些喜庆的话。你们会说些什么祝福的话呢?
二、出示大贺卡,老师送祝福。新年到了,邱老师也有一些祝福想要送出。
1、送给小朋友的贺卡。这是一张送给小朋友的祝福卡。谁的小眼睛亮能猜出邱老师的祝福?你们觉得这个祝福送给谁最合适呢?(祝福小朋友们天天健康快乐地成长,和爸爸妈妈幸福美满地生活!)
2、送给老年人的贺卡。这张贺卡你们猜猜邱老师想送给谁?为什么?(祝福老年人身体健康,平平安安,长命百岁,精神百倍,笑口常开!)
3、送给幼儿园的贺卡。谁知道这张贺卡邱老师想送给谁?谁的眼睛亮能猜出这张贺卡的祝福?(祝福我们的幼儿园越来越美丽,到处荡漾着孩子们的笑语,永远是孩子们的乐园,人人都爱它!)原来祝福除了可以送给人,还可以送给幼儿园,送给我们的城市、祖国,和全世界所有的事物!最近,海啸使许多人们失去的生命,失去了亲人,也失去了自己的家园,我们在这里也祝愿那些正在受灾难威胁的人们早日康复,重新回到健康、快乐的生活中!祝福有许许多多,但是不同的祝福可以送给不同的人。拜年的时候啊,遇见不同的人,我们会说不同的祝福。邱老师把祝福送给小朋友,送给老年人,送给幼儿园,小朋友们心里是否也有很多祝福想要送呢?
三、摸祝福,送祝福瞧!邱老师把你们的祝福都装进了心愿箱,我们一起来玩摸祝福的游戏。游戏规则:当鼓声响起,开始传贺卡,鼓声停止,贺卡在谁的手中谁就可以从心愿箱里摸一张祝福卡,然后说说你的祝愿,你想把祝福送给谁?
活动延伸:
啊!心愿箱里的祝福卡送完了,你们还有许多祝福要送是吗?我们的手工角里有许多的贺卡等着朋友们去做贺卡,送祝福呢?红信封寄祝福。
送祝福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展示已做好的年货并用年货布置过年场景。
2、引导学生布置场景,在实践中发现美、创造美。
3、体验过新年的热闹气氛,感悟汉民族的过年风俗。
4、在布置的过程中学会合作。
教学重点:
1、布置新年场景时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分工合作进行。
2、营造过年氛围,调动学生情绪一起体验过年的热闹气氛。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在布置的过程中发现不足,弥补不足。
2、布置场景时学生的分工合作与教师此时的组织教学。
教学准备:
环境:教室前部左右各摆放门和窗的道具,学生桌椅分成三组,桌椅上方高处挂了灯笼(交叉两排)。
教师:1、课件:第一、二课时的教学实录(5分钟),人们过年的热闹场面,春节联欢晚会倾听“新年钟声”片段,少数民族过年的热闹场面。
2、做年货的材料(彩纸、卡纸、一次性筷子、泥工、纸杯、可乐瓶、易蓝罐、纸盘……)和工具(剪刀、胶水、双面胶、水彩笔、水粉颜料)。
学生:前一课时已经做好的年货。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前一课时的教学实录(3’)
生自带已完成的年货作品听着喜庆的音乐走上坐位、互相交流
导入:
师:放下你的作品,挺起你的胸,我们一起来看录像。
(播放过年喜庆场面,北京上海沈阳西安四个城市过年。)
说说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过新年的?
生高兴地说录像场面
师(有感情地、喜滋滋地):今天,我们的教室有点儿特别,有一扇大大的门,两扇明亮的窗户,还有一张圆圆的大桌子,多象一个温馨的家呀!今天我们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聚在这里,一起来过个快快乐乐的新年,好吗?(板书:过新年)
生气氛热闹
介绍“年货”(10’)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办了许多年货,看看都做了什么?大声说给大家听。
生争先恐后地说
▲生说窗花时师下去拿窗花并举起窗花端详一下:“呀,这火红的窗花多美呀,剪得花样真漂亮,喜气洋洋的,我们把它贴在哪儿呢……?”生接:“窗户上。”(师顺手贴上。):“呀,这么一贴,窗户漂亮多了。”
▲对联:“这儿还有春联,(师读上联生接下联)真了不起,这么小都能写对联了!我们把它贴在……?生接……
▲鞭炮:“我还是第一见到这么漂亮的鞭炮呢!五颜六色的,大家给点掌声……把它挂在……”
▲新衣服:“哇,太漂亮了!穿上给大家看看!真别致!
▲菜肴:“你们做的什么?拿到这儿来,(实物投影仪)向大家介绍一下,(生说),做的多可爱啊,(师闻一闻)真香啊!”
▲水果:“你真细心,连水果都给大家准备好了。”
▲糖果:(我们还做了糖果。)来,给大家看看!
布置教室(18’)
师:小朋友们准备的年货丰富多彩,把大家的眼睛都看花了,一起动手,把它们贴起来、挂起来、穿起来,把我们的家装扮得漂漂亮亮,热热闹闹的。
首先,请小朋友听清要求:想一想,把你的年货放在哪儿最合适、怎么摆最漂亮?布置的时候要互相帮助,合作完成。
生讨论、发??
师:现在开始布置(放音乐)
生开始布置
师及时指导帮助各组的布置。
师:布置好了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二)、再次完善布置(10’)
师:一会儿功夫,大家就把家里布置好了!现在请你做个小评委,你觉得哪里最漂亮?
(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哪里还不够漂亮?
(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你能帮忙出出注意吗?
(生出主意)
师引导学生发现不足,弥补不足。
师:大家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现在我们一起动手,再来布置,把没有的补上,使我们的家变得更漂亮。
生将缺少的东西可当场做出来并再次布置
师指导、帮助布置
布置好后拍手示意生停下、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安静
体验过年(8’)
师:再来看看我们的家,真美啊!看!有喜气洋洋的春联、鞭炮,五彩缤纷的衣服、围巾,上来向大伙展示一下,老师真佩服你们啊!小朋友们用灵巧的双手把教室变成了欢乐的王国。呀,这儿还有一桌香喷喷的年夜饭……来,一起吃年夜饭啰!
生围在桌子边上
师:“嘘——”(示意学生安静)听,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了,还有10秒钟,让我们一起来倒数10、9、8……2、1(录象播放春节晚会新年钟声片段)
“当、当、当……”新年钟声敲响了
“砰”地一声,师放纸礼花
师生共呼:过年了!
师:我给小朋友们拜个年,祝你们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身体健康,越长越可爱!
生向老师拜年,互相拜年祝福
师:也给在坐的各位老师拜个年。
生向全体老师拜年。
收拾整理
生收拾整理自己的东西。
送祝福教案篇3
教学目的: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4.注意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含的强烈的爱憎之情。
教学设想:
[重点]
1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2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难点]
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教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初中时我们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少年活泼可爱而中年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迂腐的孔乙己,这些人物形象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
二、介绍背景,揭示主题。
?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鲁迅正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因此他在作品《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妇女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鲁迅就选取了妇女题材,写作了《祝福》这篇小说。目的也就在于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
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
三、检查预习
1.字词。
第1段 钝dùn响 幽微 寒暄xuān 第2段 瓦楞wǎléng 朱拓tà
第3段 间jiàn或 乞丐qǐ gài 第10段 悚sǒng然 踌蹰chóu chú
第17段 不更gēng事 第20段 谬miù种 第30-31段 淡然 俨yǎn然
第32段 雪褥rù 瑟sè瑟有声 尘芥jiè堆 形骸hái 第34段 颊jiá 周正 第50、56、60段 沸反盈天 贺家墺ào 嚎háo 第66段 荸荠bíqí 絮絮xù
第68、69、72、74段 呜咽yè 驯xùn熟 桌帏wéi 讪讪shàn 第79段 敛liǎn
第83、87段 怔怔zhēng zhēng | 咀嚼jǔ jué赏鉴 渣滓zhā zǐ 瞥piē
第96、98、99、101段 拗niù不过 蹙cù缩 诡秘 门槛kǎn
第109段 窈yǎo陷 惴惴zhuì zhuì第112段 歆享xīn xiǎng 牲醴shēng lǐ蹒跚pán shān
补充解释:瓦楞:瓦陇,亦作瓦垄。 即屋顶上用瓦铺成的凸凹相间的行列。
间jiàn或:副词。有时候;偶尔。
悚sǒng然:害怕的样子。
踌蹰:chóu chú也作“踌躇”,①犹豫,迟疑不决:踌躇地呆坐了很久。②徘徊不进:踌躇不前。③研究,反覆思量:颇费踌躇|踌躇多日。④从容自得的样子:一脸踌躇的神情。⑤心情沉郁:望西都,意踌躇。
瑟瑟:sè象声词。形容颤抖:瑟瑟发抖|形容轻微的声音:秋风瑟瑟。
沸反盈yíng天:沸:滚翻;盈:充满。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嚣杂乱。
墺:ào可居住的地方。
絮絮:xù xù1.语繁不断貌。 2.连绵不绝貌。
呜咽wūyè:1.低声哭泣。亦指悲泣声。 2.形容低沉凄切的声音。
歆享:1.神灵享受供物。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卢进勇蹒跚地跨过两道水沟,来到一棵小松树底下|步履蹒跚。也作盘跚。
2.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的描写,塑造各种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广泛地、多角度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作品。明确: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四、分析课文
1.把握情节的发展脉络: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就是祥林嫂。祥林嫂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必须先来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才能准确地把握住祥林嫂的形象,才能真正领会小说的主题。一般小说的故事情节大体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部分组成,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
速读课文,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
情 节 内 容 起讫段落 时间
序 幕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1~2
结 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3~33 迎春之时,一命归天(第28段)
开 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 34~53 春日之时,丈夫死亡(第35段)
发 展 祥林嫂被卖改嫁 54~65 孟春之时,被卖改嫁(第40段)
高 潮 祥林嫂再到鲁镇 66~111 暮春之时,痛失爱子(第67段)
尾 声 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 112
补充知识:孟春:春季的第一个月,农历正月。又叫初春。同样有孟冬,孟夏,孟秋。仲zhòng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因处春季之中,故称。同样有仲夏(盛夏),仲秋,仲冬。季春:春季的最后一个月,农历三月,又叫暮春、晚春:暮春三月。晚秋:秋季的末期,暮秋、深秋。同样有暮冬、深冬。夏末。
2.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本文并非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的,而是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在序幕以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
3.在结构上采取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1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呢?这一切都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
2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一边是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一边是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死后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被骂为“谬种”,这就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4.哪一句是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显示由倒叙转为顺序的?
明确:第33段“然而先前所见所闻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5.本文的线索:从文章的内容看,作者是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以深刻的笔触展现了旧中国一个劳动妇女祥林嫂生存的社会环境及其悲剧的一生。
6.研读序幕部分有关环境描写。
自读课文第1—2段,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鲁镇祝福景象的?哪些语句带有作者的感情或有特定的思想内容?
明确:小说在开头就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晚云的闪光、爆竹的钝响、幽微的火药香(第1段)和人们忙碌的景象(第2段)。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写得层次分明,具体形象,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
课文中用“沉重”的晚云,(第1段第2行)“阴暗”的天色,(第2段倒数第9行)“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第2段倒数第7行)等语句透露出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反感和贬抑。其中有一句话“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第2段倒数第11行)值得注意。这句话点出了辛亥革命以后农村风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而破折号插入的部分又反映出,在这贫富悬殊的社会里,穷人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这些语句,勾勒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基础。
7.小说的开头写道:“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这一句作何理解?
明确:从表面看,这话似有语病──同义重复;其实,它是有深刻的意义的。联系上面关于鲁镇年关祝福习俗的生动、逼真的描写,便可以体会到,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封建统治下的中国城乡每一块土地,都是鬼神观念牢牢统治着的地方。而这一点,往往是在旧历的年底显示得最充分,最集中。
8.研究祥林嫂几次不幸遭遇发生的时间:
明确:春日之时,丈夫死亡(第35段)/孟春之时,被卖改嫁(第40段)/暮春之时,痛失爱子(第67段)/迎春之时,一命归天(第28段)。
得出结论:祥林嫂真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
9.以“春天”为突破口,以“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为话题分析课文:
(1)春天是什么(2)为什么说祥林嫂没有“春天”(3)谁剥夺了祥林嫂的春天
(1)春天是什么
明确:春天是幸福、生机希望的象征。
(2)为什么说祥林嫂没有“春天”
明确:从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3)谁剥夺了祥林嫂的春天
明确:探讨祥林嫂的死因(亦即社会环境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要弄清祥林嫂的死因必须分析一下小说的中人物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要弄清她是什么样的人就有必要分析一下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由此来把握祥林嫂的形象,从而领会《祝福》的主题。
在分析情节的同时,可以结合起来分析一下人物形象。我们知道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有:肖像描写(外貌)、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另外还有细节描写。从描写的角度分,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从描写的详略分,有白描和细描。白描: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而用传神之笔加以点化,有如芙蓉出水,朴实自然。本文是白描的典范作品。(细描:文学创作中的描写手法之一。用细腻的笔触对人物进行详尽的描绘。要求从塑造形象和表现主题的需要出发,对描写的对象加以渲染和铺陈,有如镂金错彩,绮丽华美。但要防止堆砌辞藻的形式主义或忽视艺术概括的自然主义倾向。)
送祝福教案篇4
设计思路:
新年是孩子最开心的时候,周围的环境因为这个节日的到来发生了变化,带给了成人很多快乐的期待,也同样带给孩子快乐的因素。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和老师、小伙伴一起制作新年礼物,布置自己的班级,迎接新年的到来,是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在画画、布置的过程中体会到和幼儿园的伙伴一起过节的快乐。本次活动我创设了一个自己包装礼物的情景,通过送礼物à造型;包礼物à涂色;装灯、点灯à油水分离;将美术的表达表现融入情景,使幼儿在快乐的包装礼物的过程中感受表现方法带来的色彩美,以及节日的气氛美。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或图片,尝试画出自己选择的图象。
2、运用油画棒和水粉色表现强烈的色彩,感受节日快乐的气氛。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新年装饰物(实物、照片、或画片)
2、油画棒;大红、翠绿、柠黄与黑色水粉色。
活动过程:
一、欣赏讨论有关新年的话题
1、谈论新年:什么节日快要到了,人们是怎样迎接新年,你看见大街上、绿化地带、商场里里外外等地方是怎样打扮节日的,你觉得什么地方最漂亮——————
2、教师出示各种新年装饰物,和幼儿一起欣赏讨论:我们准备了那些新年礼物?你最喜欢的是什么?
二、共同试画一个新年礼物
选礼物:教师用一支油画棒画出一个由幼儿选择的难度较大的图象(中班可选择五角星、松树等多个图形组合的图象,大班可选择新年老人、小天使、雪橇等结构比较复杂的图象)。
包礼物:幼儿共同选色,轮换着调换油画棒的颜色,把礼物一圈圈的“包起来”。
装灯:继续调换油画棒的颜色在背景处运用短直线“装彩灯”。
点灯:天黑了,开灯了(用黑色水粉在背景处涂色),礼物也闪闪发光(用其他水粉色涂在礼物内)
三、继续欣赏,尝试作画
我们一起来作一张新年礼物图画!
1、自选新年礼物,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到三个(但不要太多,否则会太小而看不清楚),可以画已有的样品,也可以画自己想象的新礼物。
2、鼓励幼儿边画边观察,对没有把握画出的部分要多看多想(究竟是什么样的?该怎么画?)也可以作局部的改变,不必拘泥与实物相仿。
3、点灯时需要一些耐心,要使幼儿体会灯越多才会使夜晚越美丽的道理。
四、感受节日的气氛
1、以新年音乐为背景,伴随幼儿用水粉涂色,音量随人数增加由轻到响,创造欢快热烈的节日气氛。
2、师生共同运用自制礼物和实物图片进行环境布置。
活动反思:
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我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存在的不足之出,希望各位领导、老师能够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使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得到不断的提高。
送祝福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体验民族风情,感受迎新春热闹欢快的气氛。
2、大胆尝试用手势指挥和小乐器合奏等方法表演歌曲,体会合作演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略多于幼儿人数的小乐器,如:小铃、圆舞板、铃鼓等。
2、大鼓和镲各一。
活动过程:
一、谈论迎新春主题
1、刚过了元旦,再过几天就要过一个我们中国人的节日,这是什么节?
2、在中国的新年(春节)里人们做些什么?
二、演唱歌曲《过新年》
1、演唱歌曲。
随着歌声想象人们是怎样过年的,如何表现热闹的欢庆场面。
2、再次演唱,想象新年敲锣打鼓的情境,教师运用情景语言纠正幼儿的口型,做到吐字清晰。如:
师:锣鼓敲起来的时候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幼:咚咚咚、呛呛呛。
师:这是一只新鼓,敲出来的声音真精神,新的锣亮闪闪,很明亮。(边演示边请幼儿注意教师发“咚”和“呛”时的口形)
引导幼儿以找新的小鼓和小锣的方式,互相倾听谁的声音最好听。
三、尝试用不同的节奏伴奏
1、敲锣。听琴声,按照拍律拍节奏,表现模仿敲锣的动作。
2、打鼓。听琴声,按照拍律拍节奏,表现模仿打鼓的动作。
3、小朋友听了真高兴。听琴声,用拍手转动手腕表现小朋友欢天喜地的动作。
每一次尝试轮换着请一位幼儿按大家商定的节奏,用自己的手势来指挥。
四、合作表演
幼儿在以上三种表现方法中,按自己的意愿任选一种,分成三组,由三位幼儿分别当指挥,合作进行表演。
五、打击乐演奏
1、选取小铃、圆舞板、铃鼓小乐器,分别模仿敲锣、打鼓、拍拍手,共同表演。
2、增加大鼓和镲,共同商量何时介入,怎样介入。
3、尝试介入大鼓和镲,与小乐器合作演奏乐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