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颂读后感8篇
撰写一篇读后感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名著所写的理解,读后感是常见的一种文体,通过写作读后感,可以让我们的阅读变得更有价值,以下是吾优心得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中华颂读后感8篇,供大家参考。
中华颂读后感篇1
读了《中华魂》这本书后,我受益匪浅。其中勤劳勇敢这一单元给我的印象最深。读完这一单元后,我从中还知道了一个小知识:古人造字的时候,是有寓意在其中的。“勤”和“勇”这两个字都含有“力”字,也许他们认为“勤”和“勇”都不太容易做到,需要花费一番力气吧。我看到不禁称赞古人真聪明啊!这也使我想到了愚公移山,如果愚公只有勇气只有决心,而不去努力。怎么可能会把大山移走呢?所以勤劳和勇敢是在一起的,不会分开,如果分开,就不会有那么多伟人的成就了。“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这句话正出自铁人王进喜之口。他正是现代勤劳勇敢人物的代表。
我被他那种不怕困难、勤劳勇敢的精神所折服。正是他带领大家硬是“人拉肩扛”,把总重60多吨的设备运到9千米外的井场,创造了奇迹。“石油工人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等豪言壮语传遍全中国。我要向他学习,学习他那种勤劳勇敢,不畏艰险的精神。在生活中也是一样,遇到困难不能退缩,要逆流而上。鲁迅曾说过,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份劳动就会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正是勤劳勇敢造就了许多伟人。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也要刻苦学习,勤劳勇敢。
中华颂读后感篇2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曾说过:“世间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会经过艰苦辛勤劳动而能够得到”。以前,我对此深信不疑。而现在,我开始对这句话将信将疑了。
一次晚饭后,我和妈妈去广场散步,路上我们说说笑笑。这时,迎面走过来一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我看他年龄在30岁左右,手里拉着一个小女孩,他们穿得破破烂烂。来到我们面前可怜惜惜对妈妈说:“这位女士,请给小朋友一点点钱吧!她已经好久没吃东西了。”妈妈的脸立刻晴转阴——冷若冰霜,瞟了他一眼,拉着我就走开了。
我迷惑不解地瞪大眼睛看着妈妈,心想:“妈妈怎么这么没有爱心,看那个小朋友怪可怜的,就给她一点钱呗,这么小气!”妈妈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你错了,即使给了他钱,他也不会给那个小女孩吃的,他是不想劳动,而是想利用人们的爱心来获得钱财。”
听了妈妈的这些话,我将信将疑。突然,我看见前面有一个年逾花甲的老人,正弯着腰在地上捡破烂。我不禁想:“一个60出头的老人都可以靠劳动维持生计,为什么一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就不能呢?这究竟是为什么?”我明白了……
艰苦奋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那些丧失劳动能力的弱者,我们要伸出援助之手,给予能力的帮助。而对于那些不劳而获的人,我们要唾弃他们,让他们明白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造在别人的劳动之上。只能靠辛勤劳动,来换回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
中华颂读后感篇3
?中华魂》这本书,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没有感人肺腑的故事情节,可是我深深知道——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中华魂》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爱人生、爱家庭、爱学校、爱社会、爱世界,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书籍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中华魂》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中华魂》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魂的一些思索。
?中华魂》这个题目本身就引起了我的思索。在这纷纭的世界里,魂究竟是什么?魂就是要象法拉
第以“开怀大笑”的心态享受生命的快乐;魂就是要象小蜗牛那样依靠自身力量保护自己健康成长;魂就是要象费俊龙、聂海胜那样有为国争光的理想追求,有顽强拼搏的精神境界,有精诚团结的合作精神;魂就是要象“千金买邻”、“六尺巷”故事里描述的邻里友好相处的关系;魂就是要象朱自清那样时刻想着如何帮助同学的美好品德;魂就是要象故事里单单那样始终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魂就是要象钱学森那样面对国外丰厚的待遇,依然回国报效祖国的决心和信念;魂就是要象周总理那样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公共场所规章制度的品质??
中华颂读后感篇4
在这一节中,易中天教授运用讲故事的方式,将上帝创世和女娲造人的传说,娓娓道来。令读者读得津津有味、手不释卷。
开篇讲述了女娲造人、上帝创造一切,他们的共同点就是用泥土完成造人。上帝用泥土捏了一个取名“亚当”的'男人,又用他的肋骨捏一个取名“夏娃”的女人。上帝造人就这样结束了。而女娲造人是她唯一的作为,不顾一切的企图造就全人类。后人说,女娲亲自捏的泥人是富贵之人,而甩在地上的泥浆成了贫贱之人。女娲造就了贫富人群,远古时代就有贫富差距了。
在这里,又讲了“女娲补天”起因。交战双方都是女娲的子孙:共工(水神)与祝融(火神)。结果共工战败。恼怒的共工撞倒了原本是擎天柱的“不周”山。天崩地裂,水深火热。已经闲下来的女娲再次出山。用五色石补天上的漏洞,又砍断大鳖的四条腿作为柱子,把即将塌下来的天穹重新支撑起来,让世界恢复正常。
在本节即将结束时,易中天教授提到“盘古”和“混沌”。
“世界是谁创造的?谁才是终极创造者?抱歉,无可奉告,我们没有创世神。盘古,只是分开了原本就有的天地;混沌,则连自己都是被开窍的。他们都不是创造者。按照中国哲学,创造者是《老子》的道,或者《周易》的易。道,倒是跟上帝一样无象无形,但可惜没有动手,也不是神。易,就更没有神性和神格。”
“没有终极创造者,或终极创造者没有神性和神格,是中华文明的一大特点。它对于我们民族的深刻影响,以及由此造成的成败得失,无疑是只能从长计议的话题。”
总之,上帝创造了一切是西方人的观点。西方人信奉上帝。女娲造人、女娲补天是远古时代的传说,中国人不信上帝、不信神。
中华颂读后感篇5
在此,我总结一下此书的几点特点,给大家做个参考。
内容上的宏观性。宏观性集中表现在第一二册以及总序言中。总序言中分析比较了西方文明、伊斯兰文明、华夏文明三大文明体系,认为“只有中华、伊斯兰和西方现代,才代表了三代文明、三种类型、三个时代和文明三要素,同时具有世界性。因此,这三大文明有可能就是文明意志的集中体现,当之无愧地可以成为’第一世界’。也因此,我们民族必将被赋予新的使命,再次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这就是作者认为的中华文明的位置。另外,在《祖先》和《国家》两卷中,将中华民族的发源于其他古老民族和文明的发源做了比较,甚至互相印证,将中华民族的史前史放到人类发源的体系中去考察,互相印证,互为参照,梳理了华夏民族的祖先和国家的发源和演变过程,有不少新鲜的观点。要理解这种宏观性,必须首先具备一定的历史和社会学、人类学的基础知识,才不会被作者跳跃的思维弄的一头雾水。
注重史观,脉络清晰,逻辑严密。如果想要通过阅读一本书,就了解了历史的全部,那几乎没有一本书能够到达这个要求。编写一本史书,必须要有自己的脉络和逻辑。如何勾勒历史,不失真、不偏颇,有自己的观点,是作者在下笔写作之前就要认真考虑好的问题
以上点足以证明易中天中华史是一部适合略有基础的但是又急需普及历史知识和观念的人群甚至也适合读书时间少的人,因为每卷书才十万字,文字也足够有趣。我一般用半天时间就能读完一本。
中华颂读后感篇6
?易中天中华史。中华根》读完了,完全颠覆范文澜、翦伯赞史书搞法,但以今说古的读史方法很值得阅读和借鉴。
今日偶尔发现网上质疑甚多,不妨传播一点读此书的诀窍。
名学者写史另类,肯定对反响有准备。不妨回头看看每编的后记,尤其是第一本《祖先》。易中天20__年5月12日“拜见了吴敬琏先生”,为何要“讨教一些学术问题”?
吴敬琏是经济学家,易中天中华史是历史散文着作,他料定吴老会说“怎么保证你说的历史是真实的”问题,这正是他最终需要的。而后,顺理成章回答这个问题——中华史面世后的质疑。读过第一篇后记的“出发点”“目的地”“北冰洋”“导航仪”“发现号”“处女航”,便能豁然了。顺带补充一句:这易中天之处女航正是你无法“证伪”与“证不伪”之间的海域。
能回答吴敬琏先生的问题,还在乎其他人质疑乎?
本人与易中天老师有过一面之交,也知道一点个性。他用讲课方式着文,对于那些并非硬伤的质疑,甚至仅为自以为是的硬伤,是不屑一顾的。说到“硬伤”,于是也就挑一点:商殷不应一笔带过。商殷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已被考古发掘所证明。立足于此,“周”小国灭大邦、蛮荒克文明,以德立国、以礼治邦,结束神明、开辟人本,就更明晰了。
中华颂读后感篇7
秦始皇是历史上争议较多的一位人物,在“伟大领袖”赞扬他以前说他好的不多,伴随他的几乎都是“焚书坑儒”、修长城、建阿房宫等负面评价。但无论有多少争议,有一点是应该肯定的,即:他统一了文字等,促生了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国。
中华颂读后感篇8
在这个周末,我读了一本名为《中华魂》的书,其中“必须要升起中国国旗”这篇文章,让我十分难忘,虽然只是一个很短的小故事,却深深地打动了我。
文章主要讲述了北京小学生梁帆去荷兰参加“世界儿童为和平为未来”的活动,到达的当天,宾馆前升起了五十多面各国国旗,却没有中国的,梁帆同学十分愤怒,找到了会议组织者说:“如果你们不升起中国国旗,我就拿桌上的红布自己做”。组织者被深深地感动了,立刻安排人做五星红旗,并把它高高升起,各国代表都十分敬佩这位小姑娘,说她是“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
这个故事歌颂了梁帆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一位中国人,爱自己的祖国是理所应当的,即使不在自己的国家居住,也要时时刻刻铭记祖国的养育之恩,这让我想起了吉鸿昌将军,在抗日战争时期,当时的祖国贫穷积弱,在世界上被别人瞧不起,吉鸿昌将军做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我是中国人”,挂在胸前,扬眉吐气,表现了:虽然祖国贫穷,但我仍深深的喜爱他,并为做一名中国人而自豪的.情感。
热爱自己的祖国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具有的情感,为什么在汉语中“国家”两个字总是在一齐,就是因为我们的祖国对我们有母亲般的照料,他就像家一样带给我们完美的生活。
在书中,和我们同样大的梁帆同学能如此爱国,我们要向她学习,将祖国那悠久的历史,多彩的习俗和灿烂的文化发扬光大。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就应爱自己的祖国,并为之努力,为之奋斗,为之争光添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