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年教案5篇
通过积累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教师在制定教案时一定得心应手,教案在撰写的时候,教师务必要强调逻辑思路清晰,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中国年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年教案篇1
一、课文简析。
本课是以形声字为主的归类识字,全文列出了七种菜品、四种主食的名字,以及这些美食的做法。
通过识记这些美食相关的形声字,了解丰富的中国美食,及感受中国特有的饮食文化。
二、生字及笔画
(要求会书写、组词、注音,知道笔顺、偏旁)。
三、二类字组词
(要求认识、会注音)。
四、多音字。
炸:
[ zhà ]炸弹、炸药。
[ zhá ]炸鱼、油炸。
五、练习。
1、给下列词语注音:美食、红烧、烤鸭、茄子、羊肉、蛋炒饭。
2、想一想、填一填。
(1)“煎”的偏旁是(),“煮”和“蒸”的偏旁也是();“烤”和“炖”用部首查字法要查()部,这些字都和()有关。
(2)“烧”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再查()画,这个字的第7画是()。“
(3)“烧”要用(),浇字要用(),绕字要用(),太阳出来天亮了,就叫()。
3、读一读,说说制作哪些食物时需要用到这些方法:“炒、烤、烧、爆、炖、炸、煎、蒸、煮。”
例如:芹菜炒牛肉、烤鱼、烧鸡、爆炒猪肝、萝卜炖羊肉、炸臭豆腐、煎荷包蛋、蒸鸡蛋羹、煮青菜。
4、用部首查字法查下面的字,再说说你的发现。“灶、焰烫、煲烈、熏”
灶、焰”的部首是火字旁,
“烫、煲”的部首是火字底,
“烈、熏”的部首是四点底,
因“…”是“火”字演变而来的,所以这六个字都与“火”有关。
中国年教案篇2
核心导读:
?活动目标】
1、感知“功夫拳”三段音乐不同的风格、理解音乐特征。
2、根据不同音乐风格和图谱模仿、创编动物功夫拳。
3、愿意积极参与表演功夫拳。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
?活动过程】
?活动目标】
1、感知“功夫拳”三段音乐不同的风格、理解音乐特征。
2、根据不同音乐风格和图谱模仿、创编动物功夫拳。
3、愿意积极参与表演功夫拳。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
?活动过程】
一、借助课件初步感知音乐,激发兴趣。
师:看过《功夫熊猫》这部电影吗?有这么一段音乐,和功夫熊猫这部电影有关,一起来听一听。
师:听了刚才这段音乐,你觉得哪些动物来了?
二、分段欣赏音乐,看秘笈学打虎拳、蛇拳,大胆创编功夫熊猫拳。
1、学打虎拳。
(1)初步感知音乐。
(2)自由尝试打虎拳。
(3)看功夫秘笈,学打虎拳。
(4)听音乐看秘笈打虎拳。
2、学打蛇拳。
(1)跟音乐自由学蛇游动。师:第二个出场的会是谁呢?
(2)看功夫秘笈,学打蛇拳。
(3)听音乐打蛇拳。
3、大胆创编动作,学打功夫熊猫拳。
(1)听音乐创编熊猫拳。师:最后出场的是谁呀?
(2)幼儿创编动作,教师用白板记录秘笈图。
师:熊猫想请你们帮它设计一套秘笈,你们愿意接受这个挑战吗?
(3)跟着音乐打熊猫拳。
三、完整表演《功夫拳》。
1、播放音乐,完整表演《功夫拳》。
师:现在这三套功夫秘笈我们都会了,我们跟着音乐完整的来打拳吧,注意听清音乐哦。
2、有表情地完整表演《功夫拳》。
中班音乐教案:顽皮的猴子
中班奥尔夫音乐教学《库乞乞》
中国年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识记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人、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以及氏族生活的特点等。
2、通过探究山顶洞人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等问题,体验独立思考和归纳比较的过程。
3、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和难点:
北京人基本概况;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故事激趣,导入新课,解读学习目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歌曲《大中国》中唱到“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长江和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和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在这里诞生了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和北京人,你想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吗?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自主阅读课本p2内容,完成第1题。
1.简述元谋人的生活状况。
(1)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2)生活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3)生活状况:会制作工具和知道用火。
(4)历史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古人类。
知识模块二北京人的发现
自主阅读课本p3内容,完成第2题。
2.简述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1)生活年代:距今约70~20万年。(2)生活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3)使用天然火。(4)靠狩猎、采集为生。
知识模块三北京人的特征
自主阅读课本p4~5内容,完成第3~4题。
3.简述北京人的特征。
(1)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脊较粗、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2)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
(3)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过群体生活,会使用天然火并保存火种,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上的里程碑。
中国年教案篇4
第一、活动目标:
1、在敲敲打打中体验歌曲欢快、雄壮的性质,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2、通过分组探索不同的节奏型,尝试为歌曲伴奏。
第二、活动准备:
1、已丰富过有关的相关经验。已熟悉歌曲。
2、已做过调查表,会说夸的话。
3、小乐器若干(将相同音色的放在一起分成三组)、节奏卡、节奏谱。彩带若干。
4、有关名胜古迹的课件,教室周围布置相关图片。
第三、活动过程:
一、欣赏感受(体验歌曲性质)
师:我们都知道有很多了不起的地方,我们还会夸夸我们的大。有一首歌也是夸夸我们的大的,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1、边看课件边完整欣赏。"你听了这首歌有什么感受?"追问:"你觉得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引导幼儿用有节奏的话来夸夸大。
2、再次完整欣赏,闭上眼睛回忆刚才的内容。
3、现在我们听着音乐在自己身上轻轻地打打节奏,轻轻的唱轻轻的拍。(可以拍打不同的节奏)
4、谁想试试这个节奏?(师出示一节奏型)自由练习,个别幼儿展示。
二、自由探索(解决重难点)师:大家想不想再试试别的节奏?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很多小乐器和节奏卡,你想用什么小乐器敲就把小椅子搬到那里去。一组商量一种节奏为大伴奏。
1、幼儿选择,一起选出一张节奏卡,自由尝试一会儿。
2、我们听着音乐来试一试。记住!一定要听好音乐。(师巡回倾听指导)a:引导小组长先敲准。
b:我们的小耳朵真灵,会跟着音乐一起开始一起结束。
c:***组的小朋友真棒,他们敲的真整齐!
3、我们每组都为歌曲配上好听的伴奏了,让我们来听听看!(分组展示。)你们觉得好听吗?让我们一起把他们的节奏拍出来。(师出示这一组的节奏卡)
4、老师也想为歌曲伴奏,可是有个节奏很难的,谁来帮帮我?
a:自由练习。(轻轻的在心里念)b:个别幼儿尝试。
c:我们一起跟他试试这个节奏吧。(该幼儿上来敲大鼓,人手一份节奏卡)
三、自由表现
师:大这首歌有小乐器的伴奏变得真好听!谁愿意为他伴舞让它变得更美?
1、每组选出1个孩子为它伴舞,其余幼儿伴奏。
2、幼儿随音乐自由表现。"一起为我们是人感到骄傲
中国年教案篇5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瑰丽”“做然”“酷似”“盛誉”“快慰”“栅栅来迟”“屡屡夺魁”“奉为至宝”等词语的意思。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能回答课后的问题。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课文描写中国石和表现战士喜爱中国石的部分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看了《中国石》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中国石”在哪儿?它是什么样子的?为么叫它“中国石”?它是谁发现的?怎么被发现的?等等)
二、范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将课文朗读一遍。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了驻守在戈壁滩上的“我”拣到一块酷似祖国版图的中国石”,“我”和战友们都很珍爱它。)
三、读通课丈,指导分段。
1、这一课生字较少,请同学们先各自将课文中的生字读几遍,然后将课文读一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检查学生能否读正确。
3、默读思考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4、具体写拣石和发现“中国石”经过的是哪几个自然段,课文可分为几段?
讨论归纳。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段交待了什么?(交待了我是什么人,我们生活的环境,“我”成为石头迷的原因。)
2、我们驻守在什么地方?(戈壁滩)戈壁滩是个怎样的.地方呢?谁能用课文中的词句来回答?联系上下文想想“举目”是什么意思?(抬起眼睛看)“漫摊”换个词语来说就是什么?(遍滩、全滩)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我”怎么会成为石头迷的?
4、齐读第一段。
五、识记生字字形,书写生字。
六、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齐读第一段。
二、给第一段分层。
1、指名读2至7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是分几层意思来写的?
2、讨论分层。
可分三层。第一层(2、3自然段〕:讲一个初夏的早晨,”我”到哨所前的戈壁滩上拣石头。第二层(4、5、6自然段):讲一位小姑娘邀“我”去珍珠泉洗石,我们发现了酷似祖国版图的中国石,即洗石并发现”中国石”,第三层(第七自然段),讲仔细端详“中国石”。
3、指名分层朗读第二段。
三、讲读第二段。
(一)讲读二、三自然段(第一层)。
1、默读第二自然段,看看”我”是在什么时候去拣石头的?为什么说这正是拣石头的好机会?
2、那么雨后的大漠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三自然段。
3、结合回答大漠景象解释下列词语。
瑰丽、倾泻、裸露、珠光玉彩
4、在这里作者是抓住哪些富有戈壁特点的景物来写的?
(挺拨、繁茂的白杨,保露在黄沙上的石头〕这样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戈壁的爱)
5、“小精灵”是指什么,为什么作者把石头称为小精灵?(小精灵一般指孩子们眼里那些具有超入本领的可爱的小神灵。把石头称为小精灵,说明在作者眼里这些石头仿佛有生命,表达了作者对这些石头的喜爱之情)
6、齐读二、三自然段。
(二)讲读4至6自然段(第二层)。
1、指名读4、5、6自然段。思考:“我”怎么会去珍珠泉的?又是怎么发现“中国石”的?
2、小姑娘为什么邀“我”去珍珠泉?(因为经泉水洗过的石头特别清亮〕关于珍珠泉有什么传说?谁了解“昭君出塞”的故事?
3、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中出现两个“珍珠”,为什么前面一个不加引号,前面一个却加上引号?(前一个是指真的珍珠,后一个指白花花的水〕
4、我们是如何发现“中国石”的?(小姑娘发现一块石头像雄鸡,“我”联想到祖国版图的形状)
(三)讲读第七自然段(第三层〕。
1、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大小如拳头,色彩为黄白色,形状酷似祖国版图,表面起伏像大陆地貌。)
2、发现“中国石”时,“我”和小姑娘表现得怎样y小姑娘惊叫,“我”不禁喊出声来,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为这发现而惊喜,兴奋,说明心中时时装着祖国。)
3、“我”和小姑娘分别从中国石上找出了哪些地方?为什么我们找的地方不一样?(两人找的都是自己熟悉的地方。〕
(四)朗读第二段。
四、作业。
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讲读第三段。
1、自由轻声读第八、九自然段,思考:战士们是怎样精心保管“中国石”的?
2、哪些地方体现了战士们对“中国石”的珍爱?请同学们画出有关词句。
3、结合学生汇报解释下列词语。
“稀罕”指希奇的事物。“嘱咐”指告诉对方记住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谁怎么做,不该怎么做。
4、战士们为什么那么槽心地保管“中国石”,那么珍爱“中国石?(因为它酷似祖国版图,在战士们眼里,它代表祖国。〕
5、在以后的奏石会上“中国石”屡屡夺魁井赢得“宝石”的盛誉。“屡屡夺魁”和“盛誉”是什么意思?什屡屡夺魁”就是一次又一次夺得第一,“盛誉”就是很大的荣誉)为什么“中国石”能屡屡夺魁并获得“宝石”的盛誉?(因为“中国石袱表祖国,特别珍贵〕
6、哪个词语突出了“中国石”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奉为至宝)“奉为至宝”是什么意思?(当作最珍贵的宝物)
7、课文中说在“我”寂寞和孤独时,“中国石”给了“我”温暖和快慰。“快慰”是什么意思?(高兴而心里感到安慰)当“我”寂寞时,傣着”中国石”会想些什么?当“我”夜里站岗感到孤独时,摸着“中国石”又会怎么想呢?
8、驻守戈壁滩生活根艰苦,但战士们为什么会觉得吉中有乐?“因为‘祖国,在我们身边,祖国在我们心中”里的两个“祖国”分别指什么?(前一个指“中国石”,后一个指祖国,)
为什么说祖国在我们心中?(看到“中国石”战士们便想到祖国,心中便激荡起爱国热情,便想到保卫祖国边疆的神圣职责,)
9、齐读第三段。
二、练习朗读课文。
三、练习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通过写“我”在拣的石头中发现了一块酷似祖国版图形状的“中国石”及战士们精心保管它的事,反映了边防战士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五、作业。
1、背熟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书写生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