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的心得体会8篇
优秀的心得体会是我们认真思考后的产物,一定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心得体会时一种抒发我们内心感受的文字,在当下的社会中是很常见的,下面是365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摔跤的心得体会8篇,感谢您的参阅。
摔跤的心得体会篇1
“六一”儿童节下午,爸爸带我去南京金逸影城看一场电影,算是节日的礼品。我非常高兴。
我和爸爸登上了9楼,进了6号影视大厅,电影就开始了。
这是印度的一部电影,取材于一个真实的事件,名字叫《摔跤吧,爸爸》。影片是讲了一位曾是国家级摔跤冠军的大叔,却因生活所迫放弃了摔跤,他只能希望生一个儿子来继承自己的事业,并完成自己未能完成的梦想—赢得世界级金牌。可是,他却连续生了四个女儿。不过,在一次偶然中,他发现了女儿们身上有着摔跤的天赋。于是,他冲破重重阻力和非议,训练女儿摔跤。
两个大女儿很能吃苦,也很争气,在父亲的带领下,她们剪掉了长发,换掉了裙子,在公路上练长跑,在沙坑里练摔跤,在赛场上与男孩子对抗,……累了,不叫苦;痛了,不叫疼;伤了,不放弃;败了,不气馁!最终为印度赢得了世界级的冠军,也打破了印度千百年来性别不平等的传统。
电影结束了,离开了影视厅,吉塔横扫千军、擒纵自如的摔跤场面,一直浮现在我的眼前,那真是激动人心、令人激情澎湃的场面,可真为势不可挡、雄震四方啊!
有人说,如果你只赢得银牌,人们会很快忘记你,但如果赢得金牌,你就会成为榜样,名垂千古!我想,我要好好学习,像吉塔那样,也能取得最好的成绩,成为最好的自己!
摔跤的心得体会篇2
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是印度明星阿米尔可汗,他扮演父亲。从二十多岁的壮年,到四十多岁梦想破碎大腹便便的大叔,到六十多岁的女儿,他的表演都是出神入化的。他的眼神总是那么坚定自信,在他的`电影里总能感受到巨大的爱,他父亲的爱在这部电影里被刻画到了极致。
在以男性为主的印度,女性地位低下,女孩的命运无非是结婚生子。早婚也是常态。如果抛弃这些枷锁,会发生什么,会引起怎样的批评?这部电影记录了阿米尔汗为培养两个女儿成为优秀的摔跤手而付出的心血,同时向世界展示了男女平等的期望。
年轻的阿米尔汗是全国摔跤冠军,他的梦想是成为世界冠军。但是由于年龄等各种原因,他仍然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所以他开始希望儿子能为他实现梦想。然而现实很残酷,他不顾一切的想连续生四个女孩。
他想成为世界冠军的梦想也被女儿们的吵闹声打破了。直到有一天,他的两个女儿把男同学打得鼻青脸肿,他们的父母来找他,他才突然意识到,天赋不仅仅是为了儿子,他看到了女儿独特的摔跤天赋:我要把她培养成世界冠军!
因此,没有咨询任何人,两个女儿的艰苦训练开始了、但是要拿到一个国际冠军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这条路自然布满荆棘。
让两个女儿真正明白,摔跤是要经历曲折的。
看到那里,我对把梦想强加给女儿的父权制父亲近乎变态的训练感到厌恶。但对于两个女儿的无奈,她们极力逃避和反抗,充满了同情。
然而,不苟言笑的父亲深沉而炽热的父爱也令人感动:
为了让两姐妹训练顺利,她们想尽一切办法修建自己的训练场地。在确实没有剩余支出的时候,他们就严重的把鸡的价格降给小贩,给两姐妹补充营养(莫名的幸福)。
努力奋斗争取参赛权。不管有多严重,它都会默默的难受,在女儿们睡觉后悄悄的按摩她们红肿的手臂、
但女儿一直不理解这种看似严厉的父爱,直到有一天,隔壁女孩在一段欢快的音乐中郁郁寡欢,流着泪对两个女孩说:“我希望有一个像你这样的父亲,至少他爱你,他负责任,他为你的人生努力,你不用在14岁的时候就嫁给一个你不认识的男人,生孩子洗衣服做饭。”
这些话唤醒了女儿们。我意识到这才是真正的父爱。他们的小宇宙开始燃烧,他们梦想的火种被点燃。
愚者怨他人,无能者叹,弱者儒舍。
摔跤的心得体会篇3
今天终于有时间看《摔跤吧!爸爸》了。很多年没看印度电影了。记忆中的印度电影大多是关于爱情的。他们擅长唱歌跳舞,有很多英俊的男人和漂亮的女人。然而《摔跤吧!爸爸》让我对印度电影有了新的认识。
影片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了印度前摔跤全国冠军摩诃维亚(mahavia)为国家实现零摔跤世界冠军的突破而奉献一生的故事。
故事从1988年汉城奥运会开始。摩诃维亚站在电视机前看比赛直播,后悔没能上台为国争光。
于是,他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即将生儿子的妻子身上,请求他帮助自己实现梦想。结果他老婆生了个女儿,让他很郁闷。接下来全镇人帮他想办法生了个儿子。然而,上帝造人,摩诃维娅终于准备放弃,直到她的第四个女儿出生。
突然有一天,摩诃维娅回到家,看见院子里聚集了很多人。原来他的两个女儿因为某种原因把两个男孩打得遍体鳞伤。惊讶之余,他不但没有责怪女儿们,还问她们是怎么小心打人的。他突然意识到,他们的女儿太有才华了,他们对帮助他实现成为摔跤世界冠军的梦想充满希望!
从那天起,他开始对两个女儿进行严格的训练,无视世人的冷嘲热讽和人们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为了训练方便,他把女儿们换成了短裤和t恤,甚至剪了一头被认为是女孩子的象征的漂亮头发。
面对父亲的残酷训练,妹妹gita和妹妹开始反抗。直到姐妹们参加了一个14岁小姐姐的婚礼,她们向新娘抱怨父亲的严厉,但是小新娘说,至少你父亲把你当成自己的孩子,希望你有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把你14岁的女儿嫁给一个素未谋面的男人,从此只能一辈子处理繁重的家务。
第二天,父亲像往常一样被闹钟吵醒,像往常一样早早去女儿房间打电话。然而,令他惊讶的是,床是空的。他来到他在农田边为孩子们设立的简易训练场所,发现吉塔姐妹们正在有意识地训练。
摩诃维亚认为是时候带女儿们去江湖了。每个人都嘲笑他带女孩去参加男子比赛。但是,虽然gita没有第一次赢得比赛,但她出色的表现足以让全世界大吃一惊。
顽强的吉塔回家了,在父亲的悉心指导下继续刻苦训练。她期待着下一次比赛机会。短短的时间内,gita赢得了很多好消息,也赢得了很多奖杯,让她红了。镇上的居民也为她感到骄傲,尤其是镇上的鸡肉店老板,因为他曾经照顾过渴望以超低价格给孩子补充营养的马哈维亚。
获得全国冠军后,吉塔离家到由其他教练管理的印度体育学院接受专业训练。摩诃维娅非常沮丧,担心吉塔的训练。
果然,在伴侣的影响下,gita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那么投入训练。另外,教练让他们忘记过去所学的一切。结果吉大错过了几次国际比赛的胜算,直到教练告诉她:也许你注定赢不了比赛。
摔跤的心得体会篇4
昨晚我在茶馆看了电影《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摔跤手的父亲梦想有一天他的祖国印度的国旗将飘扬在国际摔跤赛场上,印度国歌将在赛场上演唱的故事。但是他在我们生活中的日子渐渐被时间侵蚀,他渐渐从壮年走向中年。他没有放弃这个梦想。他希望他的下一代能帮助他实现他的梦想。
但是上帝和他开了个小玩笑。他的四个孩子都是女孩。当时女生摔跤被嘲笑,他就渐渐埋下了梦想。直到有一次,他的两个女儿把两个男孩打得鼻青脸肿,他内心的火焰重燃。他想把他的两个女儿训练成摔跤手。
他的想法被嘲讽,他的两个女儿都不愿意接受。在一个朋友的婚礼上,两个女儿向她的朋友抱怨她的父亲有多严格,但她朋友的一些话让她们明白了她父亲的好意。“印度女人生下来只能做家务。成年后只需要照顾家庭,给老公生孩子。这就是缘分。”这对所有女性都不公平,但命运却不一样。他们的父亲允许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从此,他们小心翼翼地训练,不断向前奔跑。
直到有一天,大女儿去了国际赛场,离父亲的梦想只有一步之遥,但是外界让她忘记了父亲的教导。失败后,她没有痛苦,不甘心,直到姐姐到来。姐姐的劝说,父亲的引导,让她找到了竞技场上的自己,让印度国旗在竞技场上飘扬,实现了父亲的梦想。
梦想之路充满荆棘和坎坷,一路上有欢笑也有泪水。不要忘记你的主动性思维可以赢得最终的成功。影片中的两位女主角心中都有一个信念,这是父亲的梦想,也是命运的不公。他们要认识,要改变,不能退缩,不能失败。只有努力,他们才能实现梦想!
摔跤的心得体会篇5
前几天,我和妈妈一起去看了部票房极高的电影,叫《摔跤吧爸爸》。
在当下的生活中,大人都说女孩子穿裙子、留长发,还要会做家务,但这部剧中的女孩子却剪着短发,穿着短裤,过着和同龄女孩子不一样的生活。
这部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的励志故事,讲述了印度的一位摔跤冠军因生活所迫而放弃了摔跤,但他希望自己能有个儿子来替他实现自己的梦想,为国家争光,可造化弄人,他的妻子给他生了四个女儿没有一个儿子,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无意之间发现两个女儿的天赋,于是他重新振作起来,开始刻苦训练两个女儿,每天早上5点起床带女儿们跑步,一段时间的魔鬼训练后,女儿们想放弃,他就狠心剪掉了两个女儿的长发,强迫女儿训练。村民们都不支持他的做法,甚至还嘲笑他,两个女儿也在村民和同学们对她们的冷嘲热讽下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最终,大女儿吉塔成了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在世界大赛中荣获冠军的女子摔跤手。
这部剧同时也带出了印度女性地位低下,所有人都希望女子运动员能夺金,但却没有用行动去支持,用我妈的话来说就是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虽然现实是如此残酷,他和两个女儿坚毅地一步步走下去,最终获得了成功。
每个人都要活出自己的精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活出不一样的自己。
摔跤的心得体会篇6
“你是我的骄傲!”
这是电影《摔跤吧爸爸》最终一句对白,我被深深地打动了,它凝聚着几十年的父爱。男主角马哈维亚,以往是一个摔跤王,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放弃摔跤。他有一个梦想,期望生一个男孩,并把它培养成世界冠军。他尽管用了各种生男孩的“秘决”,可是无法回天,一连生了四个女孩。在绝望中,他无意发现了两个女儿的“打架”天份,就把女儿当成男孩进行严格的而残酷的训练和比赛。大女儿吉塔由于全部忘记了父亲所教的技术,经历了多次失败后,在父亲的鼓励、指导下,过五闪斩六将,最终嬴得了英联邦55公斤级的摔跤比赛冠军,父亲就对女儿说了这句话。
我对男主角的主角十分熟悉,感觉他有我父亲的身影。他期望女儿实现他的冠军梦,所以对两个女儿异常狠。每一天凌晨5点,他就带她们魔鬼训练。女儿因为累而找各种放弃的理由,父亲干脆把女儿美丽的长发前掉。女儿自作主张休息一天,却被父亲严厉责备……我的父亲也是一样的,事事严格要求。
我写作业最讲究的是“快”,有时写得又乱又脏。父亲检查后,不高兴的叫我重写,要求书写规范,有条理。我不情愿地重写,可还是没有到达要求,只是比头一回好一点。爸爸生气了:“乱七八糟的,就算写对也没有用,教师批改时看不清楚,直接红笔squo;kosquo;,那你不是白写吗?平时不严格,就不会有提高”父亲将作业本子拿到厨房当柴烧了。这火烧到我的心里,我最终懂得了什么是严厉的父爱。从那开始,我就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
父亲不仅仅在学习上对我严厉,并且在其他事情上也是如此。
周末,教师给我一个任务:下周一在国旗下讲话《珍爱生命,严防溺水,交通安全》。我准备好了稿子,以为就大功告成了,就玩周日的半小时电脑游戏。父亲看过稿子后,让我修改。几分种后,我还沉迷在游戏中,父亲不由分说就强制关了电脑。我在难过中修改,朗诵了5次。父亲说:“在全校师生面前,读得没有波浪起伏,没有情感变化,谁会认真听呢?谁又会被你的话打动而珍爱生命呢?”原先父亲不止是要我完成讲话的任务而已了。
周一的早上升旗时间下起了雨,教师让我在楼道下演讲,动情、伤感、激励,不一样的语调传到了每一个教室。教师表扬了我:“教师十分认真听,同学们也听得很动情。如果参加玉州区比赛,肯定得特等奖。”
没有马哈维亚的严厉,就没有吉塔的世界冠军;没有父亲的严格要求,就没我今日的“骄傲”。
摔跤的心得体会篇7
我是看过这部电影的,就在上映的不久以后,朋友给我推荐了这部印度电影,我便与父母去看了。
当时,电影院里漆黑一片,左边是我妈妈,右边是我爸爸。看到激动处,我就紧紧抓住他们的手,兴奋地小声惊呼,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剧情里,情绪随着剧情发展激荡起浮。
我会因为吉娜的胜利激动十分,会因为那个已婚少女的自白而难过,会因为教练的轻视愤怒,会因为吉娜胜了她的爸爸而情绪复杂……会因为一切情节的发展抓紧父母的手。
转眼间,我来到了那里。那里的一切都要自己来:自己洗衣服、自己刷鞋、自己来克服一切的困难以及不适应。与家里的联络只有一周一次的家信以及父母的留言。
孩子总是要离开父母的。就像是在影片的结局,在大女儿夺冠最关键的时刻,父亲因为一个除了作者谁也不明白会发生的意外,而无法顺利赶到现场给女儿指挥与鼓励,但女儿还是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以及父亲以前的教导获得了最终的胜利,完成了父亲以及她自己的梦想。
儿女终有一天会离开父母的保护,就像著名作家龙应台的文章《背影》那样说:“所谓的父子母女一场,就是父母目送着儿女渐行渐远,而儿女用背影告诉父母,不必追。”父母全心全意地爱着我们,帮忙我们成长,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丰满自己羽翼,加强自己的潜力,然后等待适宜的时机,展翅飞翔。
摔跤的心得体会篇8
昨天看了《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
为了不影响自己对电影感受的敏感度,在它最热的时候我没有看有关它的影评,只知道很火,是部很受欢迎的电影。
对印度影片印象仍然停留在歌舞片的阶段,虽然歌很好听,舞蹈也很妖娆,瑜珈也很棒,但有关印度政治和其他方面的负面新闻,只能让我对它感觉婉惜。
现在还是回来聊这部电影,百度对它的解释非常简洁:该电影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曾经的摔跤冠军辛格培养两个女儿成为女子摔跤冠军,打破印度传统的励志故事。
好故事我就已经非常喜欢,对真人真事更是感觉有吸引力。看完片子,个人觉得,简述它非常容易,但个中也确实有让人深思的地方。
比如在教育方面。
我们现代人对过去一些教育观点一直持批评态度,这部片子就有其中两个。
一个是:父母实现不了的愿望,让孩子去帮他实现;第二个是,强迫孩子做什么,都以“我是为你好”作为前提。
现代教育认为这两点都是影响孩子自由发展,抹杀孩子自身天性的障碍。在片中,两个孩子不论是作为必须听话的孩子,还是作为必须依附父母生活的弱者,都不能违逆父亲的抉择。片中的歌曲也唱出了孩子们反抗和抱怨的心声。
当然,我们也看到,父亲辛格对母亲的许诺是一年,用一年的时间来观察孩子是否适合从事摔跤这条道路,如果说他为了自己的理想,太过自私,也不全对。
我不止一次听到家长们说,不知道怎样培养孩子的特长和爱好,大多家长也是使用尝试的方式,试试画画,再试试乐器,再试试跳舞,如果试到孩子喜欢的,或许可以坚持下去,但很多是没有坚持的,也是没有结果的。
有一个真实的小故事也许能说明一点问题,小w同学的老师,孩子4岁左右,向班里有特长的学生打听孩子学什么好,怎么学,一些学生告诉她,不管学什么,一定要让他坚持下去。当年这些学生也是吃过苦头的哦!
电影里没有显示一年后的训练效果是怎么样的,总之,很长时间里孩子们一直在抱怨,甚至耍些小心眼来对待父亲,直到她们听了一位新娘子的话,才改变了对父亲和训练的态度。尽管这位新娘的理解,未必是辛格让孩子练习摔跤的初衷,但可以说是从另外的角度在讲这件事情将会给她们的命运带来的改变。
这个片子让我感受最大的有两点,对于成功而言,一是坚持,二是正确的方向有多么重要。
父亲辛格,非常聪明地在教练和父亲的角色中进行转换,他心疼孩子,也会严格执行他的训练计划,包括孩子们的饮食,从一开始让女儿练习摔跤到让女儿剃成男孩一样的短发,他和女儿受尽了人们的嘲笑。他说的对,他们能笑多久?当他用成绩来说话的时候,这些嘲笑反倒讽刺的是他们自己。
片子没有过多描述他们为了训练,使家庭的生活陷于多大的窘迫,我们甚至不了解这段时间他们的经济来源是什么,这毕竟是一个有着四个孩子的家庭。但为了女儿全方面的发展,训练也要保证营养,他想办法让孩子吃到便宜的鸡肉,而那位相信辛格的卖鸡人,也得到了更多的回报。
成长对我们的人生来说,也许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以我们这个年龄来说,感觉时间比金钱更不禁花,时间流走再不回,而金钱可以挣,也可多可少。当孩子们经历的时候,特别是他们年轻的时候,会觉得日子很长,会在苦过之后,安于享受,这一享受似乎没什么,失掉的可能是进取心和过去好的学习习惯,或者可能走向成功的机会。看过这部片子,我感觉我有点跟吉塔相似,我的大学没有再像以前那么努力,玩乐的时候更多,幸亏我收获到的东西也很珍贵,值得用一生去珍惜,但对事业的成功多少还是很有影响的。
当我们走弯路的时候,如果我们还能听得进箴言,是多么可贵。吉塔终于听了妹妹的话,放下对父亲的偏见,寻求他的帮助。父爱就是如此,哪怕曾经再受伤,对孩子的付出仍然是义无反顾。在父亲的帮助指导下,吉塔重新发挥自己优势,终于圆了父亲的梦,这也应该是吉塔的梦想了。
片子里还塑造了一个反面人物形象,吉塔的教练,这不是一个简单人设,可以说生活中常见,以高位或专业自居,自负而猖狂,怕失败更怕担责任,因为面子比什么都重要。如果这个部分也属实的话,印度摔跤那么厉害却出不了冠军就真可以追究责任了。而且,让人不禁联想,也许其他的国家和专业都有可能存在这种情况。对个人来讲,也许我们的成功不能只寄希望于某个人,更应该自己懂得学习,了解自己,使自己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当吉塔即将面临最强的对手,赢取金牌的时候,父亲已经把当年的初衷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不再是为了圆我为国争光的梦,而就是为国争光,为天下被人们看不起的女人争光。这不必批评,人们的思想升华是很正常的,有时也可能是教育的必需。
成功需要目标,需要信念,也许就是这些激发了吉塔的斗志和智慧,使她在很难逆转的比赛中一举成功。当她抛下花束,扑向父亲怀抱的时刻,辛格流下了激动和幸福和泪水。
人生或短或长,或失败或成功,对于宇宙来言,渺小的不值一提,多少年的历史都可能转眼间灰飞烟灭,人活一世,只能对自己负责,只能让自己的人生厚重有趣味,那才是属于自己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