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读后感优质5篇
读后感类似于议论文的一种,完成一篇读后感可以加深小伙伴们对书上人物的领悟,有价值的书我们读完之后会不自觉地就为之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下面是365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东周列国读后感优质5篇,感谢您的参阅。
东周列国读后感篇1
?东周列国志》是一本经史典籍,古文和白话夹杂,典故很多,阅读难度很大。我几次捧起这本书都是东挑西捡看几回就放下了。今年暑假,我决定继续读这本书。慢慢地,终于读懂了一些,并且想写写读后感。
这本书以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为主线,描写了从宣王中兴到秦灭六国这段动荡的历史。当时列国争雄,豪杰辈出,对于中华文明的形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书中涉及了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如管仲相齐、重耳出亡、吴越争霸等,还写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小故事,如烽火戏诸侯、完璧归赵、纸上谈兵、毛遂自荐等。
当我读到"石蜡大义灭亲"时,我不禁感慨!石蜡的儿子石厚和为桓公的弟弟州吁和谋杀死了为桓公。州吁当了皇帝后战火四起,民不聊生!石蜡对自己儿子的行为深恶痛绝。他设计把州吁和石蜡处死,国家才得以安宁。这和成语故事《大公无私》非常的相似。故事里的晋国官员祁黄羊,为了国家的利益,分别推荐他的仇人和儿子去不同的地方担任不同的官职,并得到了百姓的好评!
石蜡和祁黄羊他们都热爱自己的祖国,为了国家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但是现在有很多的人却"身在福中不知福",在和平的国家里,不珍惜。为了个人的一些利益,去损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生产出不安全的食品,毒害大家的健康。
我希望大家都能从国家利益出发,做一个大公无私的人。
东周列国读后感篇2
这个暑假我读了《东周列国志》这一本书。里面讲了《寒食的来历》、《大义灭亲》、《曹刿论战》等等。我觉得《曹刿论战》最好看。
在当时,曹刿是个隐士,很有谋略的隐士。当时鲁庄公请他去当官。曹刿说:"你们吃肉的没有谋略,干嘛找我吃野菜的。"庄公说:"吃野菜的聪明,吃肉就不远了。"
当时,齐国打了胜仗,骄傲自大。齐国又来向鲁国叫阵了,向曹刿击鼓挑战。但曹刿没有出战。第二次齐国又来击鼓叫阵了,曹刿还是很冷静,没有出战。直到第三次,曹刿一鼓作气,把齐军杀得溃败。曹刿看到齐军大败,但没有追,而是上车看旗子,看到旗子很凌乱;又下车看了车马印,看到车马印很乱;才下令追击。鲁庄公问:"为什么这样做?"他说:"恐怕齐军有诈。"
我要向曹刿学习,学习他的先想后做。我们家刚刚装修好,有个木匠很有趣。他做家具的时候,想也不想,拿起榔头就做,动作非常快。然后做好了,但做错了,于是重新返工,又是砰砰地敲掉,等于白做。这个木匠师傅应该向曹刿大师学习。我要向曹刿学习他的谨慎。他下车两次察看军情才下令趁胜追击。我们拿到题目,先得审题,不能马上就做,否则会掉进陷阱,打了败仗。
东周列国读后感篇3
中国古典名著中哪部诞生的成语最多?既不是红楼梦,也不是三国演义,而是明朝人冯梦龙的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像一鸣惊人、卧薪尝胆、纸上谈兵、完璧归赵等这些我们熟悉的成语都来自这本著作。
想知道更多的成语吗?想知道这些成语背后的故事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东周列国志》吧!古人云:“乱世出英雄。”这本书可以我们认识许多豪杰。有雄心万丈。的君主;有经天纬地的能臣; 有征讨杀伐的将士; 还有各种能人义士…… 这些鲜明的形象,将枯燥乏味的历史教科书,演变成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书上的故事生动、感人,一读就能感受到古人特别的精神。如卧薪尝胆告诉我们: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报仇雪耻,要以超人的毅力刻苦自励。而退避三舍更反映出了古人在战场上不忘当年承诺。总之,读《东周列国志》,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收获:一是励志,它激励我们胸怀宽广,目光远大,以天下事为己任;二是益智。
从兼并战争和宫廷纷争中,可以学习了解到古人的政治谋略,提高警惕,防范奸诈小人和阴谋诡计;三是警示我们从昏君乱臣中得到启示,了解历史规律,增长知识;四是提高文化修养,从中可以学到很多成语及故事。我推荐大家也来读这本书。愿大家在读这本书时能收获快乐!
东周列国读后感篇4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明末小说家冯梦龙的名著《东周列国志》为我们拉开了春秋战国长达500多年波澜壮阔的史事序幕。那些被岁月尘封的帝王将相、英雄豪杰、平民百姓像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来到我的脑海里,走进我的心田。
我仿佛看见各地诸侯称霸一方,战乱不断;列国纷争,刀光剑影,人民生活灾难重重。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勾践胸怀大志,忍辱负重;齐桓公不计前嫌,任人唯贤;程婴、公孙许舍己救人、矢志不渝……他们惊世的创举,惨痛的教训,远大的志向,高尚的品格,使我陷入深深的思考。
古语说得好,“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将相和》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这个道理。蔺相如足智多谋,定国安邦,而升为上相。廉颇不服,怒骂蔺相如。蔺相如总是一再退让,理智地克忍。原来,蔺相如并不是惧怕廉颇,而是顾全大局,以国为重。廉颇在他的感召下幡然醒悟,负荆请罪。最后,两人结为生死之交。“将相和”保证了赵国的长治久安。
“礼之用,和为贵。”“和”是力量的源泉,是胜利的保证;“和”是一种精神,它已深入人心。人与人交流“以和为贵”;家庭讲究“家和万事兴”;做生意“和气生财”,国家“政通人和”。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和能致祥”。社会需要和谐,我们更需要拥有平和的心态。平和的心情能化干戈为玉帛,结交益友,人缘广布;平和的心情能化失败为动力,把握机遇,造就成功;平和的心情还能把自卑熔炼成自信,把嫉妒锻造成奋斗,把孤傲挥洒成谦逊,把挫折捶打成坦途……
“和能嫁接无根树,能挑海底灯”,和谐并不深奥,和谐就是孝顺父母、亲近朋友、宽容待人、真诚对己,和谐就是从身边的事做起!
东周列国读后感篇5
?东周列国志》共108回,写的是从西周结束到秦统一六国,包括春秋时期、战国时期五百多年间的历史故事。暑假里,我读完了这本书,有很大的收获。我不仅了解了这段历史,还认识了许多历史里的伟人。 40个精彩的小故事完整地讲述了这段历史的。 有:《幽王烽火戏诸侯》《伍子胥微服过昭关》《美人计吴宫宠西施》《说秦君卫鞅变法》······
这些故事都脍炙人口,里面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将相和廉蔺兴赵》 这个故事主要是说了蔺相如因为保全了赵国价值连城的和氏璧宝玉立了功,被赵王提拔为相国。赵国老将军廉颇很不服气,因为他认为蔺相如只是说了几句话而已,而自己在战场上为国家出生入死,得来的地位还不如他,所以他决定羞辱蔺相如一番。此事被蔺相如知道后他便不再与廉颇见面,也没有因此而憎恨廉颇,反而处处让着他。廉颇知道后很是惭愧,便背着荆条来向他请罪。最终他们和好,共同为赵国效力,让它成为了一个强国。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班上的某些同学,有那么一点芝麻大的小事就弄个不愉快,还吵得不可开交。如果我们也能像蔺相如那样,心胸宽阔一点,互相理解,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吗?难道我们还不如古人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