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教案优质7篇
只有认真准备好详细的教案,我们的教学进度和课堂效率才会有提升,写好一份出色的教案会引发同学们对于课堂的兴趣,这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技能,以下是365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为中国教案优质7篇,供大家参考。
为中国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理解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
了解本文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以及时间从先到后说明事物的顺序和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学习运用准确语言的特点。
2、认识中国石拱桥在历史上的光辉成就和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 列举典型事例,说明事物的特点。
2、 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事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1、理解根据特定的说明内容,合理安排科学的说明顺序。
2、理解根据说明的需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学习用代表性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说明文吗?它跟记叙文有什么差别呢?我们学过了哪些说明文?请一位同学回答。……
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风趣地解释“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由茅以升创作的《中国石拱桥》,了解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点,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今天我们学习《中国石拱桥》一课(板书课题)。作者茅以升(板书)是我国著名的 桥梁专家。他几十年致力于桥梁的设计、研究和教学工作。30年代,他主持设计和修建了钱塘江大桥;50年代又参加了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工作。他写过大量的介绍桥梁知识的书籍和文章,本文就是介绍我国石拱桥的说明文章。
二、检查预习
1、请同学到黑板根据汉字写拼音,或依据拼音写汉字。(教师出题)
洨(xiáo) 匀称(yún chèn) 鷟(zhuó) 佥(qiān) 河堤(dī)
2.学生口头补充解词:
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惟妙惟肖:形容描绘或模仿得生动逼真。惟,特别;肖,相似。
绝伦:独一无二,无可比拟。 推崇:很尊重。
三、划分段落
1.学生朗读课文,老师点拨说明文的朗读技巧。
2.指名让学生分段,归纳段意,教师小结。
本文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从外形和历史角度说明石拱桥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3—9段):举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10段)概述中国石拱桥随着中国建筑事业的发展而取得辉煌的成就。
四、学习本文选材的方法
1.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的特点。
指名让学生分别回答,互相纠正、补充,教师板书小结。
石拱桥:桥洞为弧形,桥梁史上出现得较早,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分布广、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
赵州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设计巧妙,形状像弓,用料省,艺术价值高。
卢沟桥:石拱相联,结构精巧,坚固耐用,形式优美,艺术价值高,历史价值突出。
2.讨论:中国的石拱桥很多,都有相同的特点,作者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说明的例子?
小结:赵州桥和卢沟桥历史悠久,气魄宏伟、驰名中外,有中国石拱桥的典型特点,很有代表性。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的特征方法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使读者对被说明事物的特征认识得更具体、更明确、更深刻。
3.讨论:既然赵州桥和卢沟桥都具有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作者为什么不选一个而要选两个呢?
小结:赵州桥和卢沟桥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前者是“独拱”石桥,后者是“联拱”石桥,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作者选择两例可以起到互相对照、互相补充的作用,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形式多样、多彩多姿的特点。
五、完成课后练习五
六、布置课后作业
1、精读课文,研究本文的说明顺序,并列出层次表。2、说明方法有十种之多,除了举例子外,请在课文中找出运用说明方法的例子,并分别说说它们在说明事物上的表达效果(作用)
为中国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
2.初步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3.学会在自己探索、与同伴交流中主动求知。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初步了解每年农历的十二月是腊八节
师:宝贝们,你们知道十二月八日是什么节日吗?(腊八节)
二、基本部分
1.腊八节的来历。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古时候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腊八节,民间大都流行喝腊八粥。关于喝腊八粥的由来,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故事。一说,腊八粥传自印度。腊八粥称为"福寿粥"。""福寿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
一说,秦始皇修建长城时,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一说,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来纪念他。
2.介绍腊八粥
你们吃过腊八粥吗?你吃过的'腊八粥里都有哪些食材呢?
请幼儿简单介绍腊八粥的食料。
(红豆、胡萝卜、白萝卜、玉米豆(腊八豆)......
腊八粥里面会有多样不同的食材。
三、结束部分
教师展示实物材料,让幼儿从视觉、触觉上来认识这些材料。
请幼儿用一个词语形容你们所见到的食材,了解腊八粥食料的名称
圆圆的黄豆,
红红的胡萝卜,
胖胖的玉米豆......
四、活动延伸
投放不同材料到美工活动区域,制作腊八粥或以腊八粥为主题,在表演区开腊八粥店。
为中国教案篇3
我是中国人,我骄傲
——《复兴中华,从我做起》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
1、学生能通过交流,了解中国。
2、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祖国是由落后走向富强。
3、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立志为中国的富强而努力学习。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对象: 小学四年级学生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从学生佩戴的红领巾谈起。
二、我们的团队
1、齐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2、提问:什么叫中国少年先锋队?
3、提问:我们的标志是什么?代表着什么?
三、了解我们的祖国
1、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名字?
2、我们的祖国是什么时间成立的?
3、师带领生说:我是中国人!
4、出示中国地图,生观察中国地图,说说它像什么。
5、了解中国概况。
四、中日关系
1、南京大屠??
观看图片,说说看后的感受。作为中国人,我为此而愤怒!!! 我想说“……”
2、难道我们只能默默的承受着这一切吗?不!绝不!“国富则民强”只有祖国强大了,我们才能不受欺凌!
五、从古至今,中国有名的事和物
1、古代
? 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和火药
? 圆周率:我国南朝的祖冲之精确推算出圆周率,比其他国家早近一千年
? 郑和下西洋,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 ? 赵州桥:世界上现存最高,保存最好的石拱桥
? 万里长城:长城气势雄伟,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工程,也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 京杭运河:世界上最早、最长的人工河
? 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的仪器——地动仪是张衡发明的。
……
2、新中国成立后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27日,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1984年7月29日,许海峰射落了中国奥运史上的第一枚金牌,中国实现了奥运金牌0的突破; 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11月20日,神舟一号飞船升天 19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 1月10日,神舟二号成功升天;
207月13日,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 3月25日,神舟三号成功升天; 月30日,神舟四号成功升天;
10月15日9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将中国第一名航天员送上太空;
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8年8月8日,北京举办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中国取得了金牌51枚、奖牌总数100枚的历史最好成绩;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天成功! 11月1日 , 神舟八号成功升天;
6月16日 , 神舟九号成功升天,我国第四次载人飞行 。
六、从这些事件中感受中国人的骄傲。
1、大声地、发自内心地说出:作为中国人,我为此而骄傲!明天,我将是中国的骄傲!
2、说说作为小学生,自己可以为祖国明天的繁荣做些什么?
七、教师总结,并寄予希望
八、宣布活动到此结束
为中国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的一些主要的体育明星,知道体育活动内容。
2、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为体育明星获得荣誉而感到自豪。
活动难点:
知道体育活动内容。
活动重点:
了解我国的一些主要的体育明星。
活动准备:
收集各种反映体育明星的照片、幼儿用书《我喜欢的中国体育明星》。
活动过程:
1、利用废旧报纸,幼儿剪剪贴贴自己喜欢的足球运动员,说说他们的事迹,喜欢他们的理由。
2、将幼儿收集的材料布置在活动室的墙上——“我喜欢的运动员”。
3、阅读幼儿用书《我喜欢的中国体育明星》,知道他们为祖国体育事业争得哪些荣誉。
上午活动二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中2/4音阶式旋律的特点,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知道五星红旗是中国的国旗。
活动难点
理解2/4音阶式旋律的特点。
活动重点:
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国旗一面、歌曲录音、国歌录音。
2、运动员获胜颁奖升国旗以及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的录像资料。
活动过程:
1、感受乐曲:
观看录像,感受国旗:
——“你在什么地方、在哪里看见过国旗?”
“获奖运动员在升国旗时要做什么动作?”
听赏升旗乐曲,学做律动:
(听幼儿一边做敬礼或注视的动作,一边随音乐做踏步的动作)
2、熟悉歌词:
教师有表情地念歌词。
幼儿学习有表情地跟念歌词。
3、学习演唱歌曲:
教师示范演唱。
幼儿学习演唱以及表情处理:
重点唱准“你早”的旋律、休止,唱出重音(您)的轻巧与欢快。
4、给歌配动作:
——“我们能不能为这首歌配上一些动作?”
教师自编一段简单的动作(走步、敬礼等),幼儿观赏。
幼儿模仿或自编动作。
上午活动三:科学发现室
组织幼儿到科学发现室活动,引导幼儿观察科学发现室中的各种物品及玩法。
为中国教案篇5
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说明文与记叙文在写作目的及使用语言方面的差异。学习本文平实而准确的说明语言。
2、学习本文抓住事物本质特征,举典型实例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3、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悠久历史和杰出成就,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献身科学的志向和严谨务实的精神。
教学设想
在教学中要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点。这是说明文的灵魂,只有特点抓住了,明确了,才能把事物说明白;而说明方法则是为说明事物的特点而选择的。在本文中,最突出的说明方法是举典型实例,它在课文中占的比重大,说明作用显著,也有助于学生了解说明文的本质特点,因此,应把对实例的分析放到重要位置,把实例与事物本质特征的关系讲明白。
学习说明文语言可以采取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语言来完成,也可以与略讲其他说明方法
(如打比方)和学习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结合进行。
注意不要讲成有关桥梁知识的课。
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分析赵州桥这一典型实例。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解题。
1、注音:弧形拱桥?河陡坡和谐饮涧匀称桥墩郦道元张?
2、解释词义和字义:惟妙惟肖和谐匀称古朴巧妙绝伦以上两项可出示小黑板或利用投影。
3、讨论课题。
(1)分析“中国石拱桥”达个短语的结构。
(2)“拱”字释义。
拱形是一种什么形状?请用“拱”字组几个词。
“拱”,形旁是“?,从“手”,本义是“两手相合,上举以示敬意”,如“拱手”,可组词:拱抱,拱卫,拱门,桥拱,斗拱等,取义引申为“环绕”、“弧形”。“拱桥”,也是这样。
4、解题:我们要学的这将课文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写的介绍桥的科技说明文。请问:桥有哪几类?
首先应明确分类标准。按国别分,有中国的,外国的;按建材分,有石村的木材的、钢材的;按形状分,有平形的、拱形的。这篇课文用三个定语对“桥”做了明确的限制。那么,这种“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作者又是怎样把这个特点介绍给大家的,这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要搞清的两个重要问题。
二、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为了把事物说清楚,说明文特别讲究说明的顺序,这一点,我们在初一学《大自然的语言》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时已有了一些了解。现在同学们快速阅读,用三分钟时间找出各段讲的是什么事物,读时要用笔在课本上标注。
教师归纳。板书:
石拱桥(1一2)
中国石拱桥:古代状况(3-9)
为中国教案篇6
第一课时 教 学 内 容 探究活动一: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教 学 目 标 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居住区域及分布特点,了解我国的民族自治区,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探究学习,知道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
2、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 学 准 备 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教 学 程 序 一、导入
我国是一个多民主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状况。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我国的56个民族,共同了解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
二、分组汇报、探究。
1、看民族分布图,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居住区域。
2、探索学习: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有哪些?
3、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交流学习。
三、活动延伸。
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待客礼仪风俗。
? 第二课时 教 学 内 容 探究活动二: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资源分布 教 学 目 标 通过探究学习,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资源分布的特点,知道任何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资源分布的特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 学 准 备 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教 学 程 序 一、导入。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任何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今天我们继续去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资源分布的特点。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找出少数民族人口最集中的省份
1、仔细观察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图。
2、讨论交流:
(1)少数民族最集中的是哪几个省、自治区?
(2)人口最多与人口最少民族分别是哪个民族?
活动二: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资源
1、仔细观察中国森林资源分布图。
2、说说中国森林资源分布的特点。
3、了解其他丰富的资源。
三、汇报我们的发现
? 第三课时 教 学 内 容 探究活动三:少数民族生活的地理环境 教 学 目 标 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少数生活的地理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少数生活的地理环境。 教 学 准 备 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教 学 程 序 一、导入
我国55个少数民族有的居住在气候宜人的平原内陆,有的生活在丛林密布的西南边陲,有的居住在终年积雪的世界屋脊,还有的生活在一望无际的草原和戈壁……你知道他们生活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吗?
二、分组探究。
1、根据少数民族生活的区域,分为东北与内蒙古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中南和东南地区等几个小组,多渠道搜集这些地区少数民族生活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的资料。
2、和小组内的同学展开讨论,探讨这些民族的生活方式与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有怎样的关系。
三、分享研究
1、围绕“东北与内蒙古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中南和东南地区”几个小组,进行汇报。
为中国教案篇7
【课程标准】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教学目标】
识记和理解:记住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代和地点;知道北京人的体质特征;了解他们使用的工具特征及获取生活资料的方式;理解原始人用火的意义。
能力与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想象原始人生活情景,培养再造想象能力;通过比较北京人、猿类、现代人,帮助学生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华文明悠长的源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劳动在人进化中的作用,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了解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和生活环境,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北京人;难点:元谋人的地位、北京人身体不平衡、山顶洞人人工取火的依据。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导入新课
书上的导言,当科学考队员,来考察一下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生活情况。要求学生初读课文,观察《我国境内早期人类活动地区图》,设计考察的线路(按一定的时间顺序)。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
学生阅读课
积极参与设计考察线路,初步知道先后顺序。
二、元谋人
要求学生看书,找出“为什么叫元谋人?(同时解决‘北京人’、蓝田人等名的来历)”“生活的年代与地域?”
考察:“作为科学工作者,你怎么知道他已经是人了呢?”“元谋人的发现,有何重要意义?”
教师小结。过渡:已经发掘的元谋人的遗存不多。接下来我们重点考察一下北京人。
学生阅读,仔细研究,体验一下考察的感觉。
过渡到下一目。
三、北京人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看看从哪些方面去考察北京人?(生活的年代、地域、环境、身体特征、工具的使用、火的使用等)
问题:你认为有哪些条件(不)适宜人的生存?
比较体质特征(观察真人比较)。
旧石器与天然石块有何不同?如何制作石器?观察书上的石器,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如何获取食物?依据是什么?
怎么样知道北京人用火?如何得到火的?如何保存火种?使用火有何意义?
教师小结本目内容,说明:北京人遗址是遗存最丰富的远古人类,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遗产名录。”
活动: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
学生阅读,先建立一个整体映像
然后分别进行考察(阅读、观察、分析、结论、发言等活动)。
增加学生的自豪感。
四、山顶洞人
大约二十万年后,在北京人生活过的地方,又出现了一种进步得多的原始人类――这就是“山顶洞人”。
引导学生考察一下,山顶洞人有哪些方面比北京人进步(注意哪些方面,列表归纳)。
比较北京人山顶洞人
生活年代
体质特征
工具制作
生活用火
穿??
自然过渡,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阅读教材,填表比较
着重考察:怎么知道他们会人工取火?他们是如何钻孔的?
五、收获与疑问
我们今天的科考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呢?
还有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作为小结。
拓展思路。
六、练习
书后“学习测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