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加与减教案优秀6篇

时间:2023-06-18 14:01:41 分类:学校范文

教案制定完善,促使接下来的教学工作顺利进行,要想让课堂更有效率,我们需要学会教案的制定,下面是365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二年级上册加与减教案优秀6篇,感谢您的参阅。

二年级上册加与减教案优秀6篇

二年级上册加与减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6------10各数,能正确数出6——10的物体个数;正确读、写6——10各数;顺数、倒数0——10各数。

2、过车与方法:通过学生的动手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实物、符号、数字的联系;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反思和检查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自信心,渗透爱科学的德育教育。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数6——10的数及书写。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找朋友。

交流图意。

先独立数数,说出每副图中有什么?

如:第一幅图中有铅笔10枝。

再连一连

连后,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说说自己是怎么连的。

2、全班交流。

(二)探究新知

1、活动。

“数一数”自己的铅笔盒里的文具。

充分进行观察操作,引导学生交流,再说一说铅笔盒里有什么?有多少?

2、写一写。

小朋友能正确地数出这么多的文具用品,真了不起,我们一起来写写吧!

,6个圆圈,6本书,6枝铅笔,用“6”表示。

学写6。

同样的方法理解7、8、9。学写7、8、9。

注意书写“8”的顺序,师先师范,学生再练习。

还要注意6和9的区别。让学生说说。

在书写练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写写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或“门牌号码”!

,3、6、7、8、9、分别可以表示什么?

(三)巩固应用

1、练一练

先要弄清图意,看懂第一幅图提出的示范,再独立完成,“数一数,画0,再写数,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思想,逐步体验实物,符号,数字之间的联系。

第3题,学习数数,数数可以顺着数,也可以倒着数。

本题是发射火箭倒记时的情境,可以先从1数到10,然后再从10数到1。

(四)总结

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教学反思: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给学生创造了观察、思考、畅所欲言的时间和空间。在数学活动中不能让学生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由于本课内容相对较固定、较枯燥,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讲故事、编儿歌、及时给予鼓励等手段化解了这一问题。

合作学习是一项很重要的学习能力,而小组合作对于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师在活动中尽量提供两个人之间交流合作评价的机会,给小组合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写数活动中,6-10各数写法如果能用课件演示会更好,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并节省一部分活动时间。

二年级上册加与减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迅速地运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初步知道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归纳、迁移、类推的能力。

3、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及解决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在美丽的动物乐园,长颈鹿正在跟小动物们开会。

长颈鹿说:春天到了,大地开始复苏,南方的小鸟又回来了,我要为他们准备几间房子。

小猴子说:我们也参加盖房子的劳动。长颈鹿伯伯,飞回来多少只小鸟?几只小鸟住一间房呀?

二、讨论计算方法(独立尝试)

观察画面上飞来了多少只小鸟?如果每间房子住6只小鸟,需要准备几间房子?

三、体验乘、除法的关系

1、动物乐园飞来了一些小鸟,如果每间房子住6只小鸟,有7间房子可以住多少只小鸟?

怎样列式计算?用哪句乘法口诀?

生:67=42(只) 六七四十二

2、动物乐园飞来42只小鸟,每6只鸟住一间房子,需要准备几间房子?

动物乐园飞来42只小鸟,平均住在7间房子里,每间房子住多少只小鸟?

观察以上三题,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正确迅速地进行除法口算的关键是什么?

四、变式练习

如果来了48只小鸟,长颈鹿需要准备几栋房子?

五、巩固练习

完成书上练一练的题目。

二年级上册加与减教案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的课文,这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韵律感的诗歌。全诗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把自然知识蕴含其中,语言朗朗上口、内容浅显易懂,是优秀的科普作品。课文共有五个小节,分别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配有两幅插图。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知识、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有一定的词语积累。

2、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诗句。了解薄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和对知识的渴求。

二、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强调自主,鼓励参与

1、激情引趣,谈话导入后,适时提问:你认为哪位植物妈妈最聪明,她的办法好在哪儿?教师尊重学生意愿、灵活调控,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来选择教学的切入点,从而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己喜欢的小节中学习。

2、鼓励课外收集信息,调动学生主动收集的积极性,开阔视野。

(二)激发兴趣,促进学习

1、兴趣是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用激情引趣,谈话导入的方式让学生进入情境,引入新课。学生产生疑问,有了疑问,才有解决问题的兴趣。

2、充分运用现代媒体、实物演示等激发兴趣、刺激学生思维,使学生直观主动地去理解内容,促进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

(一)、激情引趣,谈话导入

(二)、精读课文,理解重点

(三)、延伸课外,拓展知识

(四)、归纳总结

1、激情引趣,谈话导入

从题目入手,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植物;又从妈妈入手,激发学生情感;顺势一问:把植物和妈妈放在一起,你有什么感觉?从而引导学生体会拟人的修辞方法。

2、精读课文,理解重点

在激趣导入新课后,引导学生边听边思考:(1).课文写了哪几种植物?(2).植物妈妈在什么方面有办法?从这两个问题入手,通过小组交流、自主选择喜欢的植物、观看视频、读文、亲身体验等多种形式掌握新知、理解重点。

对于课文中一些较难理解的词语,我主要采取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如:“纷纷”等词语。我先利用电脑演示让学生有直观形象的认识,再在这个基础上进行选择词义,既降低难度,又加深了理解,可谓水到渠成。又如“带刺的铠甲”,我发给学生每人一粒苍耳,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亲身体验,词语之意不点自明。

3、延伸课外,拓展知识

在学完前几小节后,我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学生分别交流在课前收集、了解到的资料,这一环节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并且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中的“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这一要点,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同时,激发了学生观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年级上册加与减教案篇4

1、对于教材,我了解了什么?(我真正掌握教材了吗?)

“三角形分类”是新课程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此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认识,能够找出三角形,学习了角的知识,认识了常见的角,为学生研究三角形的特征,从角和边这两种角度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做了有力的知识支撑。三角形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学好这部分内容,为学习其他多边形积累了知识经验,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打下了基础。

2、初读教材,我产生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了这些问题?(我的问题一定也是学习者的问题,我解决问题的方式也许会给学生提供启示。)

三角形有几种?课前收集资料

3、设想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他们可能会遇到什么障碍?)

1.一个三角形,如果有两个内角是锐角,它就是锐角三角形吗?

2.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吗?

4、我认为的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不完全是教参里设定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难点: 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5、我要给学生传递什么信息?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在掌握教材和其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才能做出决定!)

教学中以直观教学为主,运用观察、动手操作、分组讨论等多种方法,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教材,让学生在“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的自主探索过程中发挥学生相互之间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在动脑、动手、动口中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在教学中,首先把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由三角形的认识,引出课题“三角形分类”。接着引导学生自学课本,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交流,寻找三角形分类的方法。最后让学生各抒己见,归纳出各种三角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6、我要怎样布置预习?(有充分的预习,才有课堂的真正自主!)

三角形分几种?什么是等腰三角形?什么是等边三角形?

7、我有哪些资源、工具可以利用?(鼓励思考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哪些功能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彩色卡纸、三角形平面图 、固体胶、剪刀等。

8、我预设的教学程序有哪些?(模块式主题,不用详述。)

(1)复习铺垫

(2)揭示课题

(3)探究新知 动手操作

(4)巩固运用 深化理解

(5)全课小结

二年级上册加与减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要求正确规范。

能力目标

通过讲解、指导掌握生字的不同写法,使学生写得更加匀称美观。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情感目标

通过对生字的书写,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 文字。

教学重点:

正确规范的进行书写。

教学难点:

在实际生活中能正确运用。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流程:

一、认读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认和会写的字,自由认读。

会认的字:创 革 县 邻 笛 奏 调 阶 托 午 神 贯

会写的字:军 代 喜 欢 总 短 求 教 午 哥 阴 许

2、指名认读、组词。

3、变序认读。

二、学写生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由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记忆字形。

2、左右结构:代 欢 短 教 许

3、上下结构:军

三、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喜”“短”“教”字

教师巡视学生的写字情况,对出现的共性问题及时指出,进行指导。

四、欣赏评议 共创共享

1、教师组织学生对展示的学生作品进行现场评述。教师展示学生作品,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交流。教师除对交流起组织作用外,还对交流作点评、导拨,引导学生协作探究。

2、教师将有代表性的学生学习结果转换到大屏幕上供全体学生交流。

五、总结升华 拓展延伸

交流收获

师:今天,同学们写的很认真,把字写的很到位。希望你们在平时的作业中也能把字写漂亮!

师:学有所获,你们今天这节课有何收获?

生谈。

二年级上册加与减教案篇6

一、教材编排的特点

?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是小学语文第3册第1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从题目到内容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作者把科学知识用韵文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语言朗朗上口,是一篇百读不厌的科普作品。全诗共五节,第一节提出了问题,植物靠什么传播种子;第二、三、四节分别讲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第五节讲只要细心观察就能获得更多的知识。

“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因此,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能力目标:①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意识和方法;②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②使学生产生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

二、课时安排及教法

按二年级讲读课的要求,我把本课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熟读课文,结合图片理解课文内容,会认12个生字;

第二课时: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会写10个生字,在教师指导下背诵全文。下面我所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法:根据《课程标准》及教材特点,我确定的教法是: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课文的韵律美,去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精妙,去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知识。

本课运用的教具是:录音机、投影仪

三、教学程序设计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我设计以下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谈话导入

我设计的导言是:“我们都知道牛马有脚,鸟有翅膀,它们都可以去各地旅行,可植物没脚,没翅膀,它们要旅行靠什么办法呢?聪明的植物妈妈想出了很多的办法,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认识这些植物妈妈。”师同时板书课题《植物妈妈有办法》。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抓住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创设情境以引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第二环节:图文对照,学文理解

在本课的新授部分,我分4步进行:

第一步: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画出生字。然后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介绍了几种植物妈妈。

设计这一步目的是:先给学生一个整体感知,为下一步学文做好铺垫。

第二步:师领读,指导读,指名读文。其目的是:教给学生看书、读书的方法。

第三步:自读讨论,理解内容学习蒲公英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

1、在初步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蒲公英妈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这个问题自读课文。经小组讨论画出蒲公英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

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蒲公英──风吹

出示投影(文中插图),让学生看图想一想,并说一说蒲公英妈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目的是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通过多种方法理解课文知识。

最后,我指导学生朗读这段话,方法是出示这段话的投影,让学生朗读。再复合上另外一个片子标出重音,停顿记号,再让学生练读,从而读出喜爱的语气。

2、学生在小组内用学习蒲公英传播种子的学习方法,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苍耳妈妈和豌豆妈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汇报适时板书:苍耳──挂住豌豆──炸??

设计这一步目的是:初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积极动脑、动手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3、选择一位你喜欢的“植物妈妈”来朗读。让学生自主选择朗读内容,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第四步:突破难点

我是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突破本课难点的。我先让学生在小组内用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实物,演一演三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情形。然后我播放背景音乐,请一、两组的同学上台表演。

设计这一步的目的是:使文中知识通过学生的形体语言表现出来,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生动性,同时也加深学生的印象。

第三环节:扩展活动

说一说除了课文中讲到的,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

设计此环节目的是:把向书本学习和向大自然学习结合起来,激发学生观察植物,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第四环节:总结回顾,提出希望

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师简单小结。

设计这样的结束语: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只要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能发现很多大自然的奥秘!

四、板书设计:

1、蒲公英──风吹

植物妈妈有办法2、苍耳──挂住

3、豌豆──炸??

《二年级上册加与减教案优秀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