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空间教案8篇
通过教案,教师能够清晰地传达知识点,减少学生困惑,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案中应包含自学任务,365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数学空间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数学空间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门牌号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理解用数字表示房间的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以生活中的序数经验为基础为动物楼房设计门牌号码。
3.体验数字在生活中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楼房图人手1份、便利贴(门牌号)、ppt、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有一个小朋友乐乐,他最近搬家了,他们小区有好多好玩的滑滑梯呢!乐乐今天就忍不住一个人出去玩了,到中午了,乐乐想回去吃饭,可是他忘了自己住在哪一层楼哪一个房间了,这下可把乐乐急坏了,这时乐乐开动脑筋,想到了自己家的门牌号码,请小朋友们看一看。
二、认识门牌号码。
1.(1)师:这就是乐乐家的门牌号码(702),总共有几个数字?谁知道乐乐住在几楼第几个房间?(出示ppt)
(2)师:三个数字的门牌号码哪个数字告诉我们的是楼层?哪两个数字告诉我们的是房间号?
(3)小结:三个数字的门牌号码第一个数字告诉我们的是楼层,后面两个数字告诉我们的是房间号。
2.乐乐还有两个朋友也找不到家了:美美和天天。美美说:我的房子门牌号码是201,那我应该住在第几楼第几个房间呢?
3.天天说:我今天出来旅游了,晚上要在宾馆住,可是宾馆的房间好多啊,我只知道门牌号是218,到底是哪一层哪一间呢?请小朋友们助我想想办法啊!
师问:这个楼层中房子特别多,都超过10间以上,哪些地方一个楼层的房子会超过10间以上?(宾馆、医院)
师结:现在乐乐他们在小朋友们的助下都找到了自己的家,可开心了,对小朋友们说谢谢!谢谢!然后蹦蹦跳跳地回到自己温暖又漂亮的房子里去了。
三、为小动物楼房设计门牌号码。
1.现在天气越来越冷了,有许多小动物遇到了麻烦,因为它们还没有楼房住呢,怎么办呀?动物们团结起来建造了一个动物新村,里面有一个个漂亮的房子。(发房子)
2.看一看这栋房子有几层楼?(贴上楼层)每个楼层有几个房间?(从左往右数)这栋房子有三层楼,每一层楼有8间房。
(1)鸭妈妈先来住房了,鸭妈妈想我这段时间要孵蛋,我就选间房子孵蛋轻松一点,我就住一楼的第三间房。鸭妈妈应该住在哪?鸭妈妈家的门牌号码是多少?让你们的鸭妈妈也住在103房。
(2)小刺猬说他喜欢住205,谁来助它。对吗?你们的小刺猬有没有住进去?那它的房间号是多少?(画出小刺猬)
(3)小梅花鹿也来了。梅花鹿说,我要住在三楼的最右边那间房。三楼最右边那间房是几零几啊?(提示幼儿从左数到右)让你们的梅花鹿住进去吧。谁来老师的梅花鹿住进去?检查对错。
(4)小狗来了,小狗说它愿意住在小刺猬的楼上。是几零几?请幼儿自己找一找(幼儿先操作,再检查。)
(5)还有哪两个小动物?小兔和小猴说我们两就住在小刺猬的旁边,做它的邻居,小兔和小猴应该住在哪两间房?谁来忙?师幼一人贴一个。小兔住在几零几?小猴呢?
3.还有很多很多的小动物也想来这里住宿呢!他们和小朋友们说:请小朋友们助我们把剩余的`门牌号码编出来,这样我们就能找到自己的房间了!(请两幼儿上前贴门牌号码,准别好便利贴纸,彩笔)
四、延伸扩展。
编好了要给小动物送信了,它们要来住新房了。要去寄信,光有门牌号码够不够?信封上写了什么?41305,前面的两个数字代表什么?现在请小朋友们将信交给邮递员老师,老师要去送信喽!
思:这节课体现了我们数学组的研究点:生活化、情境性,旨在让幼儿感受门牌号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学习用数字表示,体验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课堂上幼儿积极性很高,操作常规不错,能够跟着老师的步法走,教师上课层次性明显,并且有提升。但是有几点不足之处:
1.幼儿在讲到鸭妈妈家住的103时,教师应直接出示103的门牌号码,而不是在后面出示。
2.在摆放动物和贴门牌号码上,要多样性,不能总是幼儿先上前操作,再集体操作,可让幼儿先自己操作,再检验。
3.在讲到三楼最右边的房间时,老师应先略微讲一下左右,让幼儿了解从左数到右。
4.楼房出示后应先讲一下楼层,可以标上楼层号。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中,第三环节是边让幼儿自己操作边讲的过程,这一过程的设计实际操作性不强,当将准备的教具发下去之后,孩子们的注意力也就随之分散了,场面会难以控制,会很浪费时间。另外,让幼儿自己操作,写画设计门牌号码,也非常费时间。整个活动由于时间关系省略了一些内容没有讲述,值得思。
活动建议
1、整节活动教师讲述的太多,留给孩子们自己说的时间太少,需要仔细设计,怎样把部分的时间留给孩子;
2、活动中尽量避免孩子边操作老师边统一讲述的问题;
3、多加一些游戏环节,趣味性不够;
4、教师的教具准备中,教师的示范画太小,影响孩子们看的效果,可以适当加一些;
5、后面环节的设计中,老师可以将门牌号码写好,由孩子们找位子贴一贴,这样效果会更好;
6、最后延伸活动中关于几号楼几单元的设计可以去掉,直接让孩子们回去观察楼房的号码特点。
数学空间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坐标找到家,并有一定的空间位置对应能力。
2、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感受数学活动的魅力。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能根据坐标,找到对应的位置。
【活动准备】
平面楼房、动物卡片、数字卡片、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你家住在几单元几楼呢?请跟旁边的小朋友说说。”
师:“小动物新建一栋楼房,要请小朋友去参观(教师出示平面的楼房),这里就是小动物新建的楼房,我们看看这栋楼房有几个单元,几层楼呢?”
(二)复习巩固
1、教师与幼儿一起帮小动物认识自己的家住在几单元几楼
师:“刚才小朋友都帮忙数了数这栋楼一共有4个单元,4层楼,现在我们来看看里面都住了哪些小动物,看看这些小动物它们住在几单元几楼?”(宝宝兔的家住在1单元1楼(1,1);贝贝羊的家住在2单元3楼(2,3);胖胖猪的家住在3单元3楼,(3,3);嘟嘟牛的家住在3单元4楼(3,4)吱吱鼠的家住在4单元2楼(4,2))
师:请幼儿说说理由,帮助幼儿学会看坐标,快速地找到房间。
2、教师带领幼儿游戏,找找自己的家住在几单元几楼
(1)教师与幼儿一起认识房子的结构,看看这栋楼有几个单元几层楼。
(2)发房间卡给幼儿,请幼儿说说自己拿到的房间卡是几单元几楼。
(3)请幼儿拿着自己的房间卡自由找到自己的房间,教师个别指导。
(4)请个别幼儿说说你是怎么找到房间的。
(5)游戏:幼儿站在房子外面,幼儿在音乐开始后,开始找房间,看谁又快又准确的找到自己的房间。
(6)请幼儿到好朋友家做客,跟好朋友交换房间卡,根据自己手里的房间卡找到好朋友的家。
(三)幼儿操作练习
1、教师与幼儿一起看看还有哪些动物没有住进新房子,它们分别住在几单元几楼。
2、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图卡帮助小鸡、小鱼、小猫、小刺猬、小乌龟找到家。
(四)交流与分享
教师请幼儿到前面来和其他小朋友说说你是怎样帮助小动物们找到家的,先找到它住在几单元,再找到她住在几楼。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充分体现了数学教育生活化的理念,理念正确;设计程序生活化;教学形式生活化。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很不错,沉着、不慌张,亲和力强。此次活动中教师的思路很清楚,教育目标达成很好,幼儿反应活跃,但是在游戏环节幼儿等待时间过长,显得拉杂。游戏的环节一可以和环节三整合,环节二可以设计2座房子,避免幼儿的等待。在教师示范时,应进一步强化,先找几单元,再找几楼,可帮助幼儿思维清晰。幼儿自主操作练习中,可增加难度,如将房子增加为5个单元5层楼,更能充分体现教学的坡度,层层递进,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能挑战自己。
数学空间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引导幼儿进行上、中、下的空间方位辨识。
2、让幼儿理解符号的含义,按照符号的指示对简单的方位进行对应判断,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重点难点
进行手口一致的点数和计数活动,理解数量的对应关系。
活动准备
1、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杯子数个。
2、三层的杯架。
3、表示上、中、下的图示卡。
活动过程
一、活动过程游戏导入
1、组织幼儿安静。
2、游戏:拍拍小手。(规则:教师说出上面、中间、下面等方位词,请幼儿在相应的地方拍拍小手)
3、小结游戏:你看,姚老师说“中间”,很多小朋友就不知道怎么办了,这样好了,如果你们听到姚老师说“中间”,你们就拍拍自己的小肚子好吗?
4、再次进行游戏,适当加快速度。
小结过渡:小三班的小朋友反应可真快!姚老师喜欢和你们一起玩!不过今天姚老师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请小朋友帮忙,我们来看看是什么?
二、师生互动活动
(一)出示杯架
1、提问:这是什么?
2、谁能帮我数数看这个杯架共有几层?(指名幼儿点数---教师指,幼儿集体点数)
3、“姚老师觉得第几层第几层的叫有点太麻烦,我们直接把这个三层的杯架分为上面、中间、下面。”
4、指名幼儿指出上面、中间、下面。
(二)1、杯架是用来做什么的?(要求幼儿用完整的一句话回答)
2、师:“姚老师刚买回了一些新的杯子,正愁没有地方放呢,现在好了,可以把它们放在这。你们看,这些杯子都有些什么颜色?(红色、黄色、蓝色)
3、谁能把这些杯子按颜色分开,然后把同一种颜色放在杯架的同一层上?
4、教师示范放一种颜色的杯子。
5、指名幼儿摆放并说说自己把杯子放在哪。(用上面、中间、下面表述)
6、指名幼儿用:x色的杯子放在上面(中间、下面)。
三、布题
师:“我们的杯子摆好了,姚老师要请你们去数一数杯架的上面、中间、下面的杯子各有几个。“
1、出示“√”符号,提问:这个符号叫什么?
2、出示三层的表格。师:“等会儿这个‘√’跑到表格的上面(中间、下面),你们就去数杯架上面(中间、下面)的杯子。
3、教师分别出示表示上、中、下的图示卡,请幼儿根据图示卡的指示去点数杯子。
小结谈话:小朋友们数得真好!我们不但要学会数数,而且还要学会做记录。
小朋友们请看:
出示黑板布题:(黑板上半部分画有共三层的玩具架,在上中下层分别放有不同颜色的玩具车子数辆,下半部分是与书上形式相同的习题)
1、引导幼儿观图。
2、请幼儿看图示的指示去点数相应位置的玩具车。
3、教师提出练习要求:先看图示---再去数数---最后给相应数量的圆圈贴上颜色。
4、教师示范一题。
5、指名幼儿完成剩下两题。
6、交流反馈练习完成情况。
四、完成书上的评价练习。
教学反思
1、在游戏中幼儿积极参与,能够分清上面、中间、下面,为下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
2、出示杯架,幼儿很清楚地了解上、中、下的概念。
3、在点数过程中,幼儿很认真,能够正确点数。
4、本节课流程清晰,幼儿积极参与,能够掌握空间与数的对应。
数学空间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对数学符号感兴趣,积极参与数学游戏。
2.认识“=”、“〈”、“〉”,初步学会运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
3.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符号卡片若干(“=”、“〈”、“〉”“”“-”等)
2.自制数学图标一张
3.数学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数字卡及数学符号卡,谈话引入课题。
师:小朋友,今天我请来了许多朋友,请你们仔细看哪些是我们已经认识的?把它们找出来。
小结:小朋友们认识的朋友可真多,现在屏幕上还有三个新朋友,我们还不熟悉,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2.认识数学符号:等于号、于号、小于号。
(1)出示图片,认识符号。
①出示等于号的图片,提问:
这个新朋友,刚才有小朋友已经说出了他的名字,你们认识它吗?它叫什么名字?长得什么样?什么时候,我们需要用等于号呢?
教师小结:等于号是由两条一样长的平行线组成的,它表示两边的物品或数字是一样多的、一样的。
②同时出示于号和小于号的图片。
师:接下来,我们要认识一对双胞胎符号,请你们仔细看一看,你们认识它们吗?它俩长得什么样,有什么一样和不一样的`地方?
小结:于号和小于号都是一头尖,一头张开口,像一只鳄鱼张开嘴巴。不一样的是,前面开口,后面尖尖的是于号,它表示前面的物品或数字比后面的要多、要;前面尖尖,后面开口的是小于号,它表示前面的物品或数字比后面的要少,要小。
(2)尝试用手臂探索表示各种数学符号。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刚才我们认识的等于号、于号、小于号都是数学符号,而且它们都是由两条直线组成的。动动脑筋,,你们能用我们两只平平的,像直线一样的手臂表示这几个符号吗?
(3)游戏:符号蹲。
玩法:教师和幼儿统一等于号、小于号和于号的动作,幼儿根据教师的口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家一起检验。
3.学习运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
师:刚才我们玩了好玩的符号蹲游戏,现在老师要来考考你们,我这儿有一几张数学图表,上面丢失了一些数学符号和数字,请你们我在下面的答案栏中找出来。(引导幼儿理解符号所表示的数量关系)
4.分组游戏
师:你们做得可真棒,真让我感到高兴。现在,我想请你们玩一个分组游戏。这个游戏需要你们三个人一组合作玩。请你们自己选择,和自己的好朋友三个人一组,组合好的站到后面的点子上。
介绍游戏玩法:都组合好了吗?现在和你们组的成员拉拉手。小朋友们请看,这边的桌子上是刚才我们学的数学符号卡片,这边的桌子上是1-10的数字卡片。等一会,老师说开始后,我们每组的三个小朋友先到时这边的桌子上取找你们喜欢的两张数字卡片,分别挂在两个人的胸前,再一起到这边的桌子上取相应的符号卡片,挂在第三个人胸前。然后赶快调整位置,组合成正确的数学式。
5.教师和孩子们一起整理材料,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和数字卡片及数学符号等于号、于号、小于号玩得真开心。你们好朋友之间合作的也非常好。现在,我们一起把卡片朋友们送回家休息休息吧!
数学空间教案篇5
一:活动目标
1、能按顺序的进行细致的观察,将衣着相同的两个小熊找出来;
2、提高幼儿的视觉辨别能力。
二:活动准备
1:挂图:《视觉辨认》;
2:幼儿用书:《我的数学》第22页;
3:小熊卡片24张,裤子线条、颜色一样的,各6张,分4组;
4:水彩笔、粉笔。
三:活动流程
1:引入活动;游戏:“猜猜我是谁”;观察有条纹小熊的卡片;集体游戏;个人操作。
四: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
故事引入:有一天,小熊哥哥与小熊弟弟去逛街,街上可热闹了,人来人往,小熊哥哥与小熊弟弟走丢了,小熊哥哥找不着小熊弟弟很着急,所以,想请小警察帮助小熊哥哥找到小熊弟弟,引出下个环节。
(二)游戏:“猜猜我是谁”
玩法:教师依次出示红、黄、蓝、绿四种颜色,让幼儿辨认。
(三)教师依次出示4张不同衣着的小熊卡片,让幼儿观察,分别说出每张卡片上小熊裤子的颜色。
(四)集体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玩法:教师将有衣着条纹不一样小熊卡片发给幼儿,幼儿将卡片举在胸前,然后,在4个圈里找到和自己拿的小熊卡片一样的小熊,就在哪个圈里。(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能否按照小熊裤子条纹的颜色排列寻找朋友,找到后要提醒找到的幼儿再次比较)
数学空间教案篇6
一、活动目标
导入——师:小朋友谁能帮我到楼下中三班借剪子
(等小朋友回来后)
师:你到中三班时,都经过了哪些地方?比如你下楼梯了吗?
二、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每天从家到幼儿园要经过哪些地方?方向是怎样走的?到哪里要拐个弯再经过什么地点?
2、幼儿操作学具
(1)请幼儿在学具盒中取出路径卡,请幼儿摆弄和观察路径卡的特点。
(2)引导幼儿说一说,每张路径卡上都有什么?(如有数字、箭头和绿色的路)
(3)请幼儿观察比较6张路径卡有哪些不同?(有的卡片上是三个出口,有的是两个出口。而且每个出口的位置都不一样,有的出口在中间,有的在上边,有的比较靠近下边。)
3、幼儿用书:(左图练习)教师以嘟嘟牛为起点,指导幼儿每走到一个交叉路口时,按照路口上的数字提示,找出对应的四张路径卡。以排除的方法进行尝试,先拿出一张路径卡试一试,转不同的方向式,哪张可以把路连同据把它的数字圈起来。
4、(右图练习)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练习是什么意思?(用给出的2号和4号路径卡拼出下面的三个连接图)
5、教师注意引导幼儿在拼图时注意拼图组合两边的出口方向是在什么位置?
6、教师注意引导对手中的路径卡进行角度调整,使他们的两端出口及之间的部分相互连接。
7、连接成功后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两张路径卡的箭头方向分别是怎样的。
三、完成练习
教师指导家长与幼儿利用学具盒完成亲自手册相关联系。
数学空间教案篇7
设计意图
幼儿的日常生活和空间方位认识、辨别、运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支持幼儿在生活中能运用到自己对空间方位的理解,解决问题。在运用的过程中,也潜移默化的促进着幼儿空间方位认知的发展。在前期考虑到本班幼儿在对空间方位辨别与认识水平,处于从自身为中心到客体为中心的阶段,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搭围墙》中创设了一个为小狗家搭围墙的游戏情景,提供给幼儿可操作的颜色不同的正方体积木,幼儿根据以客体(小狗家)为中心,来辨别左右搭围墙。活动中,孩子们要挑战从易到难三个层次不同的难度,使幼儿感知以客体为中心时,客体与其他客体的空间关系。
活动目标
1、在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的基础上,尝试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
2、能运用方位词清楚、连贯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3、培养幼儿的空间方位感,感知左右的相对性与可变性。
重点难点
1、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2、能够运用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颜色不同的正方体积木4套,小狗家房子4个。
2、红黄蓝绿色标签各1个,黑板4块。
3、示意图5套。
经验准备:幼儿前期已有的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经验。
活动过程
一、导入“左右”游戏.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玩游戏。两个人一组合作来玩,玩的过程大家要相互鼓励呦。最重要的是合作的过程要仔细听要求。
师:请小朋友们看看自己左边坐的是谁,右边坐的是谁?(幼儿以自身为中心观察左右方位)
师:现在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和我面对面的站着,我们都举起右手,嗯?怎么我们都举起右手,看上去却不是举得同一只手呢?(幼儿回答)
小结:“原来当自己和对方面对面,这时我们改变了位置,所以你和对方的方向不一样了,左右方向也发生了变化”(小结)。
二、合作搭围墙(以客体“小狗家”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搭围墙)
1、两人共同看着示意图搭围墙(每组的示意图是相同的)
师:看看桌子上有什么?(房子、正方体积木)
师:这个房子是小狗的家,待会我们来给小狗家搭围墙,正方体积木是搭围墙的材料。现在我们是和小狗的家面对面的,小狗家的左边是哪一边?小狗家的右边是哪一边?(幼儿回答)。怎样搭围墙呢?很简单!看着示意图,两个小朋友一起搭,搭好以后坐好,不用说,我就知道你搭好了。(教师将示意图出示在黑板上)
(1)引导幼儿根据小狗家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搭围墙。
师:一起来看看示意图上,小狗家左边的第一格是放什么颜色的积木?小狗家右边的第一格是放什么颜色的积木?(幼儿两人一组根据示意图搭围墙。)
师:好的,开始搭围墙吧!
师:大家都完成了,检验一下是否各组的小朋友搭的围墙是否正确。小狗家左边的第一格放绿色正方体积木,小狗家右边的第一格放白色正方体积木。小朋友们大家搭正确了吗?给你的伙伴一个大拇指!
(2)请幼儿说说以小狗家为中心,小狗家围墙是怎样搭的。
师:第二次搭围墙有一点难度了哟,看看这一张示意图,谁来说说小狗家左边围墙第一格放什么颜色的积木,第二格放什么颜色的积木,小狗家右边围墙第一格放什么颜色的积木,第二格放什么颜色的积木。(关注幼儿是否能以小狗家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介绍小狗家围墙是怎样搭的。)
师:好的,开始搭围墙吧。
师:大家都完成了,检验一下各组的小朋友搭的围墙是否正确。小狗家左边的第一格放蓝色正方体积木,第二格放黄色正方体积木。小狗家右边的第一格放红色正方体积木,第二格放白色正方体积木。小朋友们大家搭正确了吗?给你的伙伴击个掌!
2、两人分工合作,一人看示意图一人搭围墙。(每组的示意图为相同的)
师:第3次搭围墙,要加大难度了哟!待会每组请一个小朋友来搭围墙,另一个小朋友一边看示意图一边告诉搭围墙的小朋友,小狗家左边的围墙怎样搭的,小狗家右边的围墙怎样搭的。要注意的是看示意图的小朋友不能动手搭,只能介绍围墙怎么搭。
师:现在请看示意图的小朋友,拿着示意图站在搭的小朋友座位后面,站好就可以开始了。
师:大家都完成了,现在我把示意图贴在黑板上,大家检查一下有没有需要调整的,有需要调整的请举手。(将需要调整的围墙拿到前面来,请所有幼儿观察哪里出了问题再进行调整。这个环节老师再次着重点明以小狗家为中心来辨别左右方位搭围墙。)
3、加深游戏难度,巩固幼儿经验(每组的示意图为不相同)
师:接下来第4次搭围墙挑战要开始咯!仔细听规则,这里有4张示意图,它们是不一样的,待会请每组看示意图的小朋友上来选一张示意图贴上本组的标签,再将示意图贴在黑板背后。这一次看示意图的小朋友要走上来看示意图,记住怎么搭的之后回去告诉搭的小朋友怎么搭(规则讲两次)。完成以后请各组小朋友坐好举手示意。
师:接下来是验证的.环节,我们小组和小组之间来验证(将各组选择的示意图发到各组桌子上),每组的小朋友去看看其他组的小朋友搭的围墙是否和示意图上小狗家的围墙一样。如果发现有问题需要调整的,请举手待会我们一起来调整。
师:这次每组小朋友都配合得很好,都是按照小狗家的左右方位来辨别左右的,观察示意图的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搭围墙的小朋友听得也很认真,所以这一次大家搭得围墙都和示意图上的围墙一模一样。
三、总结
师:今天我们合作搭围墙,搭围墙时我们以小狗家为中心来辨别左右方位。在生活中,小朋友们可以去观察,当我们改变了自己的位置后,再以自身或其他物体为中心来辨别左右方位,这时左右方位会发生变化哟,
活动总结
1、本次活动幼儿参与度高,游戏中幼儿始终运用以客体(小狗家)为中心,辨别左右来搭围墙。
2、因为学前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知发展是从以自身为中心逐渐过渡到以客体为中心的,幼儿在操作积木搭围墙时,可能会出现还是以自身为中心来搭围墙,这是因为幼儿的发展规律或是没有认真听规则,老师这时应根据幼儿表现积极引导幼儿。
3、在完成游戏任务时幼儿两两合作,观察的小朋友必须观察并介绍清楚,搭的小朋友也必须认真倾听另一个小朋友的介绍来搭围墙,如果遇到了困难、问题,两个小朋友要商量解决问题,促进了幼儿的社会化发展。
数学空间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
2.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的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3.根据提供的已有图形,画出与物体相对称的另一半。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正方形、梯形、月牙形)、半个图形的操作纸、剪??
2.教师操作材料:正方形、梯形、月牙形
3.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师:在一个王国里住着一位善良的公主,有一天王国里来了位可恶的巫师,她把公主关了起来,并设下了五道难关。人们都想去救公主,但都没能闯过这些难关。小朋友,你们愿意闯难关来救出公主吗?
二、在探索、感知、判断中理解对称的含义。
第一关:找对称的红心
第二关:折一折
第三关:找对称
第四、五关:画对称图形
三、制作对称图形
1.要求:这些礼物都只有另一半,谁能把它们变完整呢?
2.幼儿操作
四、延伸
1.你们知道这个王国叫什么名字吗?(对称王国)
2.对称王国里还有许多有趣的对称图形,我们下次再一起到对称王国里玩一玩,好不好?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标已经基本完成,整个活动清晰流畅,能一步一步的引导幼儿理解对称的含义,寓教于游戏中。活动中,我给予了孩子自己探索和实践的空间,体现了孩子在活动中的地位。当然在一些小细节的处理上还需改进:
1.在幼儿用笔操作时,应当让幼儿搬椅子上位,坐在小椅子上,这样有助于孩子的操作。
2.第一关当中三个图形应当有标记,这样有利于孩子准确的找到。
3.操作时,第五关画的图形有点复杂,可以适当的改简单一点。
3.大班数学对称王国教案反思
设计背景:
进入大班后,孩子们对对称的概念已有初步的了解,但“对称图形”这一知识点孩子们却没有接触过,为了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对称,通过动手、动脑,判断是否对称,感受对称的美,设计了这节活动。
活动目标:
1.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地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2.能正确地摆、画出与图形对称的'另一半,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
3.能运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对称的图形,感受对称美。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操作纸、剪刀、小篓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教师通过讲述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二、拯救女王
通过创设闯关情境突破教学重难点。
1、通过第一、二、三关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判断图形是否对称。(重点)
第一关:找一找
教师通过出示一半的爱心,激发幼儿寻找它的另一半把爱心复原。
教师总结:像这种左右两边大小、形状一样的,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叫它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第二关:折一折
通过动手折图形判断图形是否对称,鼓励幼儿探索发现同为对称囹形,对称轴的数量不同。
教师总结:原来在对称图形中,有的像半圆形只有一条对称轴,有的像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
第三关:分一分
请幼儿把它们分一分,把对称的放在笑脸框里,不对称的放在哭脸框里。
2、通过第四、五关知道相对称的两个正方形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难点)
第四关:摆一摆
请幼儿把『f方形摆一摆,让它们和左边的图案相对称。
第五关:拼一拼
请幼儿6人一组合作拼一拼,在左边拼出一个小士兵和右边的小士兵相对称。
三、女王送礼物
出示女王图片,介绍女王的王国叫“对称王国”。
出示礼物图片,引导幼儿把礼物完整的变出来。
活动延伸:
剪一剪
请幼儿带坐礼物回教室动手剪一剪。
活动反思:
大班幼儿的探索欲望越来越强,此活动中设计了闯关形式,极大地吸引了幼儿。通过活动,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收获颇多:
1.环节清晰明了。
活动的整个环节很清晰,通过拯救女王而闯关明确了任务,设计了“找对称爱心——折对称图形——分一分对称物品——摆出左右对称的图形”4个难关,每一个关口都有关于对称的学习与练习;在教学的具体环节上,让小朋友们动手参与也是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折纸游戏有效地增加了每一个小朋友参与和成功的体验。
2.电子白板与ppt相结合。
白板的种种功能为小朋友理解对称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它完全取代了黑板,打破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只能坐在电脑前使用鼠标的限制,给教师更多的发挥空间,使教学更加生动,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并且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使孩子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学习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