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亲近自然的作文7篇
写作文的过程帮助我们整理思绪,理清复杂的情感与想法,我们在写作文时,要注意使用恰当的连接词,以增强文章的逻辑性,以下是365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关于亲近自然的作文7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亲近自然的作文篇1
秋日的下午,微风轻轻从脸上拂过。太阳斜斜地挂在天空中,我沿着石板铺成的小路,走进森林,走近大自然。
刚进森林,一阵浓浓的草香扑鼻而来,我深吸一口这清新的空气,顿时感觉神清气爽起来。深秋的这个时刻,天已经凉起来了。在树叶的缝隙中透出的阳光,洒落在我的身上,觉得有一丝丝的温暖。
在森林里的树木形态各异。有的高得像个巨人,有的唯有我这么高;有的细得好似风都能能够折断,有的粗得我张开双臂都抱不住;有的长得笔直挺拔,有的树干却弯曲盘旋。深秋时节,树叶的形状和颜色也都是丰富多彩的。枫树的叶子像被鲜血染过似的,长在树梢上像许多戴着红手套的小手。这个时节的银杏叶像一把把金黄的小扇子,在风中轻晃时飘摇下来落到地上。我小心拾起几片完整的枫叶和银杏叶,放进包里,可以带回家当书签哩。梧桐树的叶子很大,而且颜色不均匀,像打翻的暖色系的调色盘,红、橙、黄、褐,还有一点点浅粉红。唯有松树和少数的常绿树木却还是依旧保持着绿色身影。
在森林里,我又看到了一个天然的`水潭。那里的水清澈见底,可以看见水底的枯枝败叶和一些石块,还可以看到小鱼儿游来游去。这让我忍不住伸手轻轻触摸,凉凉的水面在微风下漾起了波纹。
我在秋天的森林里就像处于一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里一样,大自然真是最奇妙的画家啊!走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这使我无比快乐。
关于亲近自然的作文篇2
亲近自然,会使你把城市的喧嚷芜杂、灯红酒绿抛至九霄云外;亲近传统,会使你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到自豪;亲近家人,会使你体会到父母对自己强烈的爱,也学会了去关心体贴家人。
有了亲近,一切都会变得更加美好。在元宵佳节,寒假的最后一天,妈妈说带我一起参加温州仁爱义工慈善活动,我有了一次亲近仁爱的机会。
午饭后,我们就出发了。一开始,我兴致勃勃,为自己能够外出下乡感到十分高兴。但当我到达那位贫困的八十八岁孤寡老人家时,我就高兴不起来了。虽然春分早已到来,但是冷空气才刚刚席卷这片土地,木头房子上的黑瓦还披着久未消失的银装,我们也早早就裹得严严实实的了,羽绒服、厚棉裤、雪地靴,哪一个不是只露出与白雪不相称的黑眼睛?而老人家只是披着单薄的棉衣,穿一双破棉鞋,戴一顶别人捐的用毛线织成的帽子——也是破破烂烂的。
我们的义工们二话不说开始了行动,为老人而忙碌着。几个人抖出新衣服、袜裤,替老人换上;几个人开始生火提水,为老人煮一碗汤圆;几个人端来热水,给老人洗脚;还有人给老人剪了指甲。我们一丝不苟地做着,仿佛自己已经成为老人家中的一员。当他露出久违的笑容后,我们一群人也开心地笑了。
与老人挥手告别,我们又来到了一户政府修建的矮平房,里面住着一位当地小学的好学生。只因家境贫寒,还有弟弟需要抚养,险些交不上学费。我们也给他们送去了礼物和温暖的祝福。
看着义工队的叔叔们把带来的被子、棉衣、棉鞋递给这些孤寡老人;看着阿姨们将一些学习生活用品交到这些孩子的手中;看着叔叔阿姨可亲可爱的举动,看着这些爷爷奶奶和孩子们灿烂的笑容。我感受到了只要我们带着善良和美好的情感来亲近这个世界,就算是一个小小的善举,也会把仁爱的永恒在一瞬间收藏。
关于亲近自然的作文篇3
上星期五是同学们开心的一天。我们全体师生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去展茅乡村亲近大自然,接触大自然。
汽车载着我们飞驰在吗,马路上,窗外的景色一掠而过。处处春意盎然。我们先参观富丹海洋食品厂,高大的厂房干净明亮,隆隆的机器声震耳欲聋,穿着白大褂工人忙着把鱿鱼,晒干、包装。工作是那么井然有序,好一派繁忙的景象。
参观完富丹海洋食品厂,我们又乘坐车来到展茅乡村的五匠馆。馆内东西看得眼花缭乱:花轿式的木床,上面的各种图案栩栩如生。我想:要是能睡在这床上做个美梦该多好啊!还
有摇篮、马桶、脚桶,木做的棉花机,这些东西都是我第一次看到的,我真是大饱口福。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烧烤开始,首先我把龙虾、豆腐、豹子、鸡翅、鱼片、年糕、一个个串起来、,然后一串一串的涂上油,开始烤了起来。这面考完了,翻一下再烤,再涂上番茄汁。我尝了一口,好美味!但烤到包子时却一不小心包子 了。可我们不灰心,继续烤,一串串香喷喷的食物,馋的我们口水直流。开饭了,大家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各个的小肚子都鼓了起来。
这次活动让我们开拓了视野,有亲近了大自然,而且学到了课本里学不到的知识,真是一举三得啊!
关于亲近自然的作文篇4
随着铃声响起,合上书本,抛下杂念,踱向窗边,且用这短短的25分钟,做一次短暂却精彩的旅行吧!
倚着窗户,极力地向外眺望,想将太阳西下的天空之景揽入眼中。那将落山的太阳,收敛了光芒,静静地闪耀着余晖,天空仍是湛蓝,但在天的尽头已酿出一抹橙黄,如同用画笔蘸了几笔橙桔、几滴清水,随性的向天空挥洒,橙色便一点点向四周浸润,由深及浅、颜色渐变,交织在远方的天空,橙黄、橘色、淡黄、浅绿,最终融进了蓝的底色。仿佛是阳光给大地的情诗,此情此景,光耀里倾吐着与大地分别的眷恋,微微薰出一片淡淡的红晕,煞是可爱。
时间毫不停歇地向西走着,太阳也缓缓的挪动着步伐,天空的颜色也随之加深。那份橙红渲染出不同层次来,蓝、黄、橙、红,仿佛西方简单的水粉画,一笔一道,深深嵌刻在天际,由上向下,层层分界递进,毫不矫揉造作却又活泼热烈。将目光放远,隐约看到远方大楼上的转播塔像孤单的隐者伫立在这绚烂的日光中,似乎只有他读得懂这天空的美与无奈,只有它静静的`陪伴着这耀眼却即逝的夕阳。
同学提醒我就要上晚自习了,我不舍地转身返回座位,却惊奇的发现天上不知是谁将红染缸打翻——红色肆意的泼洒,将天空浸染成绝美绝美的红了,红的彻底、红的奔放、红的自我,将这天空拥进红色的怀抱。阳光也热烈了——闭上眼,只觉得脸颊温热,光芒如海浪般热情的涌向我,拍打着我,仿佛要将我揽入这景的一角。目光陶醉在这无边的红中,灵魂也被感染了。我仿佛是诗人,想要用文字吟诵这美景却被红的震撼堵住了嘴。
在沉醉中,心情莫名的变得慌乱,这夕阳这天空,这热情,我是多么熟悉而如今却那么陌生。
曾几何时,春的草长莺飞,夏的绿柳成荫,秋的麦浪滚滚,冬的银装素裹,是我们的最爱,我们曾在自然中寻找快乐且自由的青春,但如今这却变成了记忆的符号。
是因为什么?作业的繁多?上课的忙碌?不是的,在这本该嬉闹的间隔中,我不仍能够挤出生活的间隙去品味多姿世界恩赐我们的时光么?
我们总是抱怨时间的拥挤,却忘记寻找自然的真谛,一山一水是自然,一花一草也是自然,只要你尽心发现,身边的空气不也是自然吗?
原来,生活处处有自然。重要的是我们何时愿意停下忙碌的心,走进自然,体验自然的趣味。
为什么不呢?做个自然中的人,为心灵作一次旅行吧,哪怕只有短短二十五分钟,也足够精彩。
关于亲近自然的作文篇5
大雪纷飞的日子,春光明媚的季节,秋高气爽的时候,我都会组织同学们去游玩,或是去登高,或是去踏雪,让同学们有更多的机会亲近大自然。
那天,我带领全班同学去爬龙烟山。
龙烟山高大峻峭,山上树木郁郁葱葱。同学们像一群快乐的小鸟,叽叽喳喳地说笑着,兴奋地在羊肠小道上追赶着。
已是仲秋时节,灿烂的阳光,经过树叶的过滤,照在人身上格外舒服。野草已经开始枯黄,山果熟了,山野里飘荡着醉人的清香。经过一片高大茂密的松林,地上一层金黄的松针。李姗同学看见了,情不自禁地往地上一躺,说:“真舒服,我真想变成一只松鼠!”几个女同学见了,蜂拥而上。
后来李姗在作文中写道:
……地上一层松针,自然天成一张做工精致的地毯。躺上去,松松软软的,一股醉人的清香扑鼻而来。松林撑起的蓝天上,有丝丝续缕的白云。秋风吹过,松针飘然而下,落在脸上、身上,我感到自己已和大地融为一体。我想象着自己是一只美丽的松鼠,不,更像一枚轻巧的松针……
山道上,我让同学们辨认树木,观察草叶的形状颜色,静心倾听脆亮的鸟鸣和山溪丁丁冬冬的歌唱。累了,饿了,大家席地而坐,拿出自带的干粮,用竹叶做成舀水的“杯子”,盛起沁甜的山溪水喝。几个好动的男孩女孩,还摘来红艳艳的山果。
我吃着酸甜的山果,对同学们说:“大家来到山野中,一定会有许多在学校、在家里体验不到的感受。我们眼睛看到的、耳朵听见的、嘴巴尝过的,都是作文不可缺少的生活积累,是宝贵的写作素材。同学们可要做“有心人’呵!”
过不了多久就要放寒假了,建议同学们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地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城里的到乡下亲朋家去生活一段日子,体验农村的生活;有条件的出去旅游一回,看一看祖国的名山大川,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关于亲近自然的作文篇6
听,泉水叮咚,那是大自然在歌唱;抹一抹眼睛,看那大自然的巧手随着鸟儿在天空飞翔,有草的灵秀、山的雄伟、水的妩媚、风的轻柔,连那地上的石子都散发着顽强的生命力……它们这些自然的“精灵”,代表着自然在跳跃,在歡乐,在诉说,诉说着春天的故事,诉说着大自然的诱人魅力。
四月,绿草萌生,大地遍换新装,枝叶竞相吐绿。这时怀着渴求大自然复苏的喜悦心情,走在郊外,定定地望着周围的绿,一股股清新的.草香,在心中荡漾、弥漫,向无边的田野扩散开去。幻想着,假如把这绿色放到水墨画上去,那便是让画家在画笔上蘸了一丁点儿绿,然后再饱浸了清水,轻轻地泼洒在宣纸上。直视它,就像一根根透明的绣花针;从侧面看,又像五线谱上一个个小音符,让人赏心悦目。咦!又好似一首轻音乐——那是由轻柔的春风从远处隐隐约约地吹过来的。
有了清风的伴奏,眼前的景象又似增添了一种脱俗的情调,让自己沉浸在风中,让风肆无忌惮地拂起长发,带走尘嚣。闭上眼,细细地享受这如梦幻般的飘逸,倾听风儿和春姑娘说它走南闯北的故事。柳条摇摆着,似乎是为了欢迎风儿的来临而跳舞,小鸟跟着伴奏,整个是一幅自然绝美的画卷,身在其中,其乐无穷。
不管是聆听悦耳的雨声,还是感受落叶缤纷的枫叶飞舞,或是观赏银装素裹的雪景……用心去感受,用心去聆听,用心去融入,它们会给你欢乐,会给你快慰,会让你爱上大自然。
关于亲近自然的作文篇7
令人陶醉的诗句,往往不是能够凭枯燥的艺术理念讲清楚的。这些诗句往往是一种细腻的、微妙的、独特的人生体验。而这种体验,不要说外人难以体察,就是本人,当他处于另一处境遇,眼前所见是另一幅图景的时候,恐怕也难以复制出当初诗中所蕴藏的那一份情思吧。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坦诚地说,我是第一次知道这两句诗,然而一首真正美好到极致的诗,却并不太需要读它的人先了解时代背景、创作动机、诗人的生平遭遇等等,我们完全可以仅仅凭借一颗跳动着的心去感受,凭借一双敏感的耳朵去倾听。换言之,好诗与上天联系得更为紧密,而与倒可以层层剥离开来。因而我们只要能听懂上天的倾诉和人间永恒不变的乐音,我们就可以无限靠近诗句中所传达出的那份永恒不朽的感动。
读这样的诗句需要静下来,放下手中的俗务,松开心灵的桎梏,然后,想像……如丝的细雨,轻轻的粘湿穿透春日薄如蝉翼的衣衫,如酥油一般滋润肌肤。缓缓的,如松软的雪地上一颗被挤碎的樱桃,红色的汁液渗出,浸到雪花的每一缕肌理,在它六角形的每一个尖尖上,凝结成一个细小而饱满的红色珠子。而皮肤如泥土一般,以令人体察不到的微弱的呼吸,吐纳着那柔滑的水滴,渐渐的,你身体的每个角落,便都有了雨水的存在在。那些雨水并非凭空生出的死水,它们有着自己的生命,或许曾摇摆过嫩绿的水草,或许曾有鱼儿在水中吐过泡泡,或许是一泓清泉绕过岩石青白色的脊梁,它们蒸腾、凝结,在天空中听守鸟儿的歌声,然后那自然孕育的跳跃的灵魂,便随细雨浸入了你的身体。在这一刻,我们还只是一个个孤零零、硬邦邦的个体吗?我们同大自然灵与肉的亲密接触不就在不经意间实现了吗?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两位伟大的诗人:陶渊明和梭罗。我注意到他们的诗文中,似乎特别强调农耕之乐,强调自给自足,用自己的双手去盖房子、种粮食果蔬、蓄养家禽家畜。而他们的`伟大之处则正在于此:他们超越了单纯的懒汉闲夫式的隐士情结,而构建了一套更为纯朴,更为谦逊真诚的与大自然亲近的人生哲学。因而陶渊明摆脱了魏晋名士张狂不羁、折磨肉身、痛饮狂歌,最终服药而死的悲惨结局。而梭罗则没有像他的后辈那样,或充满“迷惘”,或身心“垮掉”,最终在仇恨、纵欲与郁郁寡欢中被粗砺的现实吞没。是大自然,充满善意,怀抱博大胸襟的母神,拯救了他们在人世间伤痕累累的身躯,然后用她甘甜的乳汁和轻暖的抚摸平息了他们内心的愤世嫉俗的怒火。他们无疑是幸运的。但如果不是听从了上天的旨意,一心一意的将自己的心脏贴在大地上,与山川同呼吸,与草木结友伴,他们又怎能在浑浊的世上,为后世留下一颗纯白无瑕的冰玉之心,又以其感悟自然的卓越作品彪炳千秋呢?
用真心去感悟自然吧!有了那一份心动,读诗,你是知音;倾吐,你就是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