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___了作文指导教案7篇
大家在制定教案时,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写教案时,应该考虑如何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下面是365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他___了作文指导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他___了作文指导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细致观察景物的能力。
2、让学生掌握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明确立足点,明确景物的方位和写景的顺序。
教学难点:
明确中心,突出景物的特点,写出自己的感受,作到有景有情。
课型结构:
课堂习作
课时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 启发引导 合作讨论 细致表达
课前准备:
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同学们,又是一年春始时,不知不觉中,我们又步入了春了怀抱中。北方的春脚步虽然迟缓一点,但却怎么也阻挡不了春的消息,想必细心的同学们一定早就捕捉到了星星点点的春的影子了。
2、看得出同学已是迫不及待地想汇报自己眼睛里的春的气息了,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吧。
3、学生自由汇报。教师和其他作出及时的评价与反馈。
4过渡:自己的心中既然承载了这么多的美好,我们是不是要把它们表达出来呢,那么就让我们大胆地来“我手写我心。”
二、巧设案例,抛砖引玉:
1、老师和同学们一样,看到美好的事物,总会心存感动,然后想把这些话表达出来,写成文章。下面老师就展示一下自己的成果,请同学们大胆踊跃的鼓励或者提出建议。
2、屏幕出示例文,引导学生集体评议,从而能够感悟优点,并指出缺点,由此复习已知的习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老师和学生集体反馈,并再次明确写景文章的注意事项:如,书写不够工整;表达缺乏条理性;不够生动具体,以及标点使用不当等,从而提请学生注意加强对文章的反复修改。
4、回忆写景文章要求:既然同学们已经练过写景作文,下面请同学们共同回忆一下写景作文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自由讨论)按一定顺序
5、分析: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就把这一定的顺序搞清楚了,那么按一定顺序描写有什么好处呢?板书:脉络清楚
6、过渡回忆:除了按一定的顺序来写外,我们还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绘,哪些属于景物的特点呢?
板书:颜色 形态
气味 声音
大小……
7、讨论:在抓住景物特点之后,最犯愁的是什么?
生动
板书:形象
具体
8、怎样能使自己的表达力求生动、形象、具体呢?我们一定要不遗余力地去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这样才能把所描绘的事物写得灵动、鲜活。
9、通过以上分析与总结,巧妙地引出本次习作要求:
(1)写景要按方位顺序,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或由中间到四周等等有次序地描写,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移步换景)
(2)可以按景物的类别来写,如山、水、花、鸟;瀑、石、峰、洞;亭、台、楼阁等。要写出景物的光、色、味;既要写它的静态,也要写它的动态,还可以写出它的环境气氛。(引导从学过的古诗中感悟)
(3)要仔细观察,抓住在不同季节里景物的不同特点进行描写,发挥想象要适度,不要硬编乱造,凭自己的空想来写。
(4)写景中也可以具体地写些人和事,若让人、景、事三者交融一体来写,可以使作文更为感人。
(5)写景物时不要忘掉自己与景物之间的关系,要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感情、感受写进去,这样使人读了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6)适当地、正确地引用前人描写景物的诗词歌赋,也可以为作文增色。这就需要你平时多加阅读和积累,别等用时再去找。
三、佳作赏析,积累运用
1、放录像看,听范文,要求:边听边摘记一两句你认为描写得生动形象的语、句。
2、讨论范文:你认为文章哪处写得好?为什么好?
3、总结:从以上分析,你受到什么启示,要想把文章写生动、具体,可采用什么方法?
比喻
板书:拟人
夸张
四、欣赏美景,笔下生辉
1、放录像,学生欣赏春天无限的美与生机。
2、构思动笔写作。
要求:结合画面,运用恰当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加以描绘。并能巧妙地抒情。
3、师巡视指导。
4、讨论、分析、点评。
板书设计:
写景(题目自拟)
1、细观察:
按一定顺序 脉络清楚
2、抓特点
形态 颜色 比喻 生动
气味 声音 拟人 形象
大小 夸张 具体
3、多积累
他___了作文指导教案篇2
一、导入 :“课前五分钟,日积月累,水到渠成”
1、一位作家曾经对自己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请问这位作家是谁?这部作品又叫什么?
2、“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脍炙人口的诗句留下了一个文坛佳话,你能说出有关的两个人物吗?
3、有这么一则故事:有一个地主,家里开了一个酿酒的作坊,还喂了许多猪。要过年了,就请了一位秀才替他写几个字,好为来年讨个吉利。秀才便写了如下一些字:“肥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 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由于当时没有标点,财主看后大发雷霆。秀才连忙解释,并读了一遍,财主马上转怒为喜,摆宴席请秀才喝酒。请问:财主大发雷霆是什么原因?秀才为什么让财主破涕为笑?
答案:_“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曹雪芹------《红楼梦》
_“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韩愈
_ 肥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 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得出启示:
文章不厌百回改 细枝末节也关键 字斟句酌出佳作 努力当从今日始
二.作文评改要求:
一、读第一遍,要求查找:用词造句上的不足,划出来,改正。
二、读第二遍,要求评点: 立意、选材、结构形式、写作手法等方面有哪些优点与不足。
三、读第三遍,要求润色:细节描写、结构形式上值得推敲之处,修改。
三、例文导入 :
亲 情 : 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醇香; 是一幅传世名画,精美隽永;
是一首经典老歌,轻柔温婉; 是一方名贵丝绸,细腻光滑。
发放例文,按要求读三遍,及时评点。
第二教时
一、 检阅第一遍的评改。
二、检阅第二遍的评改。
我是一只小小的碗
我是一只小小的碗,我承载着亲人给我的点滴关爱,我在记忆里搜索,每一滴的琼浆玉液,何时淌入了我的心窝,那么甜蜜。
“点滴”、“琼浆玉液”这类选词非常精美。“点滴”不仅有形可见,而且紧扣“小小”两字。“琼浆玉液”这一比喻词形象生动地写出这种关爱无比珍贵、万分甜蜜。
很小的时候,我有一个坏毛病:尿床,三天两头的尿床。那时我寄托在外婆家,这下受累的就是我的外婆了,第一天才洗的床单,第二天就被我尿湿了,日复一日。我知道外婆累了老了,因为她似乎没有力气打我了,高高地扬起手,却轻轻地“打”在我的身上,但她似乎还很健壮,因为我看到她在池塘边洗尿湿的床单时力气好像很大,而她三天两头的去,却没有说累,说苦。
此处的细节设计可取,可惜不够到位。那种无怨无悔、任劳任怨没良好的刻画出。
(魏巍《我的老师》里:她高高地举起教鞭,却轻轻地落在石板上。我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狡猾的目光发现她爱我们。)
这就是外婆这把茶壶向我倾倒的叫做“爱”的茶,有一点儿苦,却好像也加了糖。
把外婆的爱比作“茶”,形象!
我的弟弟,一个天真活泼的男孩,只要我一回到家,弟弟总会迎上来,笑笑,然后就拉着我到房间里一会儿看动画片……过了一会儿,一股香味冲进了鼻子里,这是弟弟给我的肯德基,于是我和他一起直到消灭得一干二净,这是回家后弟弟对我的慰劳。
最需要补足的是弟弟的天真活泼之态。 补一笔“我”的欣喜。
这就是弟弟,他是糖,会放进我碗里,让茶变得甜蜜,浓烈。
把弟弟的爱比作糖,可以!
父母给我的爱举不胜举。但让我发现他们给予我爱时,已经很晚。是那一次,我和爸爸去医院,是做胃镜去的,当那根黑黑的管子插入我的口中时,那时爸爸就在门口,我看到了这样一幕,现在他还能在不经意间拔动我的心弦——一滴小小的泪珠,是爸爸看着我做胃镜时滴下的,小小的泪珠也许过不了一天就蒸发了,但它却不会在我的心中蒸发。
这是妙句,有窥斑见豹之妙。 实在属于“半两拨千斤”之笔。
父母的爱是一块冰,放进去时冰凉冰凉的,融化了,才发现爱已经满溢。
把父母的爱比作了“冰”,应该在上文中比较充分地铺垫“道是无情却有情”的严爱。
我是一只小小的碗,一切的周遭,都会在小碗中添加,那是爱,我的生命就在感受爱与给予爱中慢慢消磨,但我知道我的一生都将是幸福的。
最后一句流于一般化,必须议中有情,给全文漂亮作结。参考:
“我是一只小小的碗,就这样接受着来自外婆、来自弟弟、来自父母的爱的甘霖。周遭被爱包围,我的脸上时时洋溢着快乐的微笑,幸福无比。”
三、 谈论第三层面的修改:
a明确细节描写:细画人物,使笔下人物形神皆备,活灵活现。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从人物的特征出发,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有重点地对人物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以至内心活动进行具体细致的描绘,使原先笼统、欠详细的句子改得富有表现力。
例1: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魏巍《我的老师》
例2、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往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 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着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那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地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朱自清《背影》
b、明确形式的创新:
例1、 ---外婆的茶 2、 ---外婆的爱是茶
---弟弟的蜜 —弟弟的爱是蜜
---父母的冰 —父母的爱是冰
例2、 亲 情 的 滋 润
我是一只小小的碗,碗内则是亲情滋润的爱。渐渐地,我越来越满……
淡淡的茶
…… ……年幼时,怎能体会到外婆给我的爱犹如一杯淡淡的茶?而现在茶香四溢,我懂得了去回味。碗中正因有外婆倾倒的茶而显得恬静、清新。
甜甜的蜜
…… ……
母亲的爱如蜜汁,不断注入碗内,使碗内常倒映出母亲的微笑。当忧伤、困扰、无奈包围我时,我常这么提醒自己:别忘了,她在丛中笑……
坚硬的冰
…… ……
我感到父亲表面严肃的爱确实如放入碗中的一块冰,融化后,刹时感到无比的清凉、甘甜。
我犹如一只小小的碗,不断地接受着家人的爱。现在我猛然发现:爱已溢出,滋润着我的心田。 _
四、课堂收获: 1、懂得从三个层面入手评改作文,切合语境锤炼语言;
2、汲取范文中的优点并能努力更胜一筹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_形式:1、运用小标题。诸如:
外婆的茶---弟弟的蜜---父母的冰
外婆的爱是茶—弟弟的爱是蜜—父母的爱是冰
2、前有“序”后有“跋”,或前拟“题记” 后写“后记”
_取材:
以点带面,串珍珠法
_形神皆备,使笔下人物活灵活现。要做到着一点,首先要从人物的特征出发,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有重点地对人物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以至内心活动进行具体细致的描绘。(使原先笼统、欠详细的句子改得富有表现力。)
修辞:文章是一条小河 ,修辞就是这条河上的片片白帆;
文章是一棵绿树, 修辞就是这棵树上的朵朵红花;
文章是浩翰的蓝天, 修辞就是这蓝天上的缕缕白云。
他___了作文指导教案篇3
知识:
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美景,通过自己观察,了解它的它的特征,然后把观察到的写出来。
能力:
练习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具体,受到美的熏陶。
情感:
通过观察与描写自然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重难点:
能把观察到的写具体,并有一定的顺序。
教具:
例文
教法:
指导法
学法:
自主探究。
课时安排:
3课时
流程: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不同的自然美景有不同的特点,你最喜欢什么自然景色?你准备用什么方式,来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色?
三、同学互动,激活思维。
1.准备:自由介绍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色,初步说说从哪些方面展开?
2.分组:喜欢同类景色的.同学分为一组,小组内交流,选择表达方式。
3.互助:有困难的小组可向其他小组或教师求助。
四、交流展示,互评互长。
1.请各小组派代表交流自己观察的景物的奇特,介绍其特点。
2.分小组展示,评议。
3.提示写法。
(1)注意介绍景色的奇特。要抒发你对大自然的赞美。
(2)可尝试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写自己亲近的自然往事。
(3)可以写珍惜自然、保护自然的倡议与措施。
(4)注意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4.学生动手写作。
5.引导评改:
(1)请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修改作文的,推荐修改方法。
(2)请学生用推荐的方法修改本次习作。
(3)评改示范:
a.让学生先自己朗读,自己修改,疏通语句。
b.同桌互相修改。
c.开展美文赏读活动。
板书:
把你喜欢的自然美景奇特写具体
我爱大自然 把自己和所写的自然景色联系起来,表达你对大自然的情感。
根据自己的描写的景色,自命题目
他___了作文指导教案篇4
三年级作文指导课教案
指导内容:善变的眼睛——人物外貌的描写
目的:通过指导,进一点体会如何把作文写具体。这一课的重点是体会动态与静
态描写,通过学习,使文章更具体,写得更多。至于句子的生动具体,不作为重点,但可以在学生说的时候,及时指导,应用前面学到的修改句子的??
能进行修改。可以渗透详略取舍,重点与非重点。
所以,第一目的的是“多”,但其它可以渗透。
第一课时:第二课时,指导,完成习作。
步骤: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这个图,是什么?(是一团面)好看不好看?
再看这个图,是什么?(j是一碗香喷喷的拉面。)
2、你觉得那一个好?为什么?(细、长、香)
下面我们就来学一学怎样做“作文拉面”
3、大家看这一句话:我有一双眼。
这是一句废话。你们说说为什么?那你怎样改一改啊?
(除了写眼睛,还要写眼皮,眉毛------引导学生观察的细,写的优美——能用比喻句,拟人句最好。同时要求学生把话说完整,注意评价的准确与及时,
激励其他学生,不要着急,磨刀不误码砍柴功!)
你觉得你的眼睛怎么样?还满意不?(指导学生,描写只有全面,才能写得
多,写得具体,美。)
二、情境深入——引导学生完成动态描写。
1、大家没写的了吗?我还能再写个一二面字呢,信不?要不咱们试试?(好多同学不信,但又想知道怎样写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那我提一个头,你试试啊。
“当我的眼睛看到老师对我点头表示赞成时,我的眼睛就不由得??”
?注意:说的时候,要同时引导学生说说,你当时心里想什么?心情怎样?
有什么动作?这样写的更具体。】
“当老师错怪了我时,它就??”
“当它看到难题时,就??”
你还能想出那些,试一试,看谁的句子优美,就可以得一个小奖杯(不是小
红花,但作用相同)
3、你在想一想,在家里,它又有那些表现呢?心里想啥,做完了,感到怎
样?
比如:当奶奶的眼睛看不见针眼时,它就??
4、在外面时,它又有什么表现呢?想了什么,做了什么?
比如:进了小卖部,它一下子就盯在了??
当他看到花池里的花被踩了的时候??
当它看到要饭的人??
??
你看,如果把这些写上的话,你能写多少字?会写了吗?有信心了吗?
5、你觉得那种情况能反应你自己的特点呢?比如说,勤劳,善良,细心等
等。这些方面,你不访多说点,说的细一些。
三:乘胜追击,一试身手
现在大家一定手痒啦,一定有很多的话来表达,那么我们就试试吧。
提出要求:(1)句子通顺,标点正确,尽量写完整。(2)能表现自己特点的,多写一些。有具体的事更好。(3)尽可能用到学到的修辞(如果是第??
次讲的话,可以不要这一个。)
?注意:要求不可太高。好的,就惊讶一番,呵呵,他们就更来劲啦。】
第三课时,展示作品,及时评价,学习修改。
前30分展示,评价,后10分,修改。
?学生评价要指出好坏,怎样改,这也是修改的指导与练习;老师的评价要指出优点,指出其发展的潜力,当然,学生说了的,就不要重复啦,一句话,
以激励为原则。】
?这三课时要连续进行。】
第四课时,拓展延伸,进一步领悟动态描写,学会举一反三,知道不管是人,物,景,都有动态与静态之分,只有关于观察,发现变化,就能有写不
完的话,。
练习设计:1写写你的嘴,
2写写你的手
3写写教室前的大杨树的叶子
如果你想写一写别的,也可以。比如你的爸爸。
他___了作文指导教案篇5
一,引言
今年,我担任了初三的班主任,一天课后,班里的同学纷纷围住我,对我说学校附近住着一位八十几岁的老奶奶,无儿无女,生活过的很艰难,许多同学听了她的遭遇后都感动的哭了,现在正商量着如何给她一些帮助,听到这番话的时候,我感到很欣慰。教育不仅是教给孩子文化知识,更应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做一个有爱心,对他人,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
二,问题的提出
平常写作课的时候,许多学生总是坐在座位上发呆,无从下笔,于是我就借同学们此次帮助孤寡老人的活动这件事,让他们搜集以感动为主题的写作素材,进行一次以感动为话题的作文教学活动。恰逢此次参加中学语文作文优质课比赛,于是,就确定了《让生活充满感动》这个作文教学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充分挖掘生活中令人感动的事例,搜集更多的创作素材。
三,过程陈述
(一)情境导入
课前播放歌曲《爱的奉献》,渲染一种特定的气氛。上课伊始,我以充满激情的话语导入:"有这样一个歌手,当他自己还没有当父亲的时候,他就用父亲那样的眼神看着这么多的孩子,孩子的眼神让他心动更让他行动,当他即将诀别人世的最后一个瞬间,这个曾经感动十四亿中国人的英雄还毅然决定捐献眼角膜,他要把光明,把温暖,把爱的信仰留给人间。他就是2005年度感动中国的获奖代表之一,他是谁呢(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丛飞!")没错,他就是感动了我们无数人的英雄丛飞,让我们走近他,去了解他那令人感动的事迹。"
(二)谈一谈
师:通过浏览丛飞图片及阅读丛飞简介,说说丛飞带给你的感动
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诉说丛飞带给他们的感动瞬间。(学生发言略)
师:同学们谈了许多丛飞的感动事例,接下来让我们带着感动来齐读感动中国给丛飞的颁奖词,向丛飞表达我们最深切的敬意。
(三)说一说
师:我们再来看看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让我们感动的瞬间,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四幅图片,选出最让你感动的一幅,说说为什么这幅图片最让你感动原因是什么(投影展示图片)
同学们仔细看了图片之后,纷纷发表了他们的观点。(学生发言略)
(四)想一想
师:老师给同学们找了一些感动的瞬间,让我们先来齐读一下,我们再来联系自己,想一想我们身边还有什么感动的瞬间
此时,学生搜索记忆中的库存,讲了许多令人感动的瞬间。(学生发言略)
(五)写一写
师:同学们说了许多让我们感动的事例,接下来让我们用文字把最感动的瞬间给它记录下来,写一个片段作文。
学生有了之前的思考,讨论,情绪已被充分调动,所以写作起来,得心应手,不一会儿工夫,已有好几个学生写好了他们的作文片段,并用深情的语言朗读了他们的作品,其他同学还纷纷对这些作品进行了适当的点评。
(六)小结
师:世上有许多东西,与他人分享时,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那是什么呢那就是爱!爱不是索取,也不是等价交换,而是付出,是给予,是奉献。
让我们在以后的日子里多播撒一些爱的种子,让我们的生活到处充满感动。
最后赠送大家几句人生感言(投影展示,齐读)。让我们在《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中结束我们今天的课。
四,教学反思
虽然本次作文教学活动以挖掘生活中令人感动的作文素材为教学目的的目标已初步达成,并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但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一)课堂教学效果与预期设想的目标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寻找生活中感动事例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只停留在身边的人,事,物上,没有将视野打开。
(二)学生的情绪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许多非常感人的事例没有真正打动他们的内心,所以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学生发言不是很积极。
(三)让学生创作并展示自己的作品的时间略显不足,以致于课堂时间没有达到最有效地利用。
(四)对学生作文的点评还不够到位,没有点评到最关键的一些东西。
(五)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还有待加强,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还必须不断提高。
他___了作文指导教案篇6
[班会设想]:
1.通过这一堂课,让学生能真切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并在过程中受到感动,理解亲情的内涵,进而在感动中能自觉校正自己的某些不良行为,养成良好品德,为自觉成才打下基础。
2.为年段即将到来的家长会做好准备!
[活动过程]:
师:同学们好!平时在生活中有感动过我们的时候吗?或者说,有什么让我们能够感动吗?
生:(齐声)有!
生1:看电视看到特别感人的地方。
生2:一次下大雨,妈妈给我送伞。
生3:……
师:好。其实,生活中能够令我们感动的事情、场面很多,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就会真切感受到的。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个电视广告吧:
电脑投影画面:
?洗脚》:一位妇女在房间里安顿好孩子以后,端着一盆热水,为她母亲洗脚……房间里的孩子看妈妈还没来,就出去看看。当小小家伙看到妈妈是在给奶奶洗脚的时候,他也到厨房端来了一盆热水,泼泼洒洒地走来,对着妈妈,说:“妈妈,洗脚。”
生1:这个在电视上看过好多次了。
生2: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他们那里的学校还把为母亲洗一次脚当寒假的作业呢。
师:不管我们先前有没有在电视上看过这则公益广告,就我们今天看到这个画面时,我们有何感动呢?我们是否可以感受到画面中那浓浓的亲情氛围呢?
生1:我感到爱是要有实际行动的,哪怕是给母亲洗一次脚,也是爱的具体体现。如果光在嘴上说我们应该爱自己的亲人,而不付诸行动,就毫无意义了。
生2:我特别感动。为什么呢?现在象我们吧,好象平时家里人关心我们的很多,在生活上给予我们的关心可以说是无微不至,而我们似乎考虑他们则很少,就认为他们给我们的是应该的,而我们就应该得到他们的爱。
生3:说的对。我们也要好好反思一下我们自己了,家人为我们付出了很多,我们也应该给他们以回报。
师:同学们刚才谈到了关爱和回报的话题,我觉得很好。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我们现在有不少的学生认为自己和大人之间有所隔阂,就是人们常说的“代沟”。感到有些事情和他们不好交流,缺少共同语言。我就了解到有不少学生,他们宁愿把心思和要好的同学讲,也还原和家长讲,是这样吗?
生1:是的。我也是,就是现在大人老是觉着我们还是孩子,什么也不懂,所以他们觉得我们这也不对,那也不对,时间长了就没有什么好讲的了。
生2:家长也是,一问就是成绩怎么样了?学习能不能跟得上呀?打算考个什么样的.学校和专业呀?我们本来学习压力就够大的了,他们不了解我们的心思,所以很难真正谈的来。
师:其实,我觉得你们好象还是以自己为中心了一点。谁不为自己的孩子着想,尽管方式方法有问题,但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呀。首先是我们理解家长的行为吗?现在有不少的企业处境困难,在座的就有不少的家长外出打工谋生去了,他们身处异地他乡生活肯定不容易,有没有想过,他们为什么还要这样呢?
下面,我来读一封家长写给*同学的家信,这已经得到*同学的同意。这样吧,我们还是请*同学自己来读一下,好吗?
* 同学读她母亲给她的一封信的片断:
*呀,你打电话来安慰你爸,你爸高兴死了。他扎钢筋里压伤了腿都舍不得休息一天,就是为了能多挣点钱回家。
我知道你是个懂事的孩子,所以我放心你跟奶奶在家,她老人家身体也不好,你要多做点家务活。我和你爸在这边条件是很艰苦的,几十人挤在一间工棚里,吃的就更差了。不过这些我们都能忍受。平时我和你爸商量,你上高中了,花销也大了,特别是现在上大学要花很大一笔钱,想着你将来能上大学,我们就特别高兴。
现在趁我们还年轻,为你大学挣点钱,一想到这,我就什么累都摞在一边了,总是在心里暗暗地欢喜。希望你在学校能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料理好自己的生活,这点妈相信你。
……
生:鼓掌。
师:好,谢谢。同学们想过没有,她母亲在信中说自己很累,但却很高兴,为什么?
生1:挣钱让她上大学呀。
生2:因为打工比在家种地能多挣到钱。
师:好象你们只注意到钱了。(笑)其实,同学们都学过政治常识,一个人长到18岁时就是一个成年人了,他的一切行为都要自己负责任了。上大学做家长的完全没有义务要承担费用呀。
我想告诉你们,这正是一个做母亲的伟大的地方,她总是替自己的儿子着想,即便自己再吃苦都无怨无悔,这样的亲情难道不能让我们感动吗?
生1:想想也是,我们也应该为家人做点什么,来回报他们对我们的爱。
生2:好好学习,以好成绩报答家长,是他们最喜欢的。
生3:自己平时生活节俭一点,不能乱花钱,因为家长每一分钱挣得都不容易。
师:同学们说的对,但还不全面。我们能为家人做的还不止这些。只要你有一份对家人的爱心就足够了,在行动中体现爱,来回报家人的亲情和关怀。
我们中国的孩子总是认为自己就应该受到大人的呵护,很少想到要为他们做点什么,这点应该是我们思想品德的缺失。下面我给同学们讲一个50多年前发生在加拿大的真实故事:
1945年某日,12岁的鲁本·厄尔从纽芬兰岛罗伯茨湾一家商店经过时,橱窗里的一件商品使他怦然心动。可对这个孩子来说,这件标价5加元的东西实在是太贵了,因为这笔钱相当于他们全家人一周的开支。朝爸爸马克·厄尔要吧,不行,他捕鱼挣的钱全都交给母亲多拉了。多拉辛辛苦苦操持家务,事事精打细算,处处省吃俭用,才勉强养活5个孩子。
虽说眼下一文不名,可鲁本仍推开这家商店业已风化残破的门,走了进去。这个身穿粗麻布衬衫捎色儿裤子的小不点儿对店主说,他想买橱窗内的那件商品,可是他没有那么多钱,于是就请求店主把礼物给他留着,店主也答应了。
(以下省略鲁本如何拼命工作的情节……)
鲁本汗流浃背地跑回家,撞开房门,冲了进去。他扯着嗓子朝正在拾掇厨房的母亲喊。母亲刚走到跟前儿,鲁本便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用一年多的心血换来的珍宝放在妈妈手里。多拉轻轻打开包装纸,里面包着一个蓝天鹅绒首饰盒,盒内放着一枚杏仁形胸针,其上镶着一个灿然炫目的镀金大字“妈妈”。看到母亲节——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儿子送给自己如此贵重的礼物,除结婚戒指外没有任何饰物的多拉欣喜若狂,热泪夺眶而出。她深情地望着鲁本,一把将他紧紧搂入怀中……
生:鼓掌。
师:同学们,这就是小鲁本对母亲亲情的回报。礼物本身并不值多少,但却承载着儿子对母亲的一片真爱。在母亲的眼中,这样的礼物可是千金难求呀!
生1:老师,同学们,我觉得我有反省的地方,以前我喜欢上网,母亲说我我也不听她的。有一次母亲说要向我下跪只求我不要再去网吧了。但我还是改不了。今天,通过这次班会,我感到我也要用行动来报答母亲,那就是再也不去网吧了。我在这里表态,也希望老师和同学们能监督我。
生2:我在家是什么家务都不做,连手帕都是母亲洗,早上总是母亲把早饭烧好才把我喊醒。就是这样我还觉得母亲很讨厌,整天啰里啰嗦的。我感到我错了。
生3:我觉得只有把学习成绩提高,才能报答家人对我们的关心。
师:同学们已经谈的很多了。我觉得回报家人的亲情之爱,对你们而言,不一定就非得要以优异的学习成绩。作为家长,只要你们努力了,他们就感到满足了。而在其他方面,我们应该帮家长想一想,他们辛辛苦苦是为了什么。只要我们能做一个懂事的孩子,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力所能及地帮大人做点什么,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报答。
生:鼓掌。
[活动总结]:
教师针对同学们的发言做总结。并且联系即将到来的家长会,对此做出期望。另外,布置班级出一份“感恩”为主题的黑板报。
他___了作文指导教案篇7
活动目的:
1、让学生深入体会父母之爱,感受亲情的无私与伟大。
2、让学生理解、关心、孝敬父母,以实际行动报答父母。
3、引导学生由“感谢父母”到“常存感恩之心”的意识转变,学会感恩。
活动设想:由动而感,由感而动。设置若干项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用心去理解、体会父母之爱,由动而感。再让学生在感动后从学会感谢到学会常存感恩之心,学会用实际行动报答自己的父母。
活动准备:
1、主持人两名;演唱人员若干;朗读人员若干;
2、歌曲:《父亲》《听妈妈的话》《常回家看看》《感恩的心》等;
3、诗歌:《生命因你而不同》(学生原创);
4、文章:《孩子,我为什么打你》《孝心无价》《游子吟》
5、教室场景设计和课件
活动流程
导入:
1、播《父亲》,展示父子画面(3分钟)
2、主持人致开场词,引入主题《感·动》——由动而感,由感而动,体会身边最值得我们珍惜的美。
活动一:我名字的故事(5分钟)
活动二:父母亲的故事(20分钟)
活动三:诗歌朗诵《生命因你而不同》(5分钟)
活动四:心理实验《人生的选择》(20分钟)
活动五:我爱我父母
结束:班主任;齐唱《听妈妈的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