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作文参考8篇

时间:2025-07-22 14:37:03 分类:学校范文

写作文是培养耐心与毅力的好方法,让我们在反复推敲中不断进步,在作文中巧妙运用对比,可以突出主题,增强文章的层次感与深度,下面是365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袁隆平》作文参考8篇,感谢您的参阅。

《袁隆平》作文参考8篇

《袁隆平》作文篇1

中国,一个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的古老国度,在如何的岁月里,有许多的爱国英雄,他们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去爱国、去贡献。

在今年的暑假,我看了一本书《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的举动令我十分感动。我从书中看到了袁隆平爷爷从小时候就立志要成为一个农业科学家,他就从那时起为梦想而努力。在袁隆平小时候,中国还在战斗,他亲眼看见了百姓饥寒交迫的情景。到了他学有所成之时他便每日的坚持研究,耕耘水稻的试验。有一次,他种植水稻的实验室发生了地震,明明他可以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去避险,但是他还是坚持在自己的实验基地进行实验。他便在简陋的茅草屋檐居住,每日过着艰苦的生活,但他还是没有放弃。于是他便每日精心的做着杂交水稻的实验,终于在他日以继日的艰苦奋斗下把杂交水稻的实验完美完成。

他用自己艰苦奋斗的努力解决了中国这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解救了人民,让人不再担心挨饿。他说:“我是聪明的农民,我的根永远在中国。”袁隆平爷爷还有一个梦想就是要让杂交水稻造福全人类,在其他国家的人们也不再担心饥饿问题。

虽然袁隆平爷爷不在了,但是他那坚持不懈、勇于吃苦耐劳、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留在人间,永远留我们的心中,我们会永远记住他,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袁隆平》作文篇2

想必大家都知道,在5月22日袁隆平爷爷逝世了,袁隆平爷爷是发明杂交水稻的人,他让我们中国的每一个人都能吃饱饭。

袁隆平爷爷发明的杂交水稻被美国人嗯,为“东方魔稻”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

当时袁隆平爷爷的家里的条件还不错,他的爸爸妈妈想让他上好的大学,但袁隆平爷爷想重新报考重庆农业大学,在19岁的时候开始研发杂交水稻,他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国际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

他还嘱托我们要“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当我们吃上一碗香喷喷的白米饭,都会想到袁隆平爷爷。

翻开课本,我们总能看到他的照片,他和水稻总是在一起,当时为了让袁隆平爷爷方便研究,在他们家门口,开辟了一片实验地,凭结业早上起来不是刷牙洗脸吃饭,而是先跑到那一片实验地看一看,杂交水稻怎么样了。

在5月22日13:07,“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中国人端牢饭碗的英雄送别袁老!

《袁隆平》作文篇3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们学校的小记者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工作和生活的安江农校采访。

安江农校坐落在雪峰山下,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我一踏进校园,就被“勤奋务实、文明进取”的校训振憾了。学校里古树参天、风景秀丽、果树成林。

学校的老师告诉我们,袁爷爷在上世纪50年代初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就来到这所学校任教。当时,全国人民严重缺少粮食,过着苦日子。他心里就有了一个愿望,希望大家不再少吃饿肚子。从此,他废寝忘食,潜心研究,揭开了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在他的组织和指导下,终于研究成功了杂交水稻,解决了全世界人口的吃饭问题,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杂交水稻从地处物种变异天堂的安江农校发源并走向了世界。

学校的老师还介绍说,现在为了让人记住袁爷爷的伟大发明和贡献,准备建设“安江农校杂交水稻园”,建成后,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师讲解完后,带领我们在学校里参观。阵阵凉风从身边拂过,我想:袁爷爷为什么能从一名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举世瞩目的“杂交水稻之父”呢?我好奇地问身边的老师。老师沉思片刻,告诉我:这或许是因为他勤奋务实,潜心进取,心想人民吧,因为袁院士有个成功的公式就是: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

哦,我终于明白了,袁爷爷为了我们的吃饭问题,用自己的知识,付出那么多的心血研制杂交水稻,真是伟大呀!

《袁隆平》作文篇4

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这是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尖锐命题。“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就能养活中国人。”袁隆平用惊人的科学成就响亮地回答了这人问题。

袁隆平、平头小脸,土里土气。而正是这个其貌不扬的老头,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惊人的才华,在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非凡的奇迹—目前在我国,有一半的稻田里播种着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每年收获和稻谷60%,源自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是怎样的力量使一个人的命运紧紧联系并且积极影响着13亿人的命运呢?又是怎样的力量促使他执著于杂交水稻的研究而最终走向成功呢?

关于超级杂交水稻,不善言辞的袁隆平有着讲不完的故事。当别人问他成功的秘决时,他似“知识+汗水+灵感+机遇”作了精辟的回答。

面对未来,袁隆平仍满怀梦想,他希望杂交水稻由目前占世界水稻面积10%提高到20%,实现总增产3000万吨,真正造福全人类。袁隆平用科学知识在中国古老的土地上,圆了华夏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实现了一个震惊世界的神话。

我由衷地敬佩他——一个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袁隆平。

《袁隆平》作文篇5

这是全国人民悲痛的一天,超级巨星陨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在2021年5月22日下午1:07去世,举国上下,悲痛欲绝。

袁隆平爷爷去世的消息在各个媒体平台上出现,广大人民纷纷表示不敢相信,不敢面对他们的“食神”去世了的消息。

袁爷爷真的是太伟大了!

他年虽近百,却不在家乐享天伦之福,而是终日奔波在实验田,用慈爱的目光注视着一株株如同一只只精灵的秧苗,在和风中翩翩起舞,那镌刻着岁月沧桑的脸上,露出甜美的笑容。

袁爷爷毕生追求的是所有人远离饥饿,他做到了。我们中国人,因为有袁隆平爷爷,端稳了饭碗,不再为一日三餐发愁,世界都为之震惊。

像这么一位对人民做出卓绝功勋的杰出科学家,广大人民怎么忘得了他?请看看各个媒体平台下的评论: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公。稻花香处忆袁老,泣雨声中送英雄。我们的“神农”完成了他的使命,他带着种子去往了其他地方,我们再也见不到他了。再听听人们的请求:天安门广场降半旗致哀,沉痛哀悼为中国人的温饱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与心血的袁爷爷。

臧克家在《有的人》中写道:“有的人活着,他死了;有的人死了,他活着。”司马迁也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袁隆平爷爷的死,重于泰山,而且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袁隆平爷爷生前说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啊,他将一生奉献在水稻之中。除了他可以说我浪费粮食,其他人没有资格。因为是他让我们不再饥饿,不再担忧温饱问题。

请求国家将5月22日设为珍惜粮食日!以此纪念我们的袁隆平爷爷。

学生们应该铭记5月22日,好好学习,带着袁隆平爷爷那份对我们的希望,为国家争光!

《袁隆平》作文篇6

在2021年5月22日13:07分,国家正式宣布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

你一定听过这个名字,但你可能还不知道他的故事。他就是被世人称之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爷爷,我们吃的每一粒粮食都离不开袁隆平爷爷的功劳,他在病危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天气,因为天气的好坏会影响田地的生长。因为中国世界人口暴增,粮食也渐渐供不应求,袁隆平爷爷曾立下誓愿,他不会让每一个中国人饿肚子,如今每年的粮食产量高达5亿。

袁隆平爷爷为人朴素,从不摆架子。他会在下雨天骑电动车去田地,身上穿的是45块钱的地摊货,他做事从来不大肆宣扬,他的孙女曾说根本不知道爷爷是干什么的,因为爷爷看上去像个农民。有记者曾经采访,问袁隆平爷爷有没有人把他认成农民,袁隆平爷爷是这么回答的:“有啊,很多人觉得我像农民,这样不更好吗?我本来就是一个农民!我并不感觉羞耻。”

有人肯定有疑惑,他中这么多水稻肯定有上千万的收入吧,其实并不是,袁隆平爷爷曾表明过,自己也有工作,一个月收入也才6000。袁爷爷种植水稻并不是为了钱,只是为了每一位中国人能够吃饱饭。

袁隆平爷爷两次登上热榜,第1次竟然只是因为他买了两部手机,有一辆豪车和一栋别墅。人们只看到了他做了这些,并不知道这两部手机加起来才几千,其中一部还是用来送给助理的。也并不知道爷,爷拥有的并不是豪车,只是一辆国产代步机。别墅呢是国家奖励给他的!是爷爷应有的奖励!这栋别墅最后给改装成了水稻种植公司。就是因为这些,爷爷在网上受尽了谩骂!现在想想真是可笑!向袁隆平爷爷默哀!

袁爷爷,人们永远会将你铭记在心!你的每一次付出,都不会被世人遗忘!

《袁隆平》作文篇7

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公。

——题记

英雄是什么呢?我认为一个人在关键时刻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就是英雄,我心中的英雄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创造的社会财富,只能用两个字形容——无价。

对科学

科学家来自人民、直根人民、坚守着奉献国家、服务人民的底色。袁爷爷对科学的态度是一丝不苟的,他相信只要大方向是对的,不是死胡同,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达到光明的彼岸。1953年,23岁的袁隆平立下誓言:“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百姓挨饿”这位看上去更像农民的科学家不是在试验田就是在去试验田的路上。在20世纪九十年代,袁隆平领衔的团队接连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超级稻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1100公斤的五个目标已全部完成,一次又一次的刷新着世界纪录。袁老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稻田,他的事迹告诉我们科学是没有止境的,只有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才能成果迭出,常创常新。

对生活

“我见过最有品的男人,就是会在稻田里拉小提琴的袁隆平”被记录在史记里的袁爷爷,抛开所有的滤镜光环,其实他还有不为人知,亲切又有趣的一面:喜爱打球,擅长游泳,爱好唱歌还会温和的对待小动物。大学毕业后在安江农校工作时,袁爷爷用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买了人生中的第一把小提琴,他说那是他的梦想。

袁爷爷工作的地点几乎都是田间地头,时常忙的满身泥土,在育种阶段,工作忙的日夜不分,睡觉的时间都少的可怜,拉小提琴对他来说是一种奢望。

在安江农校的时候,白天他在田间忙活,是一个朴实的劳动者,夜晚他拉琴时就变成阳春白雪:广袤大地,繁星满天,稻田蛙声,琴声悠扬……

这个农业科学家在闲暇时也会听听柴可夫斯基,舒伯特……他也是一个亲切的邻家爷爷。

对金钱

在袁爷爷的心里,国家利益重,科学事业重,个人名利最轻。耄耋之年仍然投身于稻田之间,他是为了金钱和名利吗?不,不是的。他身上穿着几十元的衬衫,过着最朴素的生活。袁爷爷说过“对金钱我是有看法的,要生活,生产钱是最重要的,钱来路要正。第二,钱是要来用的,有钱不用就等于没钱。但是用钱,第一不要奢侈浪费,第二不要小气,该用的要用,不该用的不能用。”

我喜欢他从不言败的精神、乐观积极的态度、淳朴而高尚的品德,他就是我的偶像,一个真正能让我们吃饱饭的英雄——袁隆平。

你把双脚浸泡在稻田里,你把功劳书写在大地上,你把稻香留在了世界上!致敬,我心中的英雄!

《袁隆平》作文篇8

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袁隆平

耄耋之年,病榻之上,弥留之际,气若游丝,却心怀天下,心怀稻禾,心怀万民,您是我心中的英雄。

炎日高照,蝉鸣聒噪。你却身着一件衬衣,弯下腰来,愈显佝偻。手捧着稻穗,见证着肥硕。站起身来,一眼望去,广阔的清浅水田上,一排排稻苗,甚是微小,却是点滴的希望,汇聚而起,若繁星点点,汇聚为星海万千。

俯身望去,却回忆起了从前。

六十七年前,“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一届人大的召开,使新中国过渡到了社会主义。那时的你二十四岁,踌躇满志,但数十年征战,祖国早已是积贫积弱,欲强国,必以民。民以食为天,稻乃民之本。多年的颠沛流离,一路上,饿孚盈野,硝烟四起,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十室九空,农田荒芜,草盛稻稀。更深深刺激了你。

“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依稀可以想见,当年的少年豪气干云,忘身民生。令人惊愕,令人起敬。

七十年代,岁月磨过棱角,时光滑过流年,下放的你,跋山涉水,披荆斩棘,不时滑倒,脸庞有着点点泥印,带着滑破的血痕。却一心执着,四顾地寻找着饱满的野生稻,久不停息。你却不觉苦累,怀念着昔日的惨幕,回想着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毕生追求,坚定不移地努力前行。

恰如其所言:“成功没有捷径。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能使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拼搏、奋斗,更多的,应是一种信念,一种愿望,一种豪情。

在超市里,他步履蹒跚,额角满是白发,却风尘仆仆地走向米粮,察看着白米,只见粒粒白净,俱皆饱满,嘴角便出现了一丝笑意。又不放心似的,急切询问道:“现在的米价怎么样?稳定吗?”

“袁老,现在的米价是2元一市斤,很是稳定。”一旁的工作人员赶忙回答道。

袁老高兴地点点头。转身离去,只听他呢喃说道:“第三期超级水稻研制要加快了,要让老百姓吃上更好,更便宜的米,造福更多人。”

他已身价千亿,却仍穿着堪称地摊货的衬衣,功勋赫赫,却仍奔走四方,为超级水稻的提高和改良尽心尽力。一位九旬老人如此关心粮价,粮为民之本,更见其以国事承担,以民生自许。令人感慨,令人忘言。

“荣誉是对我们成绩的肯定,但我们不能躺在功劳簿上。”“人身上最值钱的东西是脑袋里的知识,钱够用就行了,多了是包袱。”袁老或许就是这样一个功高而不自矜,财多而颇节约的人。

朴素的伟人,一言一行,无不显示着担当与伟大。心比天高,路比海阔。不懈奋斗,不懈成就。袁老一人,却见九州风骨,华夏性情。一心为国,一心为民,功高而不自矜,财多而颇节俭。袁老,您这位当代神农,是我心中的英雄。

《《袁隆平》作文参考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