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发展的作文7篇
作文的练习,让我们学会如何有效地组织思路,提升写作结构的能力,一篇真挚的作文能够帮助读者体会到生活中的温馨与快乐,365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传承中发展的作文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传承中发展的作文篇1
不同文明在交流、汇通的过程中当然会有误解、抵触甚至冲突,但同时有更多的谅解、融合与创新。世界有东方和西方的区别;国家有发达和落后的差异;大国既不能谋求霸权,也不应该逃避责任。在这个多元的世界中,我们既要承认不同民族国家的差异性,也要看到共同的责任和命运。
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里有许多宝贵的'思想,对于解决人类当下的困境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比如我们强调个人的德行:“仁、义、礼、智、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等,并且会把这种个人修行外化为一种更宽广有益的关系。比如人与人之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和而不同”等,既充分尊重个人权利,又强调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理解、尊重、帮助。再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等,充满了个人与民族、国家的责任担当。
许多西方人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发展感到困惑,那是因为他们很少能透过经济现象,看到支持这种发展|铸就民族精神的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交流是一个自由流通和自愿选择的过程,是一种内心的认同与接受。我们的注意力应该集中到生产自己的优秀文化产品上来,强学力行、实事求是,方能积跬步之微、成江海之业,集合众人之力,振兴中华民族。
传承中发展的作文篇2
“过年了!过年了!”我高高兴兴地跑出了家门。
今天是除夕,爸爸,妈妈,我在家门口玩。刚走出大门,就看见门的两旁贴春联,上面写着:冬雪欲白千里草,春晖又红万朵花。上面的字又黑又大,外面有一圈金色的外圈上下两面都有好看的花纹。
“爸爸,妈妈,我们一起去看邻居家的对联吧!”我建议道。爸爸,妈妈点了点头,拉着我的手一起去看邻居家的对联。我们一路上看着,对联各种各样,语句各不相同,有的是:“春回大地千峰秀,日暖神州万木荣,”有的是:“旭日融和开柳眼,春风摇曳送莺喉。”还有的是:“岁自更新春不老,花多增艳水长流。”······我看的眼都花了,不管哪一种都表达了人们的美好心愿。
我看着看着,手开始痒痒的,不由自主地跑到爸爸妈妈前面,做了一个鬼脸说:“妈妈,爸爸我们把家里剩下的大门都贴春联吧!”“好的,不过你不要乱贴。”
“保证。”我和爸爸,妈妈回到家里一起去贴对联。我精选了一对春联,站在一个凳子上,把双手举得老高,脚踮得不能再高的时候,对联才找好了位置。
“爸爸,快一点,我快坚持不住了。”我在门口外面高声喊道。我举着对联在外面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爸爸拿着胶水才出现在我面前,我和爸爸一起奋力地把春联贴了上去。
贴完了春联,妈妈就神秘兮兮地问我:“贝贝,春联有哪些历史呢?”我摸了摸脑袋,想了很久说:“您来告诉我吧!”
妈妈笑咪咪地说:“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时,四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幅春联直到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联意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原来,一对普通的春联,也有自己宝贵的故事。我真是开了眼界。
传承中发展的作文篇3
我的家乡是一个安详、平和的小村庄,东西面环山,北面是一片丘陵,而南面则是一条清澈的小河。蜿蜒曲折的小河把小村庄笼在一个摇篮里,十分平静。小河上架着几座低低的小石桥,青石板构成的桥面十分光滑,闪出耀眼的光芒。小河中,几块大大小小的石头嵌在泥沙之中,河水不断冲刷石头平滑的表面。站在年老的石桥边,我的思绪随着小河绿绿的流水流淌而去。
家乡是宁静的。早晨,太阳刚刚露出脸庞,就传来了几声鸡鸣。起床了,出了门,家家户户的屋顶上笼着一层淡淡的薄雾,各家的烟囱中飘出了袅袅炊烟。偶尔看见几只小鸟在争先恐后地啄食,似乎是怕自己的早餐被同伴们抢去。迎着太阳,张开双臂,伸个懒腰,做个深呼吸,我觉得家乡的空气也格外的清新和香甜。
家乡是热闹的。吃过午饭,太阳高挂在头顶。虽然一天中最炎热的时候就是中午,但这丝毫没有减退人们的'热情。他们拿着芭蕉扇,坐在树荫或屋檐下。老人们悠闲地坐在一块,或天南地北地聊天,或围着桌子打牌下棋,或躺在椅子上闭目养神。女人们则是干着家务活,掐麦芽、择蔬菜或是打毛线衣。孩子们是最惬意的,他们拿出草帘子来,或坐或躺或卧,整个天空都飘着孩子们幸福的欢笑声。
家乡是纯真的。下午,骄阳渐渐退去热度,我经常同小伙伴们到村南小河边钓鱼。河水清澈得像镜子一样又亮又滑。盘旋在水中的水草在摇摆、晃荡。河底有许多五彩斑斓的鹅卵石,一些小鱼小虾躲在里面,它们又小又滑,用手是捉不到的,我们就用钓鱼竿来钓。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我们手执钓竿,屏住气息,看着鱼儿在水中舞蹈。大部分时间,往往是空手而归,尽管没钓到鱼,但桶里面都是我们钓到的家乡的晚霞。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家乡,有着我美好的童年记忆。家乡是一幅铺在地上的画,我在画中走来走去,只看到天边的彩霞。
传承中发展的作文篇4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但我最喜欢过年。每到新年,家家户户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但你知道吗,过年为什么会有这些喜庆的活动呢?这里面有着一个美妙的神话传说故事,现在让我来讲给你们听听吧!
传说中,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它长着锋利的牙,尖尖的角,凶猛无比。“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新年的晚上,怪兽就会爬上岸,去袭击山角下的一个小村庄,吞食牲畜,伤害人命。村里人知道会来怪兽,把门锁的紧紧,可是不管怎样,“年”就会进来,偷吃村民的东西,伤害人畜,大家都害怕极了,但又无能为力。
这一年的除夕,人们正准备扶老携幼去避难。这时,一位仙翁走过来,他告诉村民“年”怕红色和响声,人们听了连忙准备了红对联贴在门上。晚上,“年”又来了,它一见红色,听到锣鼓声阵阵,吓得赶紧逃跑了。从此,村里太平了。以后每逢过新年家家户户都贴春联、贴年画、放鞭炮,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还越传越广,逐渐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不止有传说,还有许多习俗呢!比如贴窗花、贴春联、贴年画、吃饺子,发压岁钱、穿新衣、放爆竹……其中,我最喜欢发压岁钱。因为,每到发完压岁钱,我都会跑到文具店,买新的文具,学新的知识。我还可以用压岁钱买很多的书籍和好玩的玩具。压岁钱还代表着长辈对我的美好祝福,它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我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
我最喜欢热闹的春节了,你最喜欢什么呢?
传承中发展的作文篇5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没有文明礼仪,是不能在社会及家庭立足的。文明礼仪是人们在生活中养成的一种习惯。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知识水平的外表;可对祖国来说,礼仪却是生活习惯,品德的反映。
文明礼仪是中国人传统的高尚品德,古代也有很多故事讲述着文明,礼仪的高尚。古代东汉末年的时候,有一家的父亲买了一些梨子,到家后,父亲特地选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可孔融却摇摇头说:“我是最小的,所以应该吃最小的梨,大的梨子应该给哥哥吃。”父亲听到后感到非常惊讶,小小年纪的孔融竟然懂得谦让。这个“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应该懂得谦让别人,文明礼仪应从小做起。尊重别人,等于尊重自己,谁又不想尊重自己呢?所以要先尊重别人。要学会在学校尊重班主任、在家中尊重长辈、在工作中尊重上司、在社会中尊重人民、就一定会成功的。
在日常生活中,礼仪也是无处不在的,有很多的榜样值得我们学习。文明礼仪不仅仅指的是行为,还有仪态、语言、神态,这都是表现个人礼貌的一部分。在生活中,有许多举手之劳都是养成文明的习惯:捡起一张不起眼的纸屑、随手关灯、不践踏草地、遵守交通规则、见到班主任,熟人说声好或给个微笑……都是文明礼仪的表现。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在请别人帮忙的时候加个“请”字,事后说声“谢谢”,都会让别人觉得很有礼貌和文明,别人就会觉得是个值得交的好朋友,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就给别人留了好印象,难道不好吗?
传承中发展的作文篇6
“节日/是日子/在时间上打的结/小结连着大结/大结连着小结/如攀缘的绳索”就这样,节日承载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款款而来。有人认为节日是给分别异地的亲友以相聚的机会;给生活疲劳的人们得到放松的时间;给贪玩的儿童添上上扬的嘴角……我啊,却觉得每一次节日的到来都是在延续那种中华的传统文化。
三朔之时,北风吹雪,夜色朦胧,天降嘉瑞,伴随着第一声爆竹的响起,万家灯火照亮了神州大地。屋内,陆务观正在用草书赶写迎春的桃符,那颤动的手表达的绝不是害怕、担忧,而是对新一年的向往、激动。一转身,衣袖轻扬,“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一句从口中缓缓道出,时间到了。如今,依旧是那一清脆的爆竹声鸣,依旧是那一幅红红火火的对联。从“上日”到“元日”,从“名刺”到“贺卡”可能改变的是名称和庆祝的形式,而不变的是对美好生活的祝福,深深扎根于此的是那抹不去的民族特色,是那永远的精神支柱。正是这种特色,这种精神支柱让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中前进。
菖蒲节更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碧绿的菖蒲在你手中成剑,轻轻一挥,扬起汨罗的浊浪。虽终落得“爱国忠君敌不过郑袖的裙底风云,正道直行不敌张仪的舌灿莲花”,但你的精神依旧随着端午延续至今。那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那种取明月以为目兮,引晶冰以为魂的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品质,仍然是我们今天的榜样,目标。对,考古证明为纪念屈灵均而设立端午的说法有些牵强附会,但将两者相绑不也是我们对于这种精神品质的继承,不也是为了延续这种传统文化吗?
国外有人说中国的传统节令食品美味。饺子,年糕,粽子还有那普普通通的油条,他们有的是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都是传统的体现,都是绵延至今的传统文化。当你对beluga鲟鱼所产出的鱼子酱拍手称妙,我或许用一碗腊八粥开启早晨的时光;当西方的宴会桌上摆满一碟碟alba的白松露,我或许在一个大大的粽子中沉醉;当来自法国的foie gras滋润你的双唇,我或许在母亲亲手做的清蒸水饺中沉入梦乡。也许中国节令美食不在于食材多么的高端,而在于那一缕贯穿古今的悠久历史,美味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口中的传统文化。
节日,是你我眼中的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内在的魂。她延续着中华传统文化,不断在一个个时代中完善,这便是节日。
传承中发展的作文篇7
很荣幸参加宁海县首届公共道德讲堂。大讲堂的宗旨是“构建和谐社会,再现中华富强”。
说到“中华文化”四个字,人们自然会想到一个叫“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句子,这是教科书中用来描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常用语句。但是,如果你问中国传统文化是什么,有多少人能回答呢?正是这样一个问题引起了我的反思。作为一个中国人,炎黄和中国人的后裔,但我不知道中国传统文化是什么。我认为这是让我感到羞耻的事情,这让我感到难过。事情。
虽然只有四天的学习时间,但让我受益匪浅,有了深刻的认识。我没有资格和能力向大家解释中国传统文化是什么,因为即使我现在在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传统化的道路上,我知道如果我想真正了解传承下来的智慧和真理千年前的古圣,我要花一辈子的时间去学习和修行!我能做的就是尽一个中国人的本分——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中国人!说说我这四天的学习感受吧!大讲堂整个学习过程是免费的,除了免费的午餐和学习资料,还有免费的纪念品!这样的公益活动实属罕见。据我所知,参加报告厅的志愿者有500多人。我想每个人都知道“志愿者”是什么意思,除了最脏最累的工作,他们的贡献是没有报酬的。我想说的不仅仅是志愿者的概念,而是他们受人尊敬的品格。当有人鞠躬时,他们必须达到九十度。无论年龄大小,他们都被称为“老师”。
每当观众鼓掌时,志愿者就站在一旁。我们必须鞠躬以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这四天,我看到的加上我没看到的,我不知道他们的志愿者每个人鞠躬了多少。真是数不胜数。在这些志愿者中,从八十多岁的老人到十一、十二岁的孩子,在我看来,我们这些人怎么能被称为“老师”呢?他们是我要学习和尊重的老师!这些志愿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想说,谢谢,谢谢!每天到达会场后,他们都会背诵《弟子指南》。观众人数超过3000人。他们背诵经典,有的甚至还记得。
最难忘的是“父母请不要拖延;父母的命令,行”“不要偷懒”是做人子的原则。一位讲师说,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也就是“孝”二字就是“德”字。不要拖延;父母令,不可偷懒”;与兄弟朋友,“兄弟朋友,兄弟敬重;兄弟孝在中”;对待自己的行为要“早起,晚睡”;老去容易,但要珍惜这段时间”;与人相处,“人人都要爱;天是一样的,地是一样的”等等。行为的理由太多了。讲座的内容我就不细说了,因为我无法用几句话来阐述和描述清楚。讲座中,活动的部分让人哭笑不得,激动的部分让人手心发麻。有几次我泪流满面,哽咽着低下头,只是举行了闭幕式。在观看讲座精彩片段时,我看到屏幕上有一行字:志愿者不忍浪费一粒粮食。屏幕上出现了打包饭盒的志愿者,笑眯眯地吃着从观众手中回收的饭盒里的剩饭。有些人甚至看到相机尴尬地避开他们。
这时候,我已经不能再接受它们了。看完吃剩饭的镜头,我再也抑制不住眼中的泪水,低下头,任由泪水滑过脸颊,脸上带着痛苦的表情,心里更像是被针扎了一样。 。我的脑海里充满了“不想对别人做的事,不要对别人做”。虽然这四天我已经吃光了所有的食物,但我的内心仍然感到深深的自责和痛苦。或许,面对传承了五千多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我还很年轻,很懵懂,但我知道,我有义务和责任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今天,尤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