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贪与悔心得体会参考5篇
心得说白了就是我们记录自己的感受的一种应用文体,心得体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以下是365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教师贪与悔心得体会参考5篇,供大家参考。
教师贪与悔心得体会篇1
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首先明确身为教师必须先做好一个爱国为民、遵纪守法的公民。
其次,作为教师这个特殊职业,要针对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热爱学生。
必须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偏爱一部分学生,而冷淡或歧视另一部分学生;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帮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教书和育人有机的统一起来。
一、为人师表,注重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的为人处事、思想感情,道德境界、品德修养甚至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言教、身教,并且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教师的人格影响,不仅对学生在校起作用,甚至以后在社会上还会长时间起作用。所以,作为教师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高尚的人,自己首先就应当是高尚的人。教师想要学生刻苦学习,自己就必须学而不厌,手不释卷;要学生认真劳动,自己必须热爱劳动;要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必须谈吐文雅,远离粗俗。
二、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及业务水平。
教师职业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着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是作为教师不间断的修炼任务;同时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也是作为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方面。只有在两方面不断地要求与提高自己,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教师贪与悔心得体会篇2
今天,学习了师德与教师心理健康,很有体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保持一颗健康的心态,关注每一个学生,善待每一个学生。时刻保存高度的责任心,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成长。
俗话说言由心生,孩子们更是这样。他们的世界很单纯,往往是心里面怎么想,行动上就怎样的表现。我们做老师的要善于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并且学习用相关的心理学内容去剖析学生行为背后隐藏着的问题,尤其是一些令教师们头痛的不规范行为,找到了其心理上的根源,对症下药,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通过本次培训,我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从无到有,从浅到深。使我认识到:健康不仅是身体上没有任何疾病,而且是能正确了解和接纳自我,能正确地感知现实并适应现实,良好的适应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平衡过去。在专家们的讲课中,很多都是具有实际操作方法的,更多的注重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培养。在这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中,我们不仅学习到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而且还学习到了老师的人格的力量。
二、通过培训,自身有了提高。我对心理调适的技能,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对个别典型的案例的分析学习,对认识与识别心理异常现象有了认识,而且有了一定的辅导思路。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愉悦、满足的情感,并流露出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绪的困扰,在不断提高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培养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健康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教师贪与悔心得体会篇3
最近,静下心来学习《专业标准》,感受颇多,下面就来简单谈一谈:
通过学习,我感觉其中的一些基本理念是提升我们专业修养必备的准则,。“学生为本”的理念让我们立足学生实际,尊重学生,时时处处以人为本,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因材施教,组织和提供合适的教育活动,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师德为先”的理念指导我们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能力为重”理念警示我们要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终身学习”的理念是让我们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这四个基本理念,更坚定了我们专业信念,从我做起,做一个勤勤恳恳永不停歇的学习者。
在我仔细阅读和理解了其间的一些基本内容后,我感受到我们肩上的任务是沉甸甸的重,它不光是对我们的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规范了我们的教学行为,也为我们专业发展指明了清晰的方向,有了这些基本内容,在我们前行的道路上犹如多了一盏明灯,为我们导航,为我们指明前行的路。基本内容把理念与师德要求放在首位,一个师德有问题的教师怎能堪称“以德育人的一代师表”?只有具备了良好师德和专业理念的教师才有资格学习专业知识和习得专业技能,所以,我们要用又红又专的师德和专业理念,去践行历史赋予“教师”这个职业的神圣使命。
教师贪与悔心得体会篇4
人如树。既要承受温暖的阳光,也要承受风雨的洗礼。在风雨中,叶子一片片地张开,花朵一枝枝地绽放,果实酝酿成希望的色彩、醉人的收成。成长、蜕变,从研修路上的那一刻开始。
走过风雨,走过泥泞,定将收获鲜花硕果。教师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幸福观。教师,也许没有政治家受人尊崇,没有经济学家受人羡慕,没有科学家受人爱戴,注定一辈子平平凡凡、默默无闻、为人作嫁,但我们关注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人的心灵,是宇宙万物最神圣、最神秘、最具活力的对象。教师是把祖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接起来的人格和智慧的桥梁。教师的劳动成就了学生,他“使自卑的心灵自信起来,使懦弱的体魄强壮起来,使狭隘的心胸开阔起来,使迷茫的眼睛明亮起来,他让愚昧走向智慧,让弱小走向强大”……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既是教师的责任,更是教师的幸福。
德与福是一种等同关系,具有一致性。实际上就是从幸福的精神性这一立场出发看问题,德行本身就具有自我肯定、超越牺牲的性质。德福矛盾又具有普遍性。实际生活中德福矛盾的例子应当说比比皆是。同样,在教育生活中也存在德福矛盾的一面。比如,教师为了教育事业,牺牲休息时间,全身心投入其中。我认为,德福矛盾的一面最主要的还是体现在“俗福”方面。为了学生,教师可能失去很多物质上的内容,劳心劳力。但是,教师的幸福更主要的是一种精神性的“雅福”,因为它超越了一己之私。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它不仅满足了个人的物质需要,而且还能满足自己精神方面的需要,特别当精神道德需要得到满足时,教师就会产生一种愉快舒畅的体验,感到幸福。例如,每天早上学生的一声“老师好”就能令我们一天精神抖擞;学生们在周记中敞开心扉,无话不谈,这是一种被信任的自豪感;同事们的帮助更是给了良好的工作氛围。虽然身体疲惫,但感觉有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
教师贪与悔心得体会篇5
前几天参加了培育站和本真工作室的听课学习活动。听了两位老师的课,我感触很深,收获颇多。
用一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能概括我的体会,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方法比知识更加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思维方法是否合理、正确,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我们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当抓住机会,明白学生学习,将“渔”的潜力教给学生,使学生不但能够学会,而且能使学生“会学”,让学生了解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发展思维,构成潜力,能独立解决问题。
在徐立群老师执教的《一颗小桃树》的散文教学中,方法的教授体现得尤为突出。以朗读作为抓手,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一颗小桃树的艰难的成长经历。然后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剖析一棵树和一个人的联系。最后以一首赞美小桃树的诗结束,升华了孩子们的情感。
第二位老师是顾老师的课,她的课思路很清晰,环节流畅,她讲的是《陋室铭》。刘老师抓住重点“陋室不陋”并贯穿全文,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可见顾老师的课扎实有效,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她上课也比较自然、流畅,富有感染力,值得我去学习!
这两位老师的课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得十分突出,自我扮演着主导主角,她们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用心主动地学习,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潜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听了她们的课后,我深刻地反思自我的教学过程,感慨万千,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自我虽然也认真投入,但跟她们比,实在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没有到达必须的高度,很多教学环节设置没有深度,在点拨功夫上还有所欠缺,尤其是课堂评价语言,我更是单调,没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致使语文教学成绩没能到达预想的效果。听了她们的课,我学到了很多,今后自我必须将所学到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自我的教学中去,尽快地提高自我的教学潜力,不辜负领导和学生的期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