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饺子的作文600字6篇
述职报告是当前较为普遍的写作文本,其实也要作文对我们提高语文成绩是非常有帮助的哦,365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做饺子的作文600字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做饺子的作文600字篇1
今天,晴空万里,我们在小桔灯学校做了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包饺子。我们已经提前分好了组,我在第一组。
开始包水饺了。因为这是第一次包水饺,所以大家都有些手忙脚乱。在老师耐心地指导和帮助下,同学们开始认真地做起来。首先我们揉面,大家挽起袖子,挥舞着手笨拙地揉起面来。
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面揉成了一个光滑的馒头似的圆面团,然后用手掌在圆面团的中间按了一个坑,一直不停地把坑越按越大,坑下面的皮变得越来越薄。接着就把按薄的皮弄破,做成一个零的样子。我把那个零越弄越大,最后再从一个地方断开,这个大大的零就变成了一根像蛇一样软乎乎的长条。
我把它放在面板上越搓越长,等到把这条小面蛇搓得和大拇指一般粗细的时候,就把它掐成一小块儿一小块儿的。我把小面团按扁了用擀面杖擀成饺子皮,再把馅儿包进去就完成了。
开始的时候由于我们都不会做,包出的饺子五花八门,有的胖乎乎的裂开了嘴,有的瘦瘦的里面没有多少馅儿,还有的怕漏出馅来用了两个饺子皮叠在了一起。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们耐心的学习和互相帮助下,最后终于做出了有模有样的饺子。就这样,我们做了很多这样的水饺。
过了一会儿饺子包完了,老师开始给我们煮饺子吃。同学们兴奋极了,拿着自己的筷子和碗,瞪大双眼非常期待地看着烧水的电饭锅。终于开锅了,老师把热气腾腾的水饺盛到了我们的碗里,我们终于可以吃上自己包的饺子了!我们津津有味地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有说不出的满足。
我喜欢这次活动。
做饺子的作文600字篇2
“包饺子包饺子捏捏捏,切萝卜切萝卜 切 切 切……”这是我小时候经常做的游戏,但我却从未真正的包过饺子。
元旦节就要来了,我们班举行了一次“包饺子庆元旦”的活动。听了这消息后,大家立刻齐声欢呼:“耶!”我也十分开心,因为我终于可以自己亲手包饺子。
大家先将桌子拼成了一个大的长方形,接着铺上一次性桌布,然后将饺皮和饺馅准备好,最后盛一碗冷开水,就做完准备工作了。有些不会包的同学都带来了饺子夹,只要一夹就成了一个饺子,就是有些丑。开始动手了!大家不熟练地拿起饺皮,放入馅,沾上水,用力捏好边。本应该成一个饺子,可我们包的饺子却奇形怪状。有的开了口,有的露了馅,有的包成了一个扁扁的半圆,有的包成了“胖子”,还有的包成了圆饺子。我起初包的饺子也不好看,可后来就包得越来越好看了。过了十几分钟后,老师拿来了三个电磁炉,我们争先恐后地将饺子拿去煮。过了几分钟后,一阵香味扑鼻而来。老师将饺子盛给我们后,又去煮第二锅。我们大口大口地吃着美味的饺子。可没过多久后,饺子就光了。我们只好再等一会儿。其他组的人说:“你们可真是一群吃货!”我们只是笑了笑。再过几分钟后,饺子终于煮好了。大家又去抢饺子吃。过了十几分钟后,我们终于吃饱了。是呀,吃着自己包的饺子就是比别人包的香。后来,老师又为我们发了美味的水果让我们吃,我们总算是吃饱喝足了。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就放学了。我们只好在笑声中结束了这次开心的包饺子活动。这次包饺子可真是有趣啊!
作文点评:
文末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吃着自己包的`饺子就是比别人包的香”,这是劳动的乐趣。有了这一句话,作文的思想境界就得到提升。
做饺子的作文600字篇3
在北方,过年不但要吃丰盛的年夜饭,还有一个习俗就是正月初一早上吃饺子。我们家也开了“饺子大宴会”。一大早我们一大家子就包好了色彩缤纷、各式各样的饺子,有绿色的白菜饺子;紫色的元宝饺子;还有橙色的猫耳朵饺子,看上去让人垂涎三尺!
热腾腾的饺子刚一上桌,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准备夹了。
外婆说:“大家吃饺子的时候要认真嚼一嚼,看看能不能吃出硬币,吃到硬币的人来年会有好运哦!”
我听了后,仔细地把盘子里的饺子挨个看了一遍,好像要把它们看穿似得。终于我选了一个紫色的元宝饺子,希望它能带来好运。
我小心翼翼地放进嘴巴,有滋有味地嚼起来,结果没有吃出硬币,我又连续吃了几个,可是一枚硬币也没有。我垂头丧气地夹起一个绿色的白菜饺子,对着它圆滚滚的肚子咬了下去,咦!什么东西硬硬的?会不会是一枚硬币?我有点兴奋又有点激动,心里砰砰直跳,轻轻拽出来一看,果然是一枚硬币。
我顿时高兴地手舞足蹈,大声喊道:”耶!我吃到硬币了,好运来啦!”
大家向我投来了羡慕的眼光。这时坐在旁边的弟弟也大喊起来:“我也吃到硬币啦!”
我不甘示弱,把盘子里的饺子翻了个遍,挑了一个最大的咬了一口,里面果然有一枚硬币,我说:“嘿!我又有好运了!”
外婆笑着说:“今年的好运都被我们家的孩子捡去了。”可不一会儿,舅妈发话了,“那可不一定,瞧!我也吃到了一枚硬币。”我说:”大饺子里应该有硬币。”于是大家都开始寻找“大饺子”,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可是最后一枚硬币谁也没吃到,大家却和吃到硬币的人一样开心。
新年的第一场饺子宴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这真是一次难忘的饺子宴。
做饺子的作文600字篇4
星期天刚做完作业的我,以为爸爸妈妈又会让我去弹琴。谁知,妈妈说:“今天我们来一个烹饪饺子比赛吧!”我听了一蹦三尺高,终于可以轻松一下了。妈妈对我和爸爸说:“首先要包好饺子,然后可以选择煎或煮等做法来完成烹饪。做完由对方品尝后评分。好,比赛开始!”
大家一起赶紧忙着包饺子,七手八脚,饺子很快包好了,于是比赛也就开始啦!
首先出场的,是自告奋勇的妈妈。只见妈妈在厨房里忙碌了一会儿,就神秘地出来了,手里还拿着一个用盖子盖着的盘子。妈妈打开盖子,只见妈妈把饺子煎得黄澄澄的,旁边还摆着一些萝卜片。妈妈介绍说:“这个叫‘花中饺’,你们看——我把五个饺子摆成了一朵花,所以叫‘花中饺’!”我夹了一个放嘴里:“味道还不错,过关!”我亮出8分的牌子,爸爸却说只能给6分,难道他另有绝活?不见得,肯定是他怕自己一会儿分低!
果然,等爸爸把他的杰作亮出来,我一尝立刻就皱起了眉头,宣布道:“2号选手得7分。”你可不知道,爸爸那饺子是煮的,可是连饺子皮全部煮飞了——顶一个片汤!
轮到我了,我挑一些饺子先去煮,煮好之后,又将一些新鲜的青菜煮好,把青菜有规律地盖在煮好的饺子上,把它做成了汤饺。我尝了尝,发现好像少了点什么。对!我忘了放盐了!马上,我又舀了一些盐放进去。不错,味道刚好。我端出去介绍道:“这是‘汤饺’,虽然普通,但清凉解署!”爸爸、妈妈品尝了我的杰作,都打出了9分的高分,我高兴得不得了。
做饺子的作文600字篇5
饺子上桌了。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享用鲜美的牛肉饺子晚餐,都说我包的好吃呢!
过年了,我和姥姥一起包牛肉饺子。这是我第一次包饺子。
首先和面。看着姥姥用她肉乎乎的手在雪白的面团里使劲揉来揉去,我直想笑。很快,一大团面就揉好了,姥姥教我把面团切成小块小块的。我小心翼翼地拿起菜刀开始切。终于切完了最后一个,我叹了一口气:“没想到切面团这么累啊!”“嘿嘿……”姥姥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好戏还在后面呢!”
我倒吸了一口凉气,不知道她口中的“好戏”是什么。姥姥又笑了:“不告诉你,吊吊你的胃口。”
现在,我们要开始包饺子了。姥姥给我做了个示范:先用勺子取半勺馅放在饺子皮中间,然后合上饺子皮形成半圆状,最后把右手食指将外面的面皮向中间推,形成一个个小波浪并捏紧。一个月牙形的饺子就大功告成了。
好,接着看我的啦!“不要放太多馅,包之前记得在皮的边上抹些水……”姥姥叮嘱我。我哪里听得进她老人家的.话,迫不及待拿起一块饺子皮就要“大干一场”。哎呀,馅放得太多了,饺子皮被撑破了,我马上乱了阵脚,手一抖,一大块馅掉在地上,洒了一地。姥姥一边拿纸巾擦地,一边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吸取了刚才的教训,我认真回想了姥姥的叮嘱,才重新拿起饺子皮继续包。大概半小时后,我们包完了所有饺子。我问姥姥:“接下来我们干什么呢?”“当然是煮饺子啦!”姥姥露出慈祥的微笑。
饺子上桌了。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享用鲜美的牛肉饺子晚餐,都说我包的好吃呢!
啊!这是我最自豪的一天了!
做饺子的作文600字篇6
今天,妈妈决定包饺子给我们吃。
说干就干,妈妈开始弄饺子馅。首先妈妈把三个包菜切成了碎丁子,然后把肉和包菜混合在一起,变成了一大盆的饺子馅。然后,她把饺子馅放在一边,拿出饺子皮,开始包饺子。看着一个个饺子像漂亮的蝴蝶在妈妈的手中诞生,我羡慕地说:“妈,要不你让我也包几个饺子呗。”妈妈一边飞快地放馅、封口、捏花样,一边不以为然地说:“你啊,还是算了吧。你又不会弄,也没有耐心,怎么包得好?”一听这话,我有点不开心了,叫道:“妈,你怎么又这样说我?干什么事总要学习、锻炼的吧,还没弄就说不行怎么可以呢。”妈妈拗不过我,便让我在旁边先看她怎么包饺,我答应下来。
妈妈开始示范包饺子,她轻轻地拿起一张饺子皮,用勺子舀了一小勺馅,再一下一下捏出褶子来。然后,妈妈说:“好了,现在让你来包一个饺子。”
看妈妈包饺子,似乎也不难啊。于是我夸口说:“妈,你看好了,我包的饺子绝对不比你包的饺子差。”妈妈白了我一眼:“别吹牛,先包一个给我看看吧。”于是,我就开始表演包饺子了。
开始,我还神情自若,可是放了馅封口的时候,一不小心把馅放多了,又用力过大,那个饺子就像一个吹炸的气球,炸开了。妈妈立马哈哈大笑起来。我难为情地说:“有什么好笑的,不就是把饺子包破了嘛。”妈妈止住笑:“好了好了,我还是手把手地教你吧。”于是,我便随着妈妈开始“重新”学习如何包饺子,这一次,我可不敢怠慢,一步一步认真地学习起来。
经过几次反复的训练,我总算包好了一个饺子。但是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像是个包子,我的老妈为此笑了半天。
经过我和老妈的努力,终于包完了饺子。饺子出锅以后,我非常地开心,吃了一大堆的饺子。虽然饺子不好看,但吃起来很有成就感,因为那是我做的啊。
边吃饺子我边想,以后做事可不能盲目自信,而要虚心学习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