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教案7篇
教案是教师为了顺利开展教学事前起草的书面表达,制定教案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掌握的技能,365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美术教案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美术教案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孩子从生活中发现线条、认识线条、感受线条,培养孩子从生活中表现美、体验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初步培养孩子运用线条进行表现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培养孩子的观察习惯及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他们对美术活动
教学重点
发现生活中、艺术品中线条的美感,并初步尝试其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线的组织及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认识线的种类
1、折线,反应心情,吸引孩子兴趣。
2、做找线游戏并揭题
二、授新课——线的美感及表现力
1、感受生活中的线
2、看课件:自然物和人造物中的线
3、线的情感性;小组讨论、记录,回答。
4、线的运用和表现
(1)欣赏课件中中外画家的几幅线造型艺术,感受美感
(2)赏析赖利的《洪流》和克利的《奔流》
(3)赏析线画《缅甸仰光大金塔》
(4)赏析李公麟白描人物画
三、课堂作业
1、讲述“我的梦”(语言描述)引导孩子们回忆自己的梦,请一位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讲述自己记忆最深最感兴趣的梦。
2、请大家把最感兴趣的部分用线画出来,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
3、作业要求:可自己创作,也可自由组合共同完成。选择适合自己所画内容的纸、笔把它通过不同种类、不同粗细、不同疏密变化的线表现出来。
四、学生作画
五、作品评价,课外延伸
小学美术教案教案篇2
课题:化装晚会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表现面具或头饰和服装。
2、鼓励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发扬团结协作的。
教学重、难点:如何对自己进行有创意的装扮。
教具学具:卡纸,皱纹纸,尺、铅笔、剪刀、胶水、皮筋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我们学校要举行各种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其中有一个游戏室呢,非常有意思,要小朋友啊全副武装,把自己装扮成各种动画故事中的形象,或自己喜欢的形象去参加化装晚会。小朋友愿不愿意呢?
2、新授
今天我们就来为自己先设计一个有趣的头饰和面具了,师出示面具请小朋友观察它是怎么来做的?可以用哪些方法来做?你想为自己设计怎样的面具呢?
制作方法:
(1)设计:平面额顶头饰一般包括形象和头扎两部分。形象的大小可为15厘米左右,头扎以自己的头围而定。
(2)印稿:将设计好的形象复印在卡纸上。
(3)装饰(涂色、剪贴……)
(4)组装:将形象沿外轮廓剪下,再剪出头扎及两端的切口组装而成,也可将头扎用定书机固定。
3、有了好看的头饰,什么还缺些什么呢?--衣服。今天我们就来为自己设计一件特别的衣服。
制作衣服我们可以用哪些材料来制作呢?皱纹纸、挂历纸、卡纸、盒子……
可以设计瓢虫的衣服,各种动物,卡通形象的衣服,欣赏图例
请小朋友自学,这些形象你会做了吗?请选择你喜欢的来说一说,你还可以创造出更有趣的形象吗?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谁的衣服最漂亮?
五、拓展:一起穿上头饰和衣服,化装舞会开始了。(音乐响起)
小学美术教案教案篇3
课题: 9创造绿色的生活 (第二课时)
课型: 复习创作 总案序: 18
教学目标: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进一步了解低碳、环保、绿色生活的科学知
识‘并结合造型表现得方法大胆创作;
2、认识低碳环保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创造绿色生活的意识,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积极理念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造型表现等多种形式,表现低碳、环保对绿色生活的
作用。
教学难点:思考并体会低碳、环保对人类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造型
方法大胆表现这一主题。
媒体使用:
多媒体课件展示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听动听的音乐,感受旋律,渲染心情
导出课题
——创造绿色的生活(第二课时)
二、点拔升华: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了解绿色生活的含义。
学生发表自己对绿色生活的理解。并倾听教师对绿色生活的介绍。
思考并讨论:如何养成绿色生活的习惯?
学生分组对怎样节水、节电,怎样循环利用等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
讨论。
2、欣赏作品
(1)同龄人优秀作品欣赏,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欣赏上节课为完成的作品。
欣赏,分析作品中的优点及不足,并分析该怎样继续画下去。
教师进行总结。
4、教师示范
三、个性创作:
1.作业要求:创作一幅以绿色生活为主题的作品(即完成上节课的作业)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作业。
四、互动评介:
自评、互评、师评。
(物体明确,有想法;作品生动形象,有细节)
五、课后拓展: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能为绿色生活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小学美术教案教案篇4
1。通过本课的训练,培养学生使用中国的传统绘画工具,使学生学会运用中国传统的笔、墨、纸、砚,初步掌握花鸟画的技法。
2。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的讲解和练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
教学重点
如何培养学生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体现。
教学难点
如何培养学生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体现。
教学准备
笔(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报纸(做垫纸用)一张、国画颜料、墨、调色碟、水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欣赏范画,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思考问题:(幻灯)
2、学习几种主要的运笔方法勾染法(大象)、中锋破笔法(狮子)、破笔点染法(猴子)、勾线点染法(狒狒)、丝毛法(猫)
3、分析国画《猫头鹰》的表现技法。
①猫头鹰基本造型
②猫头鹰形体结构:身子、翅膀、尾巴、爪子。
结合幻灯教学,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把猫头鹰的画法编成通俗易懂的小诗歌来进行教学,教师在画鸟的羽毛时要突出重点,尽量讲得详细一些。
画法配诗:
褐墨点头部,
接着画身翅,
浓墨画嘴眼,
淡墨勾胸腹,
浓墨画翅尾,
背斑趁湿点,
浓墨再画爪,
猫头鹰俱画成。
画法步骤:
说明:先用墨赭画头顶,接着画身体和翅膀注意水分不要太多,润笔、枯笔相结合。
四、学生练习
1、画一只猫头鹰,教师巡回辅导。
2、学生临摹不同姿态的猫头鹰(运用幻灯片)
五、作业布置
老师提出作业要求:按作画步骤,用宣纸或毛边纸,临摹或创作一幅猫头鹰图。
小学美术教案教案篇5
学习目标
1.能理解和讲述漫画的意思,体验漫画作品的幽默、有趣。
2.尝试运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画一位名人的漫画肖像。
学习重、难点
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作大胆的夸张和变形。
学习准备
课件、作画工具等。
学习过程
一、初步感受漫画的魅力,知道漫画的特点为“夸张”、“变形”:
1、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一个人和其他人最显著的区别是人身体上的哪一部分?
老师:是人的头部,包括人的头型和五官。它还是一种艺术的夸张,夸张与变形突出了人的个性特点。漫画种类有很多,今天我要学习的是肖像漫画。(板书:名人漫画。)
2.看课件,比较与发现,知道夸张与变形是漫画的重要表现手法
(1)展示李咏,成龙的相片与漫画: 我们先来观察他的相片,找一找他们的脸型和发型。 (小结和板书: 漫画的特点:夸张、变形)
二、五官、脸型的分类:
1、同学们画人物漫画,首先要观察他的脸型。
画家们把人的脸型用汉字分为6种:国、田、目、甲、由、申。
“国”字形脸,方正稍长;
“田”字形脸,面形方正;
“目”字形脸,头形狭长;
“甲”字形脸,额部和颧骨处宽度接近,面颊肌肉显著内收,下巴颏窄尖;
“由”字形脸,额部较窄,两颊和下巴处宽,
“申”字形脸,颧骨处宽,额部较窄,下巴颏尖。
(教师板书,并分别用基本形画出来)
2、漫画人物的五官是哪几部分?
人的五官是指:眉毛、眼睛、鼻子、嘴、耳朵
再显示一些名人漫画课件,由学生观察他们的脸形分别属于哪一种类型?
三、显示和示范画:
四、请同学们选一位自己喜欢的名人,给他画一幅肖像漫画。
五、作业展示及讲评: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对自己喜爱的作品风格及独特的表现方法进行评述。
2、将学生的作品布置在黑板上,由老师和同学们相互评论、相互欣赏。
3、各界名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发挥聪明才智,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同学们也要积极学习,将来为社会为人民奉献自己的力量。
小学美术教案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同学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2.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
3.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同学的观察、表示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
难点:劳动场景的美感表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
(教师)有关劳动的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
1.欣赏揭题。
教师引导同学欣赏书中作品《夯歌》、《拾穗》,
设问:欣赏了这两张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
出示课题《我们爱劳动》。
2.讨论研究。
(1)欣赏书中第5页的4幅示范图,小组内讨论:画中的劳动者是怎样的动态?
(2)交流讨论意见,教师小结:人体运动时肩胛线和骨盆线倾斜呈相反状。
(3)同学模拟某一劳动动作,其余同学观察人体各部位的变化,教师适当示范动态线。
3.作业要求。
尝试描绘自身从事过的劳动。(本课时完成人物的描绘)
4.交流评价。
同学介绍自身的创作意图,同学互相评价并提出建议。
5.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
(教师)有关劳动的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
1.褒扬提示。
教师褒扬上节课人物动态表示好的同学创作作品。
2.欣赏启发。
(1)欣赏作品《拾穗》,分析作品中人物和背景之间的关系。
(2)教师小结:选择劳动中最典型的动作和周围的环境可以使画面达到传神的效果。
(3)小组活动:欣赏分析同学作品,讨论作品是抓住劳动中哪些最典型的动作和环境来表示主题的?作品采用了什么表示方法?你认为这些同学作品哪些地方处置得特别好?
(4)汇报交流,教师小结:除画出自身劳动时最典型的动态外,还要画出当时使用的工具以和周围的环境等。色彩的使用也应突出主题。
3.作业要求。
将上节课的作品继续添加劳动的工具和周围的环境。
4.同学创作。
教师提示同学注意色彩的运用也应突出主题。
5.交流评价。
展示同学作品,同学互评。
6.教师小结。
建议同学课后多参与一些力所能和的劳动。
教后小记:
小学美术教案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色彩给与我们的各种不同的感受。
2.通过甜、酸、苦、辣、咸五种味道的辨别,学会用各种色彩,图形表现五种不同的味道。
3.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锐感觉,初步掌握各种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各种色彩,图形表现五种不同的味道。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事物色彩的敏锐感觉。
教学过程:
一、贴近生活,品尝味道
1.请学生谈谈爸爸或妈妈炒的拿手好菜,并说出令人回味的理由?
2.师:都说文房有四大宝贝:笔、墨、纸、砚。要想摆上一桌美味佳肴肯定少不了厨房的宝贝:调味瓶。可是老师家中的调味瓶色彩,款式都一样,时常辨别其中装的是盐,糖,味精还是其他调料。
3.师摆出几个调味瓶,请几位同学上台品尝(闭眼),并通过品尝时流露的不同表情让在座的同学猜出其中的口味。如甜、酸、咸、苦、辣。
二、出谋划策,设计五味瓶标志
1.师在黑板上画出不同的味瓶的外型,让在座的同学出谋划策,设计标志,帮助老师识别其中的口味。(板书课题:五味瓶)
2.师总结:
(1)设计人物表情;
(2)画出符合这种口味的食物;
(3)以色彩表现。
3.邀请学生上台把教师事先画好的人物表情贴爱相应的五味瓶上,师给人物起名字:辣妹子、甜心公主、苦丁王子、酸醋王子、咸味公主。
4.把学生分成五个小组,各组派一名代表上台抽签,签上分别写着:辣妹子,甜心公主,苦丁王子,酸醋王子,咸味公主。让小组成员在各自的纸上画出相应人物喜欢吃的食物。
如:辣妹子——辣椒、芥菜
甜心公主——糖果、西瓜
酸醋王子——柠檬、杨梅
三、体验色彩,结合图形表现五味瓶
1.教师以水粉颜料画出“四川版”的水煮活鱼,让学生体验色彩上辣的感觉。
2.学生交流讨论其它色彩带给你的感觉。
(教师简单介绍冷暖色彩的对比)
3.帮助学生结合图形,如食物外形,人物表情等更形象生动地表现不同的味道。
四、学生实践,装饰五味瓶
1.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几个五味瓶的外形,让各组各设计一组的甜酸苦辣咸的五味瓶的标志,进行装饰。
2.小组成员分享集体的智慧,努力设计出最完美的标志,表现五味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学生设计过程中的闪光点,适时引导。
五、展评作品
1.学生粘贴小组作品,自评,互评,发表感受。
2.教师展示拼帖的作品,让学生谈谈手工形式所表现味觉的美感,引导学生回家也动手来剪一剪,拼一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