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级语文教案推荐7篇

时间:2023-02-28 14:01:53 分类:学校范文

制定教案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能够顺利开展教学工作,教案在制订的时候,你们肯定要考虑与时俱进,365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4年级语文教案推荐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4年级语文教案推荐7篇

4年级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①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②理清文章的思路。

③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④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诗词、文章片断等,解决课文中的生字。

○教学内容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作者在说明的过程中,选取了恰当的说明角度和说明顺序,因此显得层次清晰,条理分明。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教学设计

导入 新课,检查预习

①导入 新课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说明作者对这种自然现象观察得非常细致。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也在一直留心观察自然界,以图掌握规律,为人类服务。事实上,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现在,我们来看一组图片,你能说出它们与天气有怎样的关系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看云识天气》

②检查预习生字情况

整体感知

①出示学习目标。

②听读课文,思考:

a.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b.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情况?

请你设计一种表格来完成,看谁设计的好。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上述题目。

[明确]

①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②对于设计得好的同学要提出表扬。

重点研讨

①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

学生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明确:

文章先说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第1段概述,先用“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一句总说,然后描绘了万千姿态的云。第2段是3、4、5段的“纲”:“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这个“纲”展开的。第3段照应“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第4、5段照应“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第6自然段开始写“云的光彩同天气的关系”,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在文章内部,作者也是按照一定的思路来介绍的。例第3段,把“薄云”又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并分别介绍了它们的特点及和天气的关系。

②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有何好处?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例加以体会。你能否

仿照课文中的例子造几个句子?

a.学生在课文中画出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句子。(侧重于比喻的修辞方法)

对于修辞方法,学生了解即可,关键体会运用比喻等修辞方法的好处(学生朗读找到的运用修辞方法的语句,重点谈谈体会)。

b.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特点,并仿照课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造句]

◆ 远处的霓红灯亮了,……

◆ 每月光照在地上,像……

小结

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拓展延伸

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及文章片断等。

布置作业

留心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写一则观察日记。

4年级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通过自主认读词语,在互相交流中积累词语,并弄清词语的含义。

2了解包含因果关系的复句,并会正确运用。

3 积累名言警句。

4 通过阅读“收集资料”,学习对于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学会为我所用。

(二)过程与方法:

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语言训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和探索知识的好方法。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理解关联词的作用,并能熟练运用。

教学安排:1课时

一.学习

“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词。

2、指名读。

3、在小组中说说这些词语的含义。

4、全班交流,理解词语意思。

5、谈谈你发现了什么。

二.学习

“读一读,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1.学生自由读句子。

2.说说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3.师讲解转折。

4 用这些关联词写句子。

三.学习

读一读,记一记”: 1.学生读句子,指名读。 2.你知道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学生交流。 3.回想句子的意思,尝试背一背。

四.学习

“收集资料”

1 自由读。

2 说说短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3 学习了这个阅读材料给你什么启发?

习作 饭桌上的故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按照一定顺序表达的能力并努力做到详略得当。

2、表达具体通顺,能运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3、能够修改自己的文章。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前观察了解:课中交流、梳理所搜集的素材,独立习作,师巡视辅导:交流习作,修改提升。

2、观察、体验生活法、合作探究法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叙事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叙事能力。。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我们全家人快乐的吃着晚饭的时候,我为了出去玩,吃得很快,把许多饭粒在桌上,爷爷看见了,严肃的盯着我,叫我把饭给拾起来,我嫌它脏,不乐意的说:“撒在饭桌上多脏呀!叫人怎么吃呀!再说我也不是故意的。”爷爷说:“你难道没学过《锄禾》这首诗吗?粮食是农民伯伯冒着炎热的天气,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很不容易才得到的,难道你就这样看到农民伯伯的血汗白费吗?以前我们吃不饱,穿不暖,过着牛马不如日子,我很小时候就要出去帮大人干活,现在你们过上幸福的日子,还不知道珍惜。”听了爷爷的话,我满脸通红,赶紧把撒在桌子上的饭粒拾起来吃下去。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天,以后再也不浪费粮食。饭桌总是干干净净,而且碗里饭一粒不留,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二、分析能力

这样的场面,你熟悉么?请同学们就这样一件事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三、回顾生活

1、小组讨论,回顾自己家中饭桌上的事情。

2、全班交流。

四、叙事能力。

1.有条理地介绍你的家中晚餐。叙述在家里的饭桌上发生的故事。把你认为重要的方面说清楚说具体,其他次要的内容可少写或一笔带过。别忘了。

2、你是以店主的身份在介绍! 作文写好后读给同学们听听。如果同学们都想看看你的小店,那你的作文就成功了

3 学生独立作文。

第二课时

一、讲明习作的修改要求,强调修改的方法、符号。

二、交流习作,互相提升。

1、组内互相交换看对方习作,组内互评。

2、共同评议是否写出了“饭桌上的故事”。

3、共同修改。

4、推荐组内同学读习作,大家欣赏。

5、针对某些情况,有目的讲评。

6、集体修改。

三、自我修改,延伸课外。

1、动笔尝试自我修改,使文章更精美。

2、回家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给你写的内容提出修改意见,再次修改。

四、把修改定稿的习作抄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4年级语文教案篇3

1.认识“戎、诸、竞”3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能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学习王戎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教学难点:

1.能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2.学习王戎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你想认识我吗?那可要仔细听了,

吾姓李,名群芳,犹爱读书也。

你听明白了什么?请学生回答。我们的古人就是这样介绍自己的,你也能这样向大家介绍自己吗?(课件出示:吾姓——,名——,犹爱——也。)请学生介绍。我们中国的文字可真有意思。

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小古文,《王戎不取道旁李》,介绍《世说新语》这本书。

2.老师写课题,齐读课题。认识生字“戎”“戎”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

3.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解题。取:摘道旁:道路旁边。

二、检查预习,熟读课文

1.读准字音。同桌互相检查,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纠正字音,指名读朗读课文。及时点评,随机纠错。

2.听老师读课文,划出节奏,读好停顿。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3.指導朗读,学生自由练读,要求注意停顿,读出古文的节奏。

4.多种形式朗读。

学生个人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总结古文学习方法一:反复诵读

三、借助注释,理解文意

(一)猜文意

借助注释,试着四人小组说一说每个句子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做好标注。

(二)交流汇报理解古文,体会人物精神

小组交流汇报学习情况

交流一:第一句。

课件出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①交流理解尝的意思,课件出示:尝:曾经

你是怎样知道的?借助注释是我们学习古文的另一种好方法。

②交流诸的意思,引导学生看插图理解。诸:众多组词:诸位、诸多。这句话的意思是王戎七岁曾经和众多小孩一起去游玩。

③拓展:看图补充句子:尝与诸小儿。

交流二:第二句。

课件出示: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交流三:第三句。

课件出示: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交流四:第四句。

课件出示:取之,信然

(三)读一读,背一背

小古文大家都理解了,相信你们肯定能读得更好了,自由朗读课文。这篇小古文文字简洁,根据提示背诵课文。

(四)讲故事

同桌练习,学生上台展示。预设:如果学生讲不好,就引导可以加上动作、表情、想象等把故事讲得更生动。

四、方法迁移,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用了两个学习小古文的方法反复诵读、借助注释。弄清楚了这篇古文的起因、经过、结果。

2.下面我们用这样的方法学习王戎的另一个故事《王戎观虎》,要求:轻声诵读两遍小古文。借助注释,四人小组内说说这个故事。课件出示:

王戎观虎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①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②,戎湛然③不动,了无惧色。注释:①承间:趁机。②辟易颠仆:惊慌逃躲,摔倒伏地。③湛然:安详沉静地。

那你还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人?

五、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诸唯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每个写两个。

2.展示点评生字。同桌互评。

六、总结课文

1.背古文,说故事。回家后请大家把这篇小古文背给家人听,并用自己的话和她们说说这个故事。

4年级语文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对联含义。

3.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妙趣,热爱祖国汉字。

二、基础知识

1.生字:

顾 商店或服务行业称来买货物或要求服务的:

顾客、惠顾、主顾。

悬 挂,吊在空中:悬垂、悬吊、悬梯、悬梁刺股。

赐 给,旧时指上级给下级或长辈给小辈:

赐予、赐死、赏赐、恩赐。

2.会写的词语:顾客、悬挂、赏赐

3.解词:

(1)文人墨客:泛指文人、文士。

(2)装束:穿着、打扮。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故事中蕴含着一个有趣的对联,其妙趣所在值得细细品味。

2.教学重点:

体会茶酒对联的妙趣所在。

3.教学难点:

体会茶酒对联的妙趣所在。

4.教学突破点:

体会对联的趣味所在,从而了解故事情节的妙趣。

四、教法设计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体会对联的妙处。

教学过程:

1.读课题质疑。

2.读文了解故事情节。

3.小组自学生字新词。

4.再读课文,找到文中所写“茶酒联”,体会其中趣味。

5.请你也为上联对下联。

6.课外拓展,收集整理有趣的对联,并讲讲其中有趣的故事。

五、板书设计

茶酒联趣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

4年级语文教案篇5

一、导入

1.学习课文之前,我们一起做一个猜谜游戏。请你猜猜和我们人类的生存什么有关?

(1)学生说:和水有关

(2)真不错,请大家读读这段话。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去一个缺水的地方。

二、新授

1.请大家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说说对这个地方有什么了解

(1)课件学生自读

(2)师生交流

学生说:作者的出生地是一个非常缺水的地方。

(3)请大家结合自己感受再读读这句话好吗?

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学生:那里的水太缺少了请你读读

2.对于这个地方,你还有什么了解?

(1)那里人觉得“水”最宝贵。

(2)那段缺水的岁月又是怎样的呢?请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吧

3.刚才读课文的过程中有没有难读的地方?

(1)学生说:第五小节

(2)课件出示: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

请大家自己读读这句话,根据生字、停顿的重要性进行朗读。自己读。

齐读

(3)还有难读的地方吗

(4)学生说:在文章的第一段,标点符号的停顿也很重要

(5)最后一小节的停顿

课件出示:这是我至今为止唯一听到的将“渴”说成是“饿”的话

4.难读的句子大家读好了,有生字的句子会读吗?

(1)课件出示下面四个句子: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用来在下雨天储水。

储藏在水窖里的水就显得更加珍贵。

而挂在她腰带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

然后,母亲一手从水窖中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一手拿着一把麦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

(2)读生字词

(3)自己读读这些带有生字的句子

(4)有信心读好这些句子吗?

(5)学生齐读这些句子

这里需要储水是因为这里是一个“缺水”的地方

一把普通的钥匙,说明这个“缺水”的地方

还是说明这是一个缺水的地方

5.分小节读课文

(1)学生读课文

(2)教师随机地点拨

6.文章第一小节和这几个句子,你还能从文章的其他地方体会到这个地方缺水吗?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划,

(2)师生交流

学生:我从第二小节的第一句话看出来。从期盼这个词语看出来很缺水,现在这个村子的所有人都很期盼。

师:知道为什么他们期盼下雨天?

学生:在雨中洗澡;可以喝到水,可以在水窖里存水,

对雨中洗澡有兴趣的同学一起来感受这样的场景。

(3)课件出示:教师引读

那时怎样的一种痛痛快快呢?请大家自己读读划线的句子。“先是……天空中的水”

体会到了吗?再声情并茂地读读这句话。(学生读)

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感受。齐读这段文字。(连读三次)

在我们的感召下,教师引读。

7.这是多么美好的日子,可是这样美好的日子太少了,更多的是干燥和炎热。

结合你现在的感受再读读这句话。

(1)电脑出示: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

(2)多指名读

8.还有哪些地方看出来这是个缺水的地方、

(1)学生:母亲说“俄”坏了。

(2)你们觉得哪个词语最吸引你的眼球?

母亲之所以会这样说,完全是因为她看见了用水为我们冲凉的那一幕。

9.课件出示:“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你们又什么想法吗?

(1)学生说:一勺水像一条小溪流……教师点评。

(2)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感受一勺水的力量。教师范读课文

(3)同学们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你想说哪个词语?

(4)学生1说:舒服。(请你用舒服的感觉来读读让你最舒服的一句话)

学生2说:爽,请您用爽的感觉读

学生3说:“高兴”

学生4说:“痛快”

此时的感觉就是……(连续几个词语的大声读,产生这些原因就是因为这是一个……缺水的地方。)

10.这篇课文是编者改动后,原文的题目也改过了,你能猜到原文的题目吗?

(1)学生说:

(2)找到了相关的语句了吗?

(3)课件出示:最后一小节,齐读

(4)下节课我们将把这个词语带到文中去,读文章,谈感受。

三、下课

4年级语文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字、词典自主识字,读准“见”在文中的读音,理解“从”、“遇”、“云”、“岁” 等词的意思,积累古文中表示“说”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文,借助译文了解全文的意思。

3、理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意思。体会“余日勤读”的意思。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借助注释和字、词典以及译文了解全文的意思。

2、理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意思,体会“余日勤读”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1、 板书课题、齐读。

2、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个词的?

3、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课文的题目。看看课文,谁知道这篇课文选自于哪?

4、董遇是三国时期魏国有名的大学者,可谓学富五车。这段古文写的是他劝人勤学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

1、 范读全文。认真听我读课文。

2、自渎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导难读句;

三、再读懂意思

1、 课文读通了。能否借助注释,根据译文内容,一句一句对照着理解古文的意思呢?

2、 交流。

(1)“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者: 的人 遇:董遇 云:说。古文中表示说的字还有哪些?

(2)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言:说 见:现。出现,明白

(3)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苦于没有时间干什么?

(4)遇言“当以三余。” “当以三余。”干什么?

(5)或问“三余”之意。 或:有的人。回顾“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中“或”的含义,进行比较。

(6)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这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日:一天。时:时令 岁:年。还有哪些词或者诗句中“岁“有年的意思?岁月、年年岁岁花相似、守岁 句意解释:古时候下雨就没法下田地干活,所以也是空余时间。冬天,不种庄稼也有时间读书,晚上在家没有现代的娱乐活动,有多余时间读书了。

3、 看了注释,读了译文,了解了古文,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 谁能连起来说说这段古文的意思。

四、三读明道理

1、 读通了古文,了解了意思,再认真读读这段古文,边读边想:关于“勤读”,你知道了 些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

2、 交流。老师点拨。

(1)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读得次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就明白了,不能只简单 地读一、两遍。书读得次数多,这就是“勤读”啊!

(2) 苦渴无日――不要总是“苦渴无日”,要善于挤时间读书。

(3) 冬者岁之余,夜者这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这里的 “冬者、夜者、阴雨者”就是董遇说的“三余”。这些剩下的时间用来干什么?(古时候,人们趁农闲的时间,一天中休息的时间来读书。)闲时读书,这也是“勤读”啊! 董遇建议我们用“三余”来读书,而宋朝的大文学家欧阳修是利用“三上”来写课文。他们“勤读”“勤写” 出示:余平生所作课文,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 读句、理解、简单讲解。

五、拓展

1、董遇有“三余”,欧阳修有“三上”,同学们想想,你有没有“一余”“多余”可以用来 看书呢?

2、小结:学了这篇课文后,希望你们不要以“苦渴无日”为借口不读书,而要借用你的“余 日”或者片刻之时来读书。同时书需要反复阅读,才能理解。这也需要你善于挤时间来读啊!这就是“勤读”,也是课文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3、在古人勤读的名言中结束本课。 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三国志的作者)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4年级语文教案篇7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0个,学习草字头,知道草字头的字一般与花草有关。初步了解形声字的造字规律,学习用事物的图像识记一些象形字。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词语不少于11个,句子不少于2句。

3、能发挥想象,编个造字的小故事和好朋友交流。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揭题

1、 游戏:“看看猜猜”让学生看图,喊一喊字。

2、揭题(齐读课题)学习“形”

二、初读课文,分组识字

1、看课文,听范读,圈出生字

2、交流:学习生字:禾、舟、勺、川

(1)小老师领读

(2)看图巧记字形

(3)书写指导:舟

(4)师引读带有生字的语句

3、跟录音读课文,找找还有那些字不认识

4、小组讨论学习生字

5、交流识字

(1)出示:模仿、形状、小苗苗、轮子、古人

(2)叫号读词(师正音)

(3)齐读词儿

(4)交流记字好方法,部首教学:“草字头”

(5)默记生字、读生字

三、读儿歌,看图背诵

1、自宝宝都认识了,你们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好,自己准备一下。

2、学生自由准备

3、交流

(1)指名分句读

(2)男女对读

4、指导背诵:谁能看着图片度?

5、同桌准备

6、交流:

(1)指名同桌对背 (2)师引背 (3)找好朋友合作背

四、复习巩固,拓展阅读

1、游戏:读句子

江上小船就是舟,车像轮子往前跑。

汉字已有五千年的历史。

古人写鱼画条鱼,燕是空中一飞鸟。

古代人刻在龟甲上的甲骨文就是最早的汉字。

五:课后作业

我为汉字编故事: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象形字,知道了中国的汉字历史悠久。大家都觉得古人很了不起,很有想象力。其实,你们也行!看看这些字,发挥你的想象力,猜猜古人怎样造出这些字的。

选一个,编个小故事告诉大家。

《4年级语文教案推荐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