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家长会观后感5篇
每次大家欣赏完一场影片后,一定有不少感触,可以完成一篇观后感,篇幅的长短不是判断一篇观后感好坏的唯一标准,以下是365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2023年家长会观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家长会观后感篇1
“幼小衔接”这一词,从前觉得离我还挺遥远的,一眨眼就到了东东准备上小学的时间了。
艾立森在幼小衔接上花了蛮多的心思,当孩子从开笔典礼上,穿过启智门,有着浓浓的仪式感,口号一喊,小笔一挥,感觉到自己要长大了;当我拿起毛笔给东东额头点朱砂时,我不禁感慨:长大了,不再是粘人虫了,心里尽是开心,又是失落。
“幼小衔接”不是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应该学习的东西,而是培养孩子坐得住、听得进、会提问、能交流,有进入小学心理上、习惯上、情感上的准备,并掌握应该具有的基本知识,就达到了就读小学的基本条件。
通过莫老师现场授课,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向往。要孩子有心里准备,了解小学生活,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二、养正。要锻炼孩子生活自理,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三、守规。引导孩子交往合作,增强自律的规则意识;
四、好学。激发孩子兴趣爱好,提高综合的学习能力。
作为家长,要与孩子建立平等的朋友关系,放平心态,不焦虑,用心陪伴,相信孩子能顺利平稳度过。
现在的孩子不论学习还是生活,各种条件尽是优越,必然挫败感承受力也弱一些,希望家长孩子在配合老师的工作下,能让孩子打好扎实基础,做最好自己,以爱护航,快乐而坚定的成长,不负使命!不负童年!
2023年家长会观后感篇2
节目中几个孩子的身影还在我的脑海中浮现:3年没有见到过父母的5岁孩子唐金梅和6岁孩子裴国艳,被寄养在姑姑家的13岁孩子陆泽利,每天上学要走3个小时山路的龙英……他们只是我国5800万留守儿童中的典型代表。5800万,不是一个小数目,它差不多是我国一个中等省份的总人口数量!这个数字中,隐藏着多少个生活、学习及心理成长方面的问题,饱含了多少难以忍受的孤独和寂寞!想到此,我不由一声长叹!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深感受到肩上的重量!节目中的留守孩子,人们深深为他们物质上的贫困而叹息,对我来说,更关注的是他们心灵上的孤独寂寞和教育上的种种缺失!3+4=5,看到这个场景我们可能感觉好笑,也可能感觉震撼,但我们更要理解曾不识一丁的奶奶的无奈!这就是当今中国农村所面临的活生生的现实!今天的农村,绝大多数年轻人为了家庭生计背井离乡来到了城市,他们或拖儿带女,或夫妻结伴。为了工作方便,他们更多的是选择了后者。这样便把老的小的留在了家里。同时也留下了数不清的诸多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我认为最突出的是教育问题。
爷爷奶奶对孙儿孙女的关心,用无微不至形容还觉不够,他们恨不得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孙辈们就好!他们一味迁就,有时不计后果。对待孙儿孙女,就像服侍皇帝。物质上的一切要求,他们会想方设法去满足,从来就没有想过这样做到底会怎样?娇宠、自私自利,懒惰、不求上进,成为了当今多少儿童的通病。想到几十年后我们国家的栋梁就是他们,我不由感到透骨的寒冷!这样的孩子,能够支撑起社会的大厦吗?这样的接班人,能够使中国继续保持繁荣昌盛?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教育工作者,都不能不思考和忧虑这样的现实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的经济实现了腾飞,但我们的`教育,却没有飞起来。面对这么多的留守儿童,我彻夜难眠!他们身上存在的种种问题,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面对而且值得研究的课题。我们必须携起手来,用无尽的宽容和爱,去融化他们身上的种种冰棱,让他们健康成长,这样,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我们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023年家长会观后感篇3
通过王海英老师本次课程的讲解,让我们对“学习品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过度担心”和“盲目从众”等因素的影响让我们作为家长陷入了更加焦虑的境地。关注孩子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个体差异性;理解孩子的学习方式;重视孩子的学习品质才是现阶段最重要的事情。
本次课程中王海英老师用了大量的篇幅讲解了重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如何在平时的生活中进行实践,也给我们家长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1、不能别把自己的兴趣或者盲从众的兴趣强加给孩子,应该让孩子自己选择。
2、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选衣服、系鞋带、刷牙、洗脸、收拾玩具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忙做(倒垃圾、洗碗筷、帮忙择菜洗菜、帮忙拖地、抹桌椅等)。
3、让孩子通过计划能够想好自己决定做什么、怎么做,作为父母要有平常心、避免焦虑和恐慌,避免唠叨与催促。
4、保护好孩子的专注力让他们从容地做完他投入的“工作”。在不受打扰的前提下,注意力是孩子自然具备的一项品质。
5、和孩子分享“勇气”:鼓励幼儿通过分享自己的亲身体验,帮助幼儿理解“勇气”的含义。与此同时要激励内生力多带孩子去田间地头,去体育场管、图书馆、校园和父母工作的地方,培养孩子倾听别人的好习惯和建立规则意识。
最后王老师也强调了让孩子获得受益终身的学习品质比鼠目寸光学习小学知识更重要。作为家长我们更要从自身做起多关注孩子学习品质方面的培养。童年很短,我们一定要珍惜和孩子一起玩游戏的美好时光。
2023年家长会观后感篇4
看了这个特殊的家长会后,给我的感触很深。当时我们同学就说:“我们去支教吧。”大家都觉得好。可是另一个同学说了一句让我们大家都醒悟的话,她说:“难道我们去支教,那些没有书读的孩子就一定有书读吗?”是呀,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大家沉默了…
说真的,看到前面的俩个小孩时,我流泪了,我很感动。看到小金梅站在教室门口,那渴望的养神,不停地盯着黑板上那一笔一划的粉笔字,她甚至都不肯休息离开一会儿,直到下课前几分钟,她忍不住哭了,哭着说:“我站累了,我好累。”她说她想上学、想有一个书包、想有自己的桌子、凳子。那一刻,我的泪不由得滴下。当她回家哭着跟年迈的奶奶说她想上学,年迈的奶奶看着伤心的孙女,自己也忍不住抹起眼泪,她很无奈,家庭的贫困实在供不起孙女。看着哭着的小金梅依偎在年迈的奶奶身边,那一个画面让我感到很心酸,奶奶的无奈和孙女的渴望,那种心情,是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心情。
五岁的小金梅,却有六年没有看见过父母。六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对于小金梅而言,那仿佛就是一个世纪。这六年里,她只有奶奶的爱,“爸爸妈妈”对于她而言只是俩个词,她很少感到父母的爱,哪怕是一个拥抱。
对于她而言,我是幸运的,我没有被留守过,童年时的我,拥有父母的爱。孩童时的我,也曾经渴望上学,所以那种心情我能体会。幸运的是我的父母送我上学直到现在。
记得曾经看到过一则新闻:一位老师带着十几位乡下留守儿童,坐火车去城市里探望打工的父母,这则新闻还附带了一张照片,照片里一位年轻的老师一手抱着一个孩子一手牵着一个孩子,在她的前后都是孩子,孩子们手中提着大包小包,还有一个铁路工作人员,帮着老师照顾者这些孩子。这一张照片既让我感到又让我感到难过,感动的是这位年轻的老师,她拥有无限的爱心,为了让孩子感受多一点父母的爱,不远千里的带着孩子来看望他们的家长,难过的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在城市里默默无闻,拿着最低的工资,做着最劳累的工作,但是却没有一点的时间回家看看自家的老小……
经济在发展,城市在发展。一切是那么的美好,可是谁曾想过,剥夺的是留守儿童的爱。
让我们一起关注留守儿童,关爱留守儿童,让幸福充满千万家。
2023年家长会观后感篇5
幼小衔接一直是家长相互之间交流的话题。“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类似这样话,让大多数家长让孩子本该在幼儿园上大班的时候,纷纷为孩子报了社会上的教育机构学前班,学拼音、写汉字、算算术、学英语等,提前进入学习状态。作为一名孩子家长的我,也有类似的想法。
今天,有幸通过“幼教三六五”平台,观看了王海英老师关于《幼小衔接:学习品质比学习知识更重要》的讲座。王老师通过大量的事例和实践理论,讲述了培养孩子学习品质的重要性,讲述了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好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行为等,为家长对幼小衔接问题有了正确的认识和更深层次理解。
幼小衔接是孩子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需要培养好孩子的心理准备、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来适应小学生活,并不是以“抢跑”和“先学”来打好学习基础,更多地的是对孩子进行学习品质的培养。作为家长,我们要做得是调整好心态,让孩子自然过渡。从孩子升入小学的那一刻,将接受更多的新知识,结识更多的新同学、新老师,开始新的生活。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的提前适应小学,就要重视学习品质的培养,从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升有效的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入手,为孩子在步入小学前打下牢固的基础。
一要培养求知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家长,就要培养好孩子学习的兴趣,在家庭教育中,注重把孩子学到的知识和学习的内容,融合到游戏以及亲子互动中,多鼓励多表扬,在寓教于乐中让孩子感受到快乐,从而培养孩子的浓厚学习兴趣。
二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是检验孩子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作为家长,每当孩子放学后就要明确告诉他,放学回家后要先写作业,写完作业在干其它的事,这个学习习惯从幼儿园就要培养好,要让孩子从小懂得这个道理,不能等上小学以后再说。
三要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一方面,要抓住孩子问你为什么的时候,与孩子一起查阅资料获得“答案”,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另一方面,要言传身教,放下手中的手机,有意识地带孩子做运动、陪孩子玩游戏来提高专注力,增强他们的自控力,养成高效的学习习惯。
四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孩子的天性就是玩。作为家长,这个时候,需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学会去观察孩子,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欣赏孩子,因材施教,激发出孩子身上更多的优势,这样我们才能看到一个自信、快乐、智慧的孩子,才能“让孩子赢在终点线”。
孩子的成长,是自我完善的过程。幼小衔接是孩子学习生活的开端,作为家长,要放宽心态,尊重与理解孩子,陪伴孩子健康成长,你会发现孩子更好的一面。相信我们的孩子,他们会变得更优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