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最新7篇

时间:2023-07-10 16:01:54 分类:报告范文

写事迹是从平凡的岗位工作中发现闪光点,加以提炼升华,身边的许多光荣事迹都会引起我们的感慨,以下是365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最新7篇,供大家参考。

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最新7篇

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篇1

“爱”与“责任”是对教师要求中被提得最多的两个词,也是师德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责任”也源自于“爱”。因为我们爱自己的岗位,所以有责任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扎实;因为我们爱孩子,所以有责任为他们的成长奠基;因为我们爱祖国,所以有责任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就是世间最有爱心的人,教师的爱心应当比太阳更温暖。

不要歧视任何一个孩子,不要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教育孩子,不要摧残一个孩子的自尊心,不要只用成绩去评价一个孩子的优劣,不要忽视一个孩子的兴趣、特长的培养,不要让人的天性自小就被我们扼杀,不要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就感受到了世界的不公,不要让民主和自由在我们的教育下沦为禁区……

关心每个孩子,哪怕是最调皮的孩子。关心他们的学习,耐心帮助他们扫清学习上的障碍;关心他们的思想,及时把他们引向正确的人生轨道;关心他们的'身体,保障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关心他们的心理,找到他们最敏感、最脆弱的神经;关心他们的能力,让他们经受更多的磨练;关心他们的环境,既让他们沐育阳光,也学会防范风霜雨雪……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尽我们最大的责任,奉献我们博大的爱心。

老师们,有理想、有本领,可以让我们站到一个更高的高度,去充分展示才智,为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让我们的人生更有价值;有道德、有爱心,则让我们脚踏实地,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让每一个孩子成才。我们也只有具备了“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这些品质,才可能提高我们的能力,实现我们成为名师、名家的理想。

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篇2

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无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你是崖畔的贵,雪中的梅。”这是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给张桂梅的颁奖词。实至名归,因为她是拿命在践行自己的初心。

在颁授现场,有一个催人泪下的细节——张桂梅被人搀扶着走进人民大会堂,人们清楚地看到她的手上贴满膏药。张桂梅为教育事业奉献了一切。她在发言中动情地说:“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没有豪言壮语,却能直抵人心。

大山没有窗,山峦遮蔽了梦想的光芒,大山需要窗,他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张桂梅为师以德,志向恒远,数十年如一日,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教师的担当与奉献。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余年,推动创建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帮助1800多位山区女孩,用知识改变命运。她重疾缠身,每天吃着多种药物,却依然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徒步翻山越岭,走遍山区村寨,将阳光和雨露洒向孩子们的心田,为乡村女孩插上筑梦的翅膀。她勤俭朴实,每天的生活费控制在最低标准,省下的每一分钱都用来资助学生、发展教育事业,他没有积蓄,却并不贫穷,知识是他的财富,信仰是她的力量。用红色的赤诚点燃大山的希望。她以“红梅傲雪,大爱无疆”的精神,帮助贫困山区的孩子走出大山,帮助他们实现“知识改变命运”。她是孩子口中慈爱又严厉的“张妈妈”,是将全部心血倾注在教育事业上的“燃灯校长”。用初心和信仰书写着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忠诚、为民奉献、坚韧执着的高尚情怀!

春迎百花夏望月,秋收硕果冬傲雪。人间本多情,我读懂了你初心不变的教育情怀;生活本多彩,我看到了你甘于奉献的生命本色!

再高的山也无法禁闭梦想,再远的路也不能阻隔信仰,张桂梅如夜空中最亮的星,永远闪烁着希望之光,指引少年乘风破浪!她是时代的杰出楷模,是我心中敬仰的巾帼英雄!

有人不解,没有子女,没有财产,张桂梅如此拼命图的是什么。用她自己的话说,当听到学生大学毕业后能为社会作贡献时,她觉得值了。教书育人的朴素心愿,正是支撑她坚持到底的不竭动力,豁出命来也要改变贫困山区女孩的命运。“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像张桂梅一样的乡村教师还有很多,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宛如一座座灯塔,指引着孩子们前行的方向,激励着更多教育工作者在前行的路上坚守初心、照亮他人。因为热爱,我庆幸选择了教师这份平凡而神圣的工作。躬耕不辍、专注于心,使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我恪守的教育信条。我虽然没有作出惊天动地的贡献,但在学生的拥戴、家长的认可、社会的赞誉中感受到了做教育工作的满足感。见贤思齐,为师以德,初心如磐,笃行致远。未来的路,我愿意牵着学生的手,将无数中国英雄的精神镌刻在孩子们的心里,让孩子们乘着信念的翅膀在祖国的天空中翱翔!

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篇3

李大钊先生曾说: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生于少年死于少年也。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我们这代人,何其有幸,生于华夏,生逢盛世,不经乱战,不缺衣食。更应树立鸿鹄之志,积极进取,拼搏向前。

从百年前的五四运动开始,青年的身姿频繁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而如今山河无恙,国富民强,身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更应该有所作为,不负这盛世之繁华,山河之锦绣。

当代青年,应以理想为帆,不惧远航。始终怀有崇高的理想服务于人民,奉献于国家。时代赋予我们选择理想的权利,我们应以回报时代为目的,以报效祖国为最终理想,用个人的小梦编织祖国繁荣昌盛的大梦,让祖国在历史的长河中,扬帆远航。

当代青年,应以奋斗为浆,不畏风浪。新时代青年拥有广阔舞台,应当积极向优秀共产党员看齐,坚定理想信念,把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国家和人民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努力奋斗。认真做事,以不懈的努力去打造自己的理想蓝图。

当代青年,应有少年心事当拿云之志,当怀有新火试新茶之勇。若目光短浅,着眼困顿,无异于井底之蛙坐享一井之宽。纵使一人,也要似有千军万马,不懂何为望而却步半途易辙,只道乘风破浪骐骥一跃。纵使山穷水复无路可走,也要放长双眼寻找柳暗花明。

当代青年,应以创新为刃,破茧成蝶。冲破桎梏,走向世界。生逢盛世的我们将制造一个更美好的盛世年华。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这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更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要将新发展格局牢记于心,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托起中国梦,开创工作新局面。凝聚新力量,谱写新华章。

唯有热血张扬,方能不负青春。站在下一个百年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代青年已经吹响号角。当代青年要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以青春之名书写时代篇章。愿以吾辈之青春,护卫着盛世之中华!

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篇4

张桂梅同志是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的优秀代表。她的先进模范事迹,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体现了她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和忠诚。

她没有生儿育女,却是女子高中近500名学生和华坪儿童福利院50多名她是党的十七大代表,集“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十大女杰”等荣誉于一身,多次受中央、省、市、县表彰,但是她没有骄傲自满,始终视自己为一个平凡的人,把崇高的人生价值追求铭刻在了平凡的工作岗位和繁琐的工作中。孤儿的“校园妈妈”、她30年如一日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平凡事业中,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坚守三尺讲台。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尽职尽责的精神,钻研学校教学和管理,身体力行,教学成绩突出。

张桂梅同志是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的优秀代表,她的事迹平凡而伟大,思想朴实而闪光,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伟大的时代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展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和共产党员的时代风采。

张桂梅同志的精神充分体现了知识分子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体现了一名普通人民教师把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具体落实到了自己的事业和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和执着追求。她不是英雄,但是她用朴实、真实、感人的事迹赢得了人们对她的敬重。她在以下几个方面所彰显的精神内涵,深刻地感动了我。

用她的话说就是“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

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

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她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她热爱党,热爱人民,更热爱贫困山区的人民,为了办好女子高中,她锲而不舍,历尽艰辛,但始终坚信,依靠共产党就能办成事,就能成就她的梦,办一所女子高中的梦,让无数个贫穷的女孩子圆大学的梦,她要通过培养女大学生来促进我们贫困山区脱贫,促进现代文明建设,让孩子们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改变人生。

她不仅是一个优秀的党员干部,她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党,奉献给了人民,奉献给了她热爱的教育工作和学生。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怀着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公仆情怀,发扬锐意改革、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端正扎根基层、勤奋敬业的务实作风,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篇5

良好家风的熏陶,是王红旭老师美好心灵的基石。王红旭来自一个农村较特殊的家庭,家中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在乡村学校从事教育工作,家庭是当地乡亲们口中的“书香门第”。上高中时,他每逢回家就主动给八十多岁的奶奶洗脚。在老家,只要见到老年人在路上挑着担子走不动时,都是二话不说接过来帮着挑。救人之事也不胜枚举:大三暑假救起一名不慎落水的小男孩,主动救护不慎从游乐设施摔下的头部流血的小男孩,操场上听到学生叫唤都会立即冲过去……

品味着王红旭教师的英雄事迹,我们在工作中要做到爱岗敬业,要热爱教育事业,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必须知道爱学生是立业之本,读书是立身之本,我们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肩负起我们的责任。教育要让学生终身受益,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甘为人梯、乐于奉献,要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我们要做到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用师爱铸就崇高的师魂,在教育中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相信有我们全力的付出,教育事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加光辉灿烂!

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篇6

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学习先进典型,弘扬高尚师德,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云南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在昆明举办“张桂梅思政大讲堂”首场报告会。9月1日下午14:30,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组织全校师生集中观看“张桂梅思政大讲堂”第一讲《信仰的力量》,主讲人张桂梅老师讲述了创办女子高中的坎坷经历和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张桂梅和女高的老师们带领学生诵经典、讲述革命英雄故事传说,让学生们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触摸信仰的温度,懂得将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张桂梅老师把共产主义信仰教育放到学校教育的首要位置,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努力让学生成长为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报告会上,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予波同志作了发言,他说,《张桂梅思政大讲堂》将作为全省上下办好、教好、学好思政课的最生动材料。去引导学生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通过邀请先进模范人物、知名专家学者上讲台,以先进事例感染学生,以透彻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打造全省思政教育第一金课,使大讲堂成为一个导向、一个标杆、一种激励。

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篇7

矿山企业大多为地下开采,在生产过程中,受到水、火、瓦石、粉尘、冲击地压等多种致灾因素的影响,矿山一旦发生事故,这些致灾因素在井下受限空间内交织叠加,产生有毒有害、高温浓烟、二次爆炸等次生灾害。

肖文儒说,要想实现安全救援、科学救援,不仅需要有专业知识,还要有实战经验以及担当精神、奉献精神、竭诚为民的情怀。矿山事故救援是集专业性、技术性、业务性、实战性于一体的系统工程,矿山事故救援也是世界性难题。

今年1月,山东栖霞笏山金矿发生爆炸事故,肖文儒和他的同事们历经14天,从600多米深的地下深处成功救出11名被困矿工,创造了救援奇迹,也被国外许多媒体和同行解读为“教科书式的经典事故救援案例”。

38年来,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肖文儒参与过多次重特大灾难事故营救:每一场灾难,都是瞬息万变的战场;每一次救援,都是生死以赴的逆行。

右眼角的伤疤,是烧糊的拉链蹭到脸上留下的;变形的关节,是长期冷热交替埋下的病根……而他,早已习惯,在办公室备好一只行李箱,随时准备,救人于危难。

700多起灾难事故救援,成功解救被困群众1000多人——肖文儒的手机里,存着许多他参与过的救援现场照片和视频。他能准确说出每一次事故的时间和抢救人数。

“这些不是照片、数字,都是一条条人命、一个个家庭啊!”“人命关天”这四个字,早在30多年前,就烙印在肖文儒心中。

1985年冬天,山西省原大同矿务局雁崖矿井下中央变电站突发着火事故。

当23岁的肖文儒和同事们成功带着被困人员升井,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扑通”一声,跪了下去:“谢谢你们,救了我的孩子!”

老人这一跪,重重地压在了他的心上,也永远地赶走了曾经的犹豫。

应急救援工作太苦、太难、太危险了!20世纪八十年代,应急救援人员很多时候是在“赌命”。

戴上呼吸器,披着浇透了凉水的草袋子,应急救援队员要在井下灾区接近人体极限的高温中工作;浓烟翻腾,他们只能闭着眼睛打密闭墙,一旦走错方向,或撞落呼吸器鼻夹,后果不堪设想……

一次救援,肖文儒亲眼目睹队友倒在井下。

“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这工作咱别干了啊?”肖文儒的脑海中,自己母亲流着泪的苦苦哀求,和被救者母亲含着泪的重重一跪,最终重叠成一个声音:“我不能离开”。

选择了应急救援,就选择了与“死神”较量。记不清多少次,肖文儒和队友命悬一线。

“队长,水花打起火花了!”一次,某煤矿井下盲巷积存的几十吨煤粉发生自燃,形成随时喷发的“火山口”,高压水枪冲起煤尘,火光瞬间迸发四射。

“趴倒!”电光火石间,肖文儒想到了“二次爆炸”,不假思索地喊出命令。

话音刚落没几秒,爆炸声响彻巷道,火舌瞬间吞噬了作业空间。

趴在地上的肖文儒迅速擎起水枪对准火点,一秒、两秒……氧气越来越稀薄,一分钟、两分钟……视线越来越模糊……

幸好,火势被及时扑灭。“如果当时晚趴下几秒,或者没有坚持继续灭火,可能我们就牺牲了。”肖文儒说。

井下二次爆炸,是矿难救援中最大的风险点。而这样的生死关,肖文儒硬闯了4次。从煤矿瓦斯爆炸到透水事故,从隧道坍塌到山体垮塌,肖文儒总是向险而奔、逆向而行。

“生命至上,只有掌握第一手情况,救援行动才能更有效。”多少年来,只要到了事故现场,肖文儒就要背着呼吸器下井勘察;他曾整晚站在井口附近指挥救援,直到天亮才发现自己被满地炸药、雷管“包围”;在瓦斯浓度高达4%以上的现场,他曾两次爬下巷道查看,力排众议调整救援方案。

“向前一点、再向前走一点。”挺进生命禁区的每一次,肖文儒都会押上“所有的砝码”。因为他相信,在漫无边际的黑暗深处,还有人等着他带去一束光。

《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最新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